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组件MapObjects及VB可视化程序语言开发黄河水沙信息GIS系统,为黄河调水调沙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采用了异构数据模型,这种组织方式符合黄河水沙的变化特点,更能发挥系统的优势.同时本系统为及时制定枯季引黄量方案以防止断流及汛期输沙需水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水调沙则使下游主河槽全线下切、相同流量条件水位降低,改变了引黄闸的引水条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引黄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在年平均流量下的水位仍能够满足水闸的设计引水要求;辅以工程措施可以解决河道下切对引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水调沙则使下游主河槽全线下切、相同流量条件水位降低,改变了引黄闸的引水条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引黄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在年平均流量下的水位仍能够满足水闸的设计引水要求;辅以工程措施可以解决河道下切对引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我们今天开展纪念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由于在我国灿烂文明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黄河又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悬河”,几千年来灾害不绝,因而黄河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中国人民同黄河水患奋战了几千年,由于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的限制,解放前一直没有得到根治。人民治黄事业始于1946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黄建设。毛泽东同志亲临黄河视察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治黄事业的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水利行业特别是治黄战线的广大职工。解放以来治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险恶局面不复存在了。大河上下从龙羊峡到三门峡建起了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是合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妥善处理引黄泥沙和确保防洪大堤安全的战略措施。通过对刘庄堤段淤筑工程布置研究来揭示淤筑相对地下河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引黄洪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是合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妥善处理引黄泥沙和确保防洪大堤安全的战略措施。通过对刘庄堤段淤筑工程布置研究来揭示淤筑相对地下河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明确了新时代河道滩槽协同、上-中-下-河口联动、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管理体系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从水的商品属性、市场需求、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建立经营体制性质的引黄供水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提出建立发展经营体制引黄供水管理体系的主导思想、政策保障、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钢筋混凝土扭曲面翼墙引入黄河下游引黄闸改建工程中,以山东黄河打渔张引黄闸工程为例,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扭曲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河和流生域态在安我全国方经面济具社有会十发分展重要的地位,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其中黄河下游干流河道全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27万平方公里。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进入黄河下游的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内,小浪底水库运用前,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0.05~0.1m,现行河床一般高出背河地面4~6m,最大达10m以上,形成举世闻名的“悬河”。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灌区混凝土衬砌渠道防冻胀破坏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属季节性冻土地区,由于基土的冻胀变形而引起的衬砌渠道和水工建筑物的冻胀破坏问题普遍存在。开展凌期引黄,由于延长了水利工程在低温下的使用期限,无疑将会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为此,选择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韩墩和潘庄等灌区为典型,开展实地调查、实验、研究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问题和保护措施。首先分析了冻胀破坏的内外在机理,分析了造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利工程冻胀破坏的各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衬砌渠道冻胀破坏的特点,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实践证明,本项研究成果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广大北方灌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目前尚未构建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已建工程在调控黄河水沙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黄河水沙关系变化及带来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关系的影响,分析论证了古贤、大柳树水利枢纽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战略作用,提出建设古贤、大柳树水利枢纽,对进一步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对洪水管理、协调水沙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取得的重要成果;从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变化及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运用条件;提出了今后黄河调水调沙应当关注的一些问题,如水库汛限水位、调水调沙调控指标、调水调沙运用思路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通过演算,提出了综合治理黄河下游的方案。在防洪方面,本文主张利用滩区做滞洪区,大水扒堤滞洪,小水保滩区生产,不主张废除生产堤。在减轻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方面,本文提出除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以外,采用适当的水库调度方式,使由水库下泄的水流有利于防止下游淤积。在黄河下游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本文主张采用引清水与引浑水两类系统,引清水给工农业供水,并克服由于艾山以上河段的清水冲刷而造成的下游河段淤积;引浑水以改造滩区和背区洼地、淤灌种稻以及引水分沙,减轻河道淤积。  相似文献   

15.
黄河泥沙问题一直是黄河治理中的难题。黄河作为多沙游荡型的典型河流,来沙量大,来水来沙与河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很容易产生河道淤积或冲刷。自小浪底水库建成使用以来,下游泥沙淤积程度已得到很大改善,但黄河下游仍然处于淤积发展阶段。探讨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段的河床泥沙淤积演变规律,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泥沙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模型,还对其理论解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的河床高程误差在10%以内。可见,所建黄河泥沙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模型对指导黄河泥沙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兰考段标准化堤防新堤部分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实践证明,有计划地在黄河下游放淤固堤,长期开展挖河固堤,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高背河地面,淤筑“相对地下河”,是防洪的长远战略部署。采用剪切波速法、标准贯入试验、动三轴试验、液化剪应力估算法、现场标准爆炸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沙基液化进行研究,运用有限元法对新堤进行渗流计算,为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且对基于不同荷载组合对工程进行抗滑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浪底、花园口等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计算黄河下游河道各水文站不同运用时期的输沙水量及其占对应时期径流量的比例,探究河道的输沙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河道汛期冲淤平衡时,各水文站输沙水量与小浪底水文站的水沙指标具有较好相关性,总体上随径流量、流量和来沙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沙量和来沙系数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输沙水量占径流量的比重随含沙量和来沙系数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这表明,黄河下游在汛期输沙水量较为稳定,且输沙水量较小,输沙效率高。通过小浪底水沙过程调配,达到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地区.此地区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一遇暴雨,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挟沙水流进入黄河下游的宽浅河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下降,造成河道严重淤积.平均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高达16亿t,其中4亿t淤积在黄河下游.大量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日渐增高.黄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剖面变化长期预测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河道在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冲淤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8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下发了《关于下达河南省2013年科技发展计划的通知》,公布了计划立项课题。黄河水院申报的3个课题获准立项,即张惠贞教授主持的《河南中高职衔接多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王俊教授主持的《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控制方法研究》和陈志强教授主持的《建立河南省高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