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宣布 ,在世界最大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JT 60”上进行负离子中性粒子束照射 ,成功地产生了 1 6GA·cm- 2 的世界最高效率的等离子体电流。核聚变连续进行中 ,聚变装置磁场中会产生等离子体电流。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ITER)的等离子体电流产生装置 ,是组合有希望的负离子方式的中性粒子束入射与高频加热装置 ,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高效率产生等离子电流。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在提高束流能量的同时 ,提高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两者结合进行了检验。摘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以最高效率产生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2.
[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2004年6月17日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最近利用临界等离子实验装置JT-60开发出了磁场紊乱的自动控制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自动检测磁场的紊乱现象,在瞬间高频入射并及时补给亏损电流,预计此技术在保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等离子体高压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工业新闻日刊》1992年9月11日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 JT—60等离子体实验装置已把重气等离子体加热到4.4亿摄氏度,创造了世界新纪录。然而,等离子体温度、约束时间和密度的乘积尚未达到日前 JET 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所创下的纪录。  相似文献   

4.
【日本《原子能视野》 1999年 2月号第 5 6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有效利用核聚变实验装置“JT- 6 0”,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热功率最大的大型恒定离子发生实验装置。一旦采用此装置 ,就可对一半大小的物体进行数千度的加热。该装置由离子源、加速部分及试验部分构成。其在 10 0 cm× 10 cm的面积上产生的能量比商用反应堆堆芯的最大热负荷还高 1个量级 ,高出相当于 10 MW/m2。原研开发出离子源装置  相似文献   

5.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4年1月刊报道】 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堆芯理工学研究中心和东京大学在没有使用变压器、仅使用高频电力的条件下,利用东京大学的球型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产生了等离子体。如果该项技术被验证,将简化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并降低建造费用。从2004年1月起将进行稳态调试实验,争取使等离子体维持1秒钟。九州大学和东京大学成功使用高频电力产生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6.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2年7月刊报道】2002年5月16日,为了大幅度提高负离子中性粒子束入射装置的性能,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宣布其已在临界等离子体试验装置(JT-60)上、在10s(比以前延长了2倍)内向等离子体中成功连续入射36万eV、2600kW的高能高功率负离子中性粒子束。负离子中性粒子束入射装置已被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设计,此次试验成功开辟了该装置连续运行的道路。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以JT-60为主体,不但要加热等离子体,而且要产生维持装置连续运行所必需的电流。负离子中性粒子束入射可加速负离子,产生中性粒子束、提高注入…  相似文献   

7.
【《日本原子》1986年第30卷第1期第34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美国能源部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月15日签订了一项关于3座大型托卡马克装置(JT-60、TFTR和JET)的合作协议。这项协议的目的是为发展这3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奠定科技基础的,它们目前已开始试验。协议条款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资料交  相似文献   

8.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8年 7月号第5 9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 5月 2 1日宣布 ,其已成功开发出可用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的新的等离子体加热装置的10 0万伏级的负离子源 ,离子束加速亦告成功。据说一旦利用该负离子束 ,既可使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 ,又可提高其经济性。另外该项成果又可用在半导体及新材料的开发方面 ,而且还可望在促成新产业形成方面发挥作用。原研在开发使负离子产生的特殊的离子源的同时 ,还开发了在永久磁铁和电子抑制电极方面起作用的多段静电加速装置 ,并成功地使负离子稳定加速到 10 0万伏级。其基极电…  相似文献   

9.
本刊声明     
[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2004年6月17日报道] 2004年6月11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宣布,临界等离子体实验装置JT-60成功地使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所需的高压等离子体持续了24s,这是迄今世界上高压等离子体持续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原子》 1 997年 1 1月号第 1 3页报道】  1 997年 9月 1 2日 ,负责在同步加速器辐射装置 (Spring- 8)上做研究工作的日本同步加速器辐射研究所 ,宣布了在第一个研究阶段 (1 997年 1 0月 8日至 1 998年 3月 )加速器有束时间的分配。最近竣工的辐射装置是由日本原子能研究所 (JAERI)和理化研究所 (RZKEN)共同研制的。1 0条束流管线将在第一个研究阶段进行试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 ,大约再用 2个月时间再安装一些新的管线 ,此加速器在第一个研究阶段将开动 8次。已知需要对束流管线进行调整并评价其性能 ,所以从 1 997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8年 5月号第 5 2页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宣布 ,3月 5日利用正在开发中的自由电子激光 ,成功地产生了世界上功率最大 (平均功率为 10 0 W (瞬间值为 1MW) )的脉冲。振荡波长为 2 8微米的远红外光 ,脉冲宽度为 0 .4毫秒。这次是通过开发超导高频直线加速器 (L ineac)达到普通电导加速器的约10万倍以上的功率而使振荡成功的。该研究所评价说 ,如果换算成 1毫秒巨脉冲的能量 ,其准平均功率为 1KW,平均光功率达到 10 0 W。今后为了确保其达到高功率、短波长 ,将采取对电子枪、高频电源、超导直线加速器、光共振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原子》1981年11号第25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已向科技所提出了一套钴-60食品辐照装置的概念性设计。该项目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工业应用地区性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设计的辐照装置的辐射源强度为300,000居里,主要用来对天然橡胶的浆液进行辐照,也可作为一般的辐射源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原子》1985年7月号第29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美国能源部和欧洲原子能联营7月9日就三个大型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达成协议,这三个装置是:JT60,TFTR 和 JET。待各方履行完内部手续后,就立即签订正式协定。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开发确立了熔化绝热材料、陶瓷、混凝土碎块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并使之固化的高减容技术。用该技术可以将金属废物减容到六分之一,将杂固体废物减容到三分之一。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计划2001年在东海分所建成减容处理设施。据说,该技术也可以用于核电站和与原子能有关设施的解体、维修时产生的低放废物的处理。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开发确立的减容技术采用高频诱导熔融和离子体熔融复合技术方式。各自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处理未燃烧气体和腐蚀性气体。使用模拟的碳钢与铜等金属、混凝土、石膏板、玻璃、橡胶、塑料、木头、纸等核…  相似文献   

15.
【日本《原子能快报》1985年2月11日第8页报道】被认为仅次于离心法的、将成为今后主要铀浓缩方法的激光铀浓缩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终于从1985年度开始由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理化研究所正式着手开展工作。激光法的特点是装置小,效率高,生产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原子能快报》1980年6月9日报道】 6月6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从6月14日起,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理事长村田浩任职期满离任。原子能工程试验中心理事长藤波恒雄接替该职务,任期4年。村田浩曾在日本科技厅和“动·燃”事业团工作过。1968年参加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任副理事长;1978年任理事长。他一直从事原子能领域的工作,为日本的原子能事业和原子能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原子能工业》1984年第3期第64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于1963年引进 BWR 型轻水动力试验堆(敦贺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电,但该动力试验堆压力容器使用的却是日本国产的钢材。在引进该堆之前,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引进了英国的天然铀石墨气冷堆作为正式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原子》1984年11月号第25页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核聚变等离子体得失相当实验装置 JT-60的主体安装完毕,该装置已于1984年11月6日向新闻界开放。日立公司是 JT-60装置的主要承建商。日本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原子能视野》 1999年 5月刊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于 3月 18日开发出了将乏燃料内半衰期为 70 0 0多年的氧化镅转化成可作为燃料使用的氮化镅的技术。将氧化镅与石墨粉末混合 ,然后在氮气中进行130 0℃的高温加热处理 ,便可得到氮化镅。将高放废物中所含超铀元素和长半衰期核物质再次作为反应堆燃料使用以消除废物的技术是下一代原子能开发的目标 ,原子能研究所此次开发就是这项技术的基础。本次开发的技术是在处理半衰期较长的镅及镎的同时 ,将镅及锔等进行处理作为燃料使用 ,这是今后的重点目标。原子能研究所在后处理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日报》 1 999年 4月 1 4日东京报道】 最近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发布消息说 ,他们利用碳热还原法在世界上首次将镅的氧化物直接还原成氮化镅 ,把处理核废物的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核反应堆使用的燃料一般为铀或钚 ,在它们燃烧后的乏燃料中有大量高辐射物质。其中半衰期在 1 0 0 0年以上的主要是镅、镎等所谓的超铀元素 (TRU) ,所以开发有效处理TRU的技术便成了关键。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使用碳热还原法 ,在氧化镅中加入过量的碳 ,然后在氮气流中加热到 1 30 0℃ ,成功地还原为氧残留量极少的氮化镅。超铀元素镅具有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