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研究油、气、水在地下沉积岩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对于油气勘探评价和油、气储量计算;对于油气田合理开采与开发,以及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极少考虑在地层温度压力下,以及有地层水参与的条件下,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共存时的相互溶解与相  相似文献   

2.
苏南从地质上看,大致包括六合——如东一线以南的江北地带,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苏南又都是沉积岩分布区,震旦纪以来的地层总厚度在16600米以上,物质基础厚,找油领域广,回旋余地大,苏南找油,完全可能。最近英明领袖华主席指示,要找十来个大庆。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找油找气工作。根据二十年来的普查与勘探资料,在苏南地区具有两类生油层:一是碳酸盐岩型,一是有机质粘土岩型。特别是碳酸盐岩生油层,以往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从颜色上看,  相似文献   

3.
通过温西三区块气藏气和前沿气驱替地层油、气藏气驱替残余油细管实验,分析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气驱油效率变化规律及烃类气体驱油机理。物理模拟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组分和气油比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突破时刻,随驱替压力增加而延长,气藏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7.00MPa,前沿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5.60MPa,高于地层压力,温西三区块只能实现非混相驱替。细管实验油气相渗曲线随压力提高向右移;非混相驱与近混相驱之间,近混相驱与混相驱之间的相渗曲线差异明显;气驱油形式主要是以两相流存在。  相似文献   

4.
岩性是致密油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资源丰富,为了搞清孔二段细粒相区的岩性发育特征,以数百米系统取心、配套分析化验、测井及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致密油气富集地质理论,开展了孔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SQEk21—SQEk24)。高位体系域SQEk21细粒相区岩矿组成具有成分复杂、优势矿物不发育、泥级长英质碎屑以及方沸石等脆性矿物普遍存在的特点,主要发育了泥页岩、白云岩、砂岩及混合沉积岩四大岩石类型,其中混合沉积岩最为发育,致密砂岩与白云岩是主要的致密储层。这些认识打破了以往对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相区发育泥页岩烃源岩而不发育储层的旧有认识,有效拓宽了沧东凹陷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CO2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注CO2驱油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选择典型碳酸盐岩缝洞单元S86,采用物理模拟和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塔河油田稀油注CO2开发的可行性.利用高温高压PVT仪研究了S86地层流体注CO2气的增容膨胀性;利用细管实验测试了地层流体注CO2的最小混相压力.在实验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上,运用组分模型开展了塔河油田S86区块注气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衰竭式开发、注水开发、注烃类气和注CO2气开发的效果.研究结果认为,塔河油田S86区块稀油注CO2混相压力为26.3 MPa,在地层条件下可实现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注CO2驱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出程度9.4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X区块低渗油藏注气混相驱油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原油相态特征和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相态特征,开展细管实验测试了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最小混相压力,为X区块低渗油藏注CO2和注伴生气可行性提供基础。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块原始地层压力为31.1 MPa,饱和压力为11.03 MPa;注CO2在保压、降黏膨胀和抽提方面的效果好于注伴生气;两种气体注入与地层流体不能实现一次接触混相驱,可以实现多级接触混相,压力分别为27.85 MPa和29.2 MPa。细管实验的驱替效率在94.2%,确定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3.56 MPa,由此可见X区块油藏适合注CO2混相驱油,为目标区块后续注CO2驱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分两个阶段,印支运动以前为地台内部海相沉积内克拉通原生盆地,形成稳定过渡性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为板块内部解体陆相沉积后生复合迭加盆地,形成不同类型的断陷、拗陷、山前拗陷、山间拗陷含油气盆地。对中国沉积盆地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时,把古生代海相沉积稳定地台区分为十个评价单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可以分为六个评价单元。其含油气远景沿海大陆架是居于首位的,今后发展会超过目前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为第二位,在一段时期可以保持当前生产水平,但要做过细的工作;西部地区是第三位的,应当加强勘探工怍,争取接近东部水平。古生代海相沉积区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并重视寻找煤成气。  相似文献   

8.
楚雄盆地及邻区晚古生界沉积相及含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盆地是云南面积较大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发育有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的巨厚沉积,具有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的良好条件。中生界之下的上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是本区又一良好的生储油层系。本文讨论区内泥盆纪、石炭纪、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时期的沉积相概貌和泥盆系的含油气情况,并对区内进一步找油找气提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地层油为轻质油,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采收率较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油藏水驱后注气混相驱可行性问题,首先利用细管实验测试了一级分离器气与地层油的混相压力,并优选了能实现混相的混相助剂类型(液化石油气、甲苯、乙二醇丁醚、CO2、富化的天然气)及段塞注入量;其次用油田地层岩心组成的长岩心研究了高含水状态下混相助剂段塞驱+一级分离器气驱+后续水驱的驱油效果。细管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地层条件下一级分离器气驱替地层油要实现混相驱需要在注入气前方加入混相助剂段塞。长岩心混相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气驱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注入气前方加入混相助剂段塞,驱油效果明显提高,随混相助剂段塞注入量的增加采收率增加;但在地层油中溶解能力稍弱的混相助剂(如CO2、富化的天然气)与溶解能 力强的混相助剂(如LPG)的作用规律不同,且并不是注入量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LWD、MDT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衰竭式开发油藏的衰竭程度(地层压力)、单井初产气油比与LWD测井响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时LWD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特征发现,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LWD测井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区的大小与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具有一定关系,重叠区越大,地层压力越低,油藏衰竭程度就越严重,生产气油比也越高.经多元统计回归,得到地层压力、生产气油比与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的函数关系.通过对DLL油田Ⅱ区块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利用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预测地层压力和生产气油比的经验模型,预测结果与MDT测井压力资料和生产气油比资料相符,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按封闭机理划分塔里木盆地的圈闭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圈闭的论述,侧重于形成机理方面的文章较多。本文依据封闭机理(或封闭油气的方式),把塔里木盆地的圈闭类型初步划分为两个大类和6个亚类。两大类为单封闭层圈闭和多封闭层圈闭,6个亚类为整合型(C型)、不整合型(U型),整合+断层型(CT型)、不整合+断层型(UT)、整合+不整合型(CU型)和整合+相变型(CFC型)。一般而言,两大类中单封闭层圈闭应是最有利油气储聚的圈闭类型;6个亚类相比较,则首推C型圈闭储聚油气的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内构造样式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哈丁(T.P.Harding)和劳威尔(J.D.Lowell)构造式理论的一些观点,结合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沉积旋回、多期构造变形的特点,对塔里木盆地内构造样式类型进行了划分。首先分出基底卷入和盖层滑脱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6种构造样式类型,最后,讨论了构造式类型与油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源储品质及其空间匹配组合类型是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其认识不足,尤其对不同类型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缺少深入研究,制约了致密油成藏理论的形成与勘探开发进展。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为例,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钻井分析,总结出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型3种基本类型,源储一体、源储(薄)互层2种特殊类型,下源上储Ⅱ型、上源下储Ⅱ型、三明治Ⅱ型3种复合类型共8种类型的致密油源储组合,其中前5种为常见的源储组合类型。钻探成果统计与核磁共振实验相互验证了源储组合类型与致密油富集的对应关系,即源储一体型致密油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三明治型,上源下储型要好于下源上储型,薄互层型不利于致密油的成藏与富集。揭示了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源储一体、薄互层5种常见源储组合类型的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机制及其差异,总结了这5种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模式,指出致密油成藏动力、充注方式、保存条件是控制致密油充注成藏机制与富集差异的主控因素,而这些主控因素又与致密油源储组合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塔中东部地区良里塔格组良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储层类型多样且非均质性较强。在岩心和成像测井上可以比较清楚地识别出各种储层类型,但对于缺乏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的井段难以有效识别,影响了储层预测与评价。为了解决此问题,结合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划分了4种储层类型和2种非储层类型,储层类型包括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洞穴型,非储层类型包括泥质充填型和致密型;依据这些类型标定常规测井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对优选出的6个测井参数提取了3个主因子,并分别解释为孔洞因子、裂缝因子和含泥因子;最后计算出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交会图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种储层和非储层类型。利用此方法对XX井进行储层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吻合度高,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的沉积体系,储层砂体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匹配关系,并论述其圈闭类型与有利油原区的配置及区内存在的3种主要油气藏类型,预测,划分出3个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分布区带。本文提出的油气藏分布规律已被勘探成果证实。  相似文献   

16.
AVO技术是储层含油气性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定性地描述油气藏。常规储层的AVO分类主要依靠人为判别,致使判别结果不准且工作量大。本文从四类AVO曲线中提取特征参数作为训练集,把近似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AVO类型判别;再以四类含气砂岩AVO曲线形态为依据,把叠前地震资料的曲线形态特征作为输入参数,获得工区内储层的AVO类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碎屑岩气田的AVO类型自动识别,取得了较准确的结果,为储层的AVO类型判别提供了可靠、高效、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气井完井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晓瑜 《钻采工艺》2000,23(2):14-16
根据四川地质情况及气井完井方式,论述气井在优选完井方式中,需要考虑气藏类型,气层特性、产层以上纵向地层特征和工程措施。提出了影响选择完井方式的井壁稳定性、产层岩石坚固程度判断和3个划分标准;提出了完井工程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美娥 《吐哈油气》2010,15(1):73-76,83
文章介绍了示踪剂产出曲线形态特征,对牛圈湖区块示踪剂曲线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将示踪剂曲线与储层类型相对应。不同的曲线类型反映了不同的储层,从而有效指导现场调剖。  相似文献   

19.
长庆气田主力气层为马五1。通过观察大量岩心,从裂缝充填成分,碳氧同位素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着手,并结合地质,钻井,测试多种方法,对马五1储层裂缝类型,形成期次,成因类型划分以及裂缝形成的地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出马五1储层裂缝类型及特征。马五1储层裂缝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垂直缝,斜交缝,水平缝及网关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明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区域地质基础:(1)两种类型断陷盆地;(2)陆相湖盆三种沉积体系和五种类型储集岩体;(3)与生油岩系有关的三种地层超复不整合.还重点论述不同类型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其特征,最后总结了断陷盆地地层岩性油藏聚集(区)带分布模式,这对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