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9个不同品种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差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红麻籽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和鉴定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率在19.63%~22.06%之间;红麻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软脂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亚油酸甲酯(Z,Z)含量在31.98%~38.91%,油酸甲酯(E)含量在31.30%~36.93%,软脂酸甲酯含量在19.81%~23.02%,硬脂酸甲酯含量在3.32%~4.22%。因此,红麻籽油是一种典型的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 6 3.99% ,是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 ,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  相似文献   

3.
苦皮藤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不同地区苦皮滕籽的千粒重有所不同,但含油量基本相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苦皮藤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同科的2种植物和其他2种杀虫植物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苦皮藤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达71.1%;亚麻酸为18.2%,远远高于其他几种植物。该结果为充分利用苦皮藤这一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GC-MS分析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鉴定出12种脂肪酸,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0.14%)、油酸(29.72%)、亚油酸(29.65%)和α–亚麻酸(17.91%);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8.4%,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47.8%。  相似文献   

5.
李聚源 《中国油脂》2003,28(6):43-44
对陕西线椒籽和新疆线椒籽采取溶剂萃取,制取线椒籽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线椒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线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7%;新疆线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两者比目前常见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对2种不同茶树种(油茶树和茶叶树)制取的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挖掘它们的特征差异物。结果表明,在14个茶籽油(7个茶叶籽油和7个油茶籽油)中检出脂肪酸14种,共有成分12种,成分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余脂肪酸含量均较低;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在茶籽油中平均占81.8%,在油茶籽油中平均占89.9%。利用统计学的手段,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2种的茶籽油,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十七烷酸、花生一烯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可能是区别2种茶籽油的特征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新疆洋葱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新疆洋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洋葱籽油由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9.92%,其中油酸为13.11%,亚油酸为65.90%,棕榈酸为10.47%,硬脂酸为4.97%.  相似文献   

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利用香薷籽资源 ,对香薷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香薷籽含油率为 4 2 .3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 -亚麻酸的含量为 5 8.0 6 % ,亚油酸为 2 0 .70 % ,油酸为 11.70 % ,棕榈酸为 6 .93% ,硬脂酸为 2 .6 0 %。香薷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 .4 6 % ,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植物油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莴苣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对莴苣籽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折光率以及相对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莴苣籽油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5%以上,其中亚油酸53.18%,油酸17.22%,棕榈酸11.58%。研究结果为莴苣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合欢籽主要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对合欢籽油进行提取,甲酯化,以GS法对合欢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合欢籽千粒重42 g,出仁率560 g/kg,容重785 g/L,其主要成分粗纤维18.2%,蛋白质32.2%,灰分4.6%,粗脂肪10.9%等。试验确定合欢籽油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35 MPa,时间120 min。合欢籽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6.5%,硬脂酸2.6%,油酸17.1%,亚油酸71.89%等,不饱和脂肪酸约占90%。合欢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华  邓泽元 《食品科技》2007,32(10):248-250
通过对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调查,了解多种不同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比,从而为研制符合国家推荐的脂肪酸比例的保健调和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取一定量的油脂样品,通过碱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同时还发现存在少量的共轭亚油酸,而饱和脂肪酸则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在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的比值除了亚麻子油和精炼菜子油分别为0.44、2.84以外,其他植物油的比值均较高,从11.15到286.37不等。  相似文献   

12.
亚麻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用无水乙醚提取亚麻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3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2.71%,其中以十六烷酸(7.31%)、十八烷酸(5.04%)为主;含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7.1%,其中以亚麻酸(49.05%)、油酸(22.34%)、亚油酸(13.73%)为主。可见作为一种富含w-3和w-6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亚麻籽油具有营养保健和药疗功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GC-MS分析60%与40%,70%与30%、80%与20%三种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不同,其亚麻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减少而增加,分别为34.33%、39.51%和41.75%;芥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增加而增加。说明菜籽油添加会影响胡麻油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4.
建立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校正曲线法同时测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方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007~5.038mg·mL-1、0.5035~4.028mg·mL-1、3.010~15.05mg·mL-1、6.025~18.08mg·mL-1;回收率分别为:99.7%、101.0%、101.4%、103.6%;RSD分别为:1.4%、1.9%、2.5%、0.9%.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水飞蓟油中4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省沽油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二氯甲烷提取省沽油种子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对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共检出20种),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0%(野生)和57.60%(种植),亚麻酸含量为8.86%(野生)和10.12%(种植), 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2%(野生)和80.31%(种植).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种植的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的高10.09%.  相似文献   

16.
依据GB 15193—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罂粟籽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饲养试验,评价了罂粟籽油的食品安全性毒理。结果表明,罂粟籽油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累计3次灌胃总量为52.8 g/kg bw,连续观察2周,动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3.5、7.0和14.0 g/kg bw剂量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30 d,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生化学、脏器质量和脏/体比值以及病理组织多样指标无明显影响,统计学分析检验P0.05。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罂粟籽油既无毒也无任何副作用,可进一步开展其保健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一级蓖麻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18.
朱丽 《中国油脂》2021,46(7):138-14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火麻油中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与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进行对比,旨在为火麻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3种不同品牌火麻油主要由软脂酸(C16∶ 0)、硬脂酸(C18∶ 0)、油酸(C18∶ 1n9c)、亚油酸(C18∶ 2n6c)、α-亚麻酸(C18∶ 3n3)组成,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57%~78.73%,sn-2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61%~83.74%,说明以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连接在甘三酯结构的sn-2位上。另外,对比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火麻油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均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7.90%和83.74%;n-6系脂肪酸与n-3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3.7∶ 1和4.2∶ 1。研究结果表明,火麻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代谢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9.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 oils of the species, Hydnocarpus kurzii, H. wightiana and H. odorata were determin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ic (g.l.c.) analysis. The percentages of individual fatty acids were found to be: hydnocarpic 23.0, 33.9, -; chaulmoogric 29.6, 35.0, -; gorlic 25.1, 12.8, -; lower cyclic homologues 0.3, 4.6, -; myristic 0.6, 0.8, 0.4; palmitic 8.4, 5.6, 11.8; stearic -, 0.6, 4.7; palmitoleic 6.0, 1.3, 0.5; oleic 5.4, 3.6, 21.8; linoleic 1.6, 1.8, 29.3; linolenic -, -, 3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Nine furan fatty acids (F-acids), among which 12,15-epoxy-13,14-dimethyleicosa-12,14-dienoic acid and 10,13-epoxy-11,12-dimethyloctadeca-10,12-dienoic acid predominated, were detected in butter and butter oil.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F-acids in four butter samples varied between 116 and 476 mg/kg.
Furanfettsäuren in Butter und Butterschmalz
Zusammensetzung Neun Furanfettsäuren (F-Säuren), unter denen die 12, 15-Epoxy-13,14-dimethyleicosa-12, 14-diensäure und die 10,13-Epoxy-11,12-dimethyloctadeca-10,12-diensäure dominierten, wurden in Butter und Butterschmalz nachgewiesen. In vier Butterproben variierte der Gehalt der F-Säuren zwischen 116 und 476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