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分析了焦油蒸馏之后残留的多环芳烃的黑色稠状物煤沥青作为针状焦原料的基础条件;研究了煤系针状焦原料煤沥青中间相的生成机理及成焦过程;讨论了国内外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工艺及国内针状焦工艺存在的不足;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煤系针状焦产品的微观结构差异,造成此微观差异的主要是因为国内原料预处理没有充分脱除喹啉不溶物,以致阻碍了中间相的充分发展,在固化成焦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相对于国外针状焦的质量,国内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还需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在自制模拟延迟焦化塔反应装置中进行碳化处理,借助偏光显微图片、XRD谱图和SEM观察针状焦和生焦的结构形态,通过研究热聚合过程中的碳化温度、恒温时间和反应压力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寻求合适的热聚条件,从而给制备优质煤系针状焦提供工艺参数,为精制煤沥青制备优质针状焦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8):274-276
以煤液化沥青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热缩聚炭化合成针状焦,通过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针状焦性能的主要因素,炭化温度为420℃~440℃时得到针状焦的性能较好;炭化时间延长,有利于针状焦的粉末电阻率和真密度的增大。在中试装置上制备出了各项指标优于或相当于国外某品牌优质针状焦。  相似文献   

4.
以石墨化针状焦为原料,研究了粉碎方式和沥青包覆对石墨化针状焦形貌、振实密度和储锂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化针状焦经过气流粉碎后呈破碎状,而经过机械涡旋粉碎后呈球形或椭球形,且表面光滑.随着机械涡旋粉碎次数的增加,颗粒粒径D50逐渐减小,振实密度ρ先增加后减小;当粉碎3次时D50为16.2μm,ρ达到最大值0.909 g/cm3.沥青包覆形成的核壳结构可以显著改善石墨化针状焦的电化学性能,包覆后的石墨化针状焦首次放电容量和充放电效率分别323 mA·h/g和89.5%,经过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88.2%.  相似文献   

5.
基于煤系气双管柱分压合采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芬娜  张晧  綦耀光  朱洪迎  张健  张兵  郭晖 《煤炭学报》2017,42(10):2657-2661
致力于开发煤系气的合采技术是国内现有非常规能源发展的重点。通过对煤系气的地质特征及合采煤系气的产出机理进行分析,采用正确的生产工艺及合理的井下管柱是实现煤系气合采作业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双管柱合采技术进行分析,针对上部为煤层,下部为高压产气层的煤系气合采环境,设计出了较为适用的煤系气合采工艺。构造出双管柱合采煤系气结构,并建立了管柱尺寸的选取模型,再通过分析计算管柱是否满足连续生产作业来判定所涉及的双管柱合采技术对于煤系气合采作业的可适用性。分析得出:双管柱合采技术可用于煤系气的合采作业,并依据地质条件,给出了不同尺寸井口条件下煤层最大产水与高压产层最大产气量的关系,对今后更深入的煤系气合采技术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汉元  李建中  伍意德 《采矿技术》2012,12(2):88-91,95
介绍了涟邵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区内三大主要煤系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初步预测本区测水煤系资源量达21亿t、龙潭煤系达4亿t、下侏罗煤系达0.3亿t,表明该区还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同时,指出测水煤系下一步工作的择优区为廉桥、黑石铺、黄龙等地,对今后区内开展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系富含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仍不完善。本文结合煤系矿产综合调查实践,系统梳理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流程等方面,探讨了其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以适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为基本要求,综合考率单矿种及多矿种煤系矿产开发利用指标,提出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为煤系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克营 《采矿技术》2021,21(z1):38-41
采用地质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应用煤系气地质学理论,以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煤系砂岩为对象,对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煤系砂岩储层类型较为相似,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煤系砂岩储层孔隙度均较低,具有低孔低渗物性特点;煤系砂岩储层分选性相对较好,喉道分布较为均匀,主要为小孔-微喉组合的孔隙型储层,储集层发育较为致密,属于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9.
秦勇 《煤炭学报》2018,43(6):0-0
正煤系气泛指赋存在煤系储集体中的各类天然气,以非常规天然气为主,如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和煤系砂岩气,也包括煤系碳酸盐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近年来,国内能源界高度关注到煤系气资源潜力及其开发利用价值,重视到由单纯煤层气勘探开发向煤系气共探合采转型的战略意义,投入巨资进行勘查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宣化煤系中砂岩的类型、成分、结构等特征,研究了该区煤系沉积的古环境及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有机碳是煤系高岭土中的主要杂质,对煤系高岭土的烧失量有较大的影响.为降低煤系高岭土中有机碳的含量,基于高岭土与有机碳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利用风力分选方法对煤系高岭土中的低密度的有机碳等杂质进行了脱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的低密度物料中不仅含有大量有机碳,还有大量的碳酸钙与有机碳伴生,通过风力分选,不仅能降低煤系高...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湿法炼铜试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媛媛  文晓武等 《矿冶》2001,10(4):54-57
地下溶浸—萃取—电积技术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成功的应用 ,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介绍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湿法炼铜的试生产情况 ,指出了试生产期间萃取系统、电积系统生产操作及设计安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超微细煤系煅烧高岭土改性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现在的改性1 250目以上超微细煤系煅烧高岭土主要来自进口,本文探讨了1250目以上超微细煤系煅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设备、工艺及其应用,通过使用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及自配改性配方对超微细煤系煅烧高岭土的表面处理,大大提高了粉体表面的改性效果,增强了高岭土产品作为填料在有机高分子体系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煤系高岭土加氯沸腾煅烧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包结了国内现有煤系高岭土的煅烧方法.提出了加氯沸腾煅烧工艺.简要介绍了该工艺的热力学反应原理及系统配置。  相似文献   

15.
煤系高岭岩质量评价方法及深加工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深加工产品及工艺要求为依据,提出了从宏观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可选性等方面评价煤系高岭岩质量的具体方法,指出了各类煤系高岭岩的深加工方向,依据加工机理和工艺,确定了各深加工方向对煤系高岭岩的质量要求,并简要地说明了煤系高岭岩的几种新用途的加工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某选煤厂煤泥为原料,通过小锥角旋流器提取煤系高岭土,采用JL含硫有机硅烷偶联剂对煤系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改变煤系高岭土粒度、改性剂用量及改性温度等因素研究煤系高岭土对丁苯橡胶的补强效果。结果表明,当煤系高岭土粒度为Y50,改性剂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105℃时,30%代替炭黑补强丁苯橡胶,抗拉强度为19.90 MPa,延伸率为527.1%。由扫描电镜(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知,改性后煤系高岭土粒度变小且分散均匀,改性剂与煤系高岭土反应形成共价键和氢键等化学键,使煤系高岭土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提高了煤系高岭土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对丁苯橡胶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过高密度电法勘探,基本查清了白庄井田西北部边界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准确界定了高阻边界与煤系地层的界限,较合理地控制了井田范围和煤系地层存在边界,为今后的矿井开拓布局及今后的补充勘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系高岭土加氯沸腾锻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是总结了国内现有煤系高岭土的锻烧方法,提出了加氯沸腾锻烧工艺,简要介绍了该工艺的热力应原理及系统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为脱除煤中的黄铁矿,分析煤系黄铁矿中碳质的存在形式及其与可浮性的关系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典型矿区的矿系黄铁矿和煤系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仪器分析手段,对矿系黄铁矿和煤系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矿物构成及表面性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系黄铁矿表面存在碳元素掺杂。在此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模拟了碳元素对煤系黄铁矿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接触角的测量及浮选试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含碳掺杂缺陷的煤系黄铁矿表面亲水性减弱、可浮性增强,在煤泥浮选过程中更易上浮,接触角的测量及浮选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从量子化学的角度揭示了煤系黄铁矿晶格缺陷与可浮性关系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地层具有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广泛分布的特征,显示出较好的煤系气兼探合采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该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整体研究。本文以早石炭世测水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典型钻孔的岩相组合及物性、含气性等实验分析,讨论了涟源凹陷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及潜在的有利煤系气层段。结果表明:涟源凹陷测水组发育5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滨外陆棚、障壁-潮坪、障壁-沼泽、潟湖-沼泽和潮坪-沼泽沉积环境,以“单源双储、双源双储、双源三储”3类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为主。基于分级加权法认为测水组下段上部为有利的勘探层段,以煤层为主要烃源岩、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煤层气-煤系砂岩气组合模式最为有利,集中分布于涟源凹陷中部一带。煤层累计厚度及其含气性对涟源凹陷煤系气藏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