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杆件远端刚结点处杆件数目、各杆线刚度及梁柱刚度比值的影响,推导出杆端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统一计算公式。将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分成若干个单结点结构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对框架结构的梁柱线刚度比没有范围限制,使用范围广,计算工作量少,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框架结构以其空间布置灵活、施工方便成为近年来多高层建筑结构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如何准确、快速地计算其内力是结构初步设计常要解决的问题.将框架结构逐层分解为连续梁来计算其内力,力学概念清晰,计算过程程式化,是一种较为精确的算法,由于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因而是判断电算结果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推导了异形截面柱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阐述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异形柱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阐述了用等代荷载方法计算框架结构温度作用的过程;在此方法基础上对不同长度框架结构的温度作用进行了计算,探讨了结构长度对温度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框架-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将其分解成纯框架体系和纯支撑体系,这两部分相互协同工作。分别从纯框架体系和纯支撑体系的层间位移求解方法入手,通过这两部分的变形协调推导得到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计算公式。并将此简化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用简化算法准确有效,计算步骤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对圆柱接头施工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论述,对圆柱粱、板接头施工成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推广框筒结构圆柱接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确定柱的计算长度是稳定验算的关键一环,对此,GB50017-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了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表格,但这些公式和表格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这些公式和表格基于计算假定只适用一般情况,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框架各柱内的轴力或各排架柱的轴力和柱高相差较大时,这些公式和表格就不再适用了;二是使用这些公式和图表难以得到计算长度随各相关参数变化的直观表现。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作者利用:二阶位移法推导了相关的公式并制成了确定计算长度的实用图表,利用这些图表可快速地确定计算长度,并可得到计算长度随各参数变化的直观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形需求作为设计参数,阐明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利用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的位移与变形需求,在层间位移角满足特定要求后,将梁柱塑性铰区的转动量值作为性能设计的参数,结合预期的性能目标由梁柱性能设计方程进行构件变形能力设计。以-10层框架结构为例,给出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作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梁柱性能设计方程对变形能力进行定量设计,可将结构的破损程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性能目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外学者对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多,对于大开间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研究却较少的现状,对大开间异形柱结构的主要受力缺陷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连接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钢结构梁柱连接形式进行了介绍,结合螺栓连接,栓焊混合连接及全焊型连接各自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每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并阐述了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具体思路及措施,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竖向框排架结构中排架柱的抗震性能,选取一榀典型竖向框排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缩尺比为1∶5的结构模型的拟静力试验,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竖向框排架结构中排架柱的破坏特征、骨架特性、延性、耗能能力、层间位移角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长细比和轴压比对排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架柱的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由于偏心距较大,不同加载方向下的排架柱的水平承载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排架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随长细比和轴压比的增加显著降低,建议将同类结构的排架柱长细比和轴压比分别控制在45和0.2以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考虑结点转动的串并联多质点系模型,并对在该模型下建立的动力矩阵采用静力凝聚法,消去竖向位移和转角位移之间的耦联关系,从而使动力矩阵的维数得到降低,进而使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得出了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一些动力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结合JGJ 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介绍了异形柱的概念及特点,针对异形柱结构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结构计算、布置方式、节点核心区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