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是我国洪、涝灾害最频繁的大河之一,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首先提出重点治理的河道。政务院1950年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1951年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但是,时隔57年,淮河仍然是防洪能力最脆弱的大河之一,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防洪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在总结长江流域防洪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从长江防洪特点、防洪实践、对洪灾认识的深入等角度论述长江防洪建设必须贯彻人水和谐的思路,妥善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适度调节洪水,给洪水以出路,规范人类活动,减少洪灾损失,构建人水和谐的防洪体系,保障长江安澜。  相似文献   

3.
首先简要介绍了人水和谐的概念以及人水和谐治水思想的形成过程;随后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出发,阐述了人水和谐论的主要理念,认为"人水和谐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认识人水关系、解决人水矛盾的根本理论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人水和谐论的理论体系框架,并介绍其关键理论点,主要包括人水和谐H-D-H准则、H-D-H三准则四层次指标体系、人水和谐度评价方法(包括五节点隶属函数描述方法、SMI-P评价方法)、基于人水和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人水和谐博弈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人水和谐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安澜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阐述了长江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的理念和方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建立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体系,着力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统筹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强调人水和谐,笔者以为,人是各项行为能动的主体,人的所作所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能否真正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河流是环境友好的“晴雨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要实现人水和谐。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水利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加快完善水利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目标,促进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河流是环境友好的"晴雨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之一是实现人水和谐.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水利的支撑与保障.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水利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加快完善水利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目标,促进繁荣、文明、和谐的新石家庄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贾自胜 《山西水利》2006,22(1):7-9,27
分析临汾市水利建设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临汾水利发展的构想,使水利事业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新郑市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建设"生态水利"的总体目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人体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要失去600mL水分,加上尿粪中的水分、肺部呼出的水气,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在2500mL左右。人们平均每天从固态食物中可获得1000mL水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新陈代谢可供给300mL水分,此外的1200mL水就必须靠液态物和白开水、饮料、汤水等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水的平衡。水在人体内有多项重要功能,我们甚至在呼吸时也离不开水,双肺在摄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湿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人水和谐的内涵及本质,分析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特点,提出尊重自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科学解决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作为流域机构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创新治水制度,以水权市场调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水务市场调节水务事业的市场运作,最终实现以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确立人水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确立人水共存的治水管理体系;确立合理、协调的节约用水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地分析和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效果,优化工程水资源配置和精准调度,以河南典型受水区为例,基于人水和谐理论,将水资源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模型,并对关键时间节点的和谐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河南典型受水区的和谐度从时间维度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前(1999—2003年),整体和谐度值在0.5以下,数值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为工程开工后(2003—2008年),部分地区和谐度值达到0.6,但整体和谐度值没有明显上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下降;第三阶段是工程通水后(2014—2018年),整体和谐度开始上升,最高值达到0.7。从空间维度看,离水源区较近的南阳、许昌两地的和谐度稳步增加,而郑州、平顶山市的和谐度则先增后减。建议省级层面统筹河南省南水北调可用水量,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加强高耗水行业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地分析和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效果,优化工程水资源配置和精准调度,以河南典型受水区为例,基于人水和谐理论,将水资源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模型,并对关键时间节点的和谐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河南典型受水区的和谐度从时间维度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前(1999—2003年),整体和谐度值在0.5以下,数值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为工程开工后(2003—2008年),部分地区和谐度值达到0.6,但整体和谐度值没有明显上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下降;第三阶段是工程通水后(2014—2018年),整体和谐度开始上升,最高值达到0.7。从空间维度看,离水源区较近的南阳、许昌两地的和谐度稳步增加,而郑州、平顶山市的和谐度则先增后减。建议省级层面统筹河南省南水北调可用水量,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加强高耗水行业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郭强  李国正  陆洋 《河北水利》2010,(10):9-9,11
<正>《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水法实施办法》以《水法》精神和内涵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入了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理念,吸收了省内外水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立足省情、水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特色内容之一:突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严重缺水已成为科学发  相似文献   

16.
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核心是理性对待洪水和合理配置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人水和谐,在适度承担风险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手段,把汛期多余洪水转化为年度水资源,为全面抗旱创造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水关系中的体现,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水环境是反映人水和谐的关键.深入研究和探索人水和谐及水环境保护对推进人水和谐以及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水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佩成 《中国水利》2010,(19):62-64
<正>一、人水关系最为密切,在历史长河中人与水的和谐关系居于主流"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才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水能滋润作物,为人类提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水和谐理念下的城市水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水务管理是实现当前治水思路转变、有效管理配置水资源、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以人水和谐理念为指导进行城市水务管理,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务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利天地》2007,(10):24-24
贾让,西汉末年人,他深入研究水利,在2000多年前大胆提出了"不与水争地"——人类社会发展应与自然相和谐的治河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治河三策被东汉史学家班固以1000余字的篇幅完整地载入《汉书·沟恤志》,成为现存最早的一篇全面阐述治河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