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元复合驱具有驱油效果好、采收率高的优点,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举升系统结垢造成油井卡泵、杆断现象多,检泵周期短,严重影响了油井的生产时率和驱油效果。从三元复合驱螺杆泵举升技术现状出发,分析了螺杆泵举升在三元复合驱应用的适应性,给出了螺杆泵举升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常伟 《中外能源》2022,(11):58-62
常规驱油效率一般通过非稳态相渗的办法计算,但行业标准中的相渗实验条件并不适合特高含水期条件下,多倍水驱后特高含水期的驱油效率难以确定。基于张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推导油田动态数据与驱油效率间的内在联系,从文献已推出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出发,利用Welge方程中油水两相区间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理论关系,推导出一种计算水驱油藏高含水期驱油效率的新方法。基于张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油田驱油效率,可以计算含水率为99.9%~99.999%下的极限驱油效率。该方法 推导出的极限驱油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驱替倍数水驱条件下特高含水期驱油效率的定量表征问题,拓展了张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解决了疏松砂岩油藏取心困难以及多倍水驱后不同阶段驱油效率确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物的黏弹性并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二元复合物驱可达到与三元复合驱相同的驱油效果,同时减少了乳化液的负面影响,避免了由于碱的存在引起的地层及井的结垢现象。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非均质岩心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对二元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可比水驱提高20%左右;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二元体系驱油效率增加;在二元体系黏度较高的条件下,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降低,二元体系的驱油效率不会出现显著下降;对于非均质岩心,在较高聚合物用量条件下,可以弥补由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降低使二元体系油水界面张力上升而导致的体系驱油效率的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沈阳高凝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红光 《中外能源》2008,13(3):57-60
高凝油具有“凝固点高、蜡含量高、析蜡温度高”等特性,决定了其开采方式和“热”密不可分。开发初期,主导开采方式主要以“水力活塞泵、闭式热水循环”等采油工艺为主。工艺因“生产成本高、能耗大”而无法满足现场生产需要。随着油田的注水开发,油井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传统采油几年来,对高凝油采油工艺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了以抽油机为主体的机械采油工艺,在降本创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新问题,即主力注水区块的整体提液能力受到限制,阻碍了区块整体采油速度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应用了螺杆泵采油新途径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平时兼事故双速风机及其备用风机的运行工况入手,分析了该类风机配置的适用情况,研究了事故风机相关规范标准,梳理了平时兼事故双速风机及其备用风机的配电及二次控制配置需求,根据分析结论,绘制了平时兼事故双速风机及其备用风机的二次控制原理图,并提出了控制按钮及相关保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万继斗 《中外能源》2009,14(5):57-60
朝阳沟油田在2002~2006年开展了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通过对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指出微生物注入与发生作用的区域以中高含水区域为主;微生物在油层中大量繁殖是实现增油的根本保障;微生物可改善原油物性,使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变好。微生物驱油取得较好效果与微生物在油层中的停留时间及反应时间、油层内部原油的转化程度、微生物的营养物供应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CO2驱油机理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CO2驱油的开发方式以及国内外开展现场试验的情况。在现场应用CO2混相和非混相都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合适的注CO2工艺需根据油藏条件选择。指出了我国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混相压力过高、腐蚀与结垢、气源、窜流严重、固相沉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一般位于成熟油区,具有地质认识清楚、配套设施完善、勘探成功率高、最小经济门槛低等优势。近年来,针对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速度快、井况问题严重、吨油生产碳排放量大等难题,国际石油公司着力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在油藏模拟、油气工程、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俄罗斯RFD公司开发的tNavigator油藏模拟平台实现了千万至十亿节点的模拟。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新型鱼骨刺井、超短半径水平井等油气工程技术促进了老油田增产稳产。智能水驱技术因其特有的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及高效性,引起广泛关注。纳米智能驱油技术有望解决聚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解决的波及效率低、费用高、储层伤害等问题。这些技术对国内中高渗透率高含水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葡萄花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注采不完善储层内剩余油的有效挖潜,采用油井压裂驱油工艺,以压裂方式注入大量适宜浓度的地层驱油液,在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实现剩余油的有效挖潜,并进行了潜力井层优选以及驱油剂优选、施工参数等方面的优化,该技术在现场应用15口井,措施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3.8t,目前已累计增油2.2×1...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给水泵汽轮机工作原理,分析了给水泵汽轮机传统阀控式调速方式的优缺点,阐述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并对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用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油动机,其性能指标能够达到给水泵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指标要求,并具有可靠性高、节能高效、操作与控制简单、小型集成化等诸多优点,对发电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以后简称三元复合驱驱)驱油过程中,润湿性对采收率影响的室内研究。通过使用有机试剂,可以将水湿性贝雷砂岩改变为中性润湿和油湿。使用改进的Amott自吸法测定每块岩样的润湿性指数,使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不同润湿性条件下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驱替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润湿性强烈影响水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是决定水驱和三元复合驱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对于三元复合驱,水湿和油湿对获得高的油采收率是有利的,相反,在三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润湿性对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很小。这些结论为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运用于油藏条件提供一个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2.
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于1981年发现并投入开发,石油地质储量为142×104t,1990年8月转入注水开发阶段,水驱采收率24%,可采储量34.1×104t。该油藏于2005年7月开始气水交替注CO2驱油试验,至2011年12月,采油井日产CO2气量为12000m3,综合含水率为51%,CO2对井下套管、生产管柱及井下工具的腐蚀十分剧烈,必须加以解决。根据该油藏采油井高含CO2气体防腐的要求,复配出4种HS系列高效CO2缓蚀剂,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出HS-20型CO2高效缓蚀剂,并在现场CO2驱试验区采油井中添加,其浓度为50~200μL/L。采用油管内、外监测挂环监测油管腐蚀速率,结果表明,井下油管腐蚀速率仅为0.01~0.001mm/a,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满足CO2驱采油井的防腐要求,保证了采油井的正常生产。相比于其他防CO2腐蚀措施,本方法简便有效,可供国内其他油田CO2驱油时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发泡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为大庆炼化生产的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104,用减氧后的废弃菌液配制泡沫体系进行一系列室内评价和减氧空气泡沫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耗氧菌减氧速率与气液比成反比,气液比越大减氧速率越慢,在气液比为4:1时24h可以使空气减氧到含氧量为10%的安全线以下,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不断提高,许多区块的水的质量分数已达到90%,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了95%.由于缺乏对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水平管路压降的研究,制约了高含水采油期不加热集输规模的扩大.针对大庆采油六厂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管道,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试验研究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混输水平管路压降.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回归处理及分析,得出了百米压降及油气水三相压降与油水两相压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部海相砂岩油田构造相对小且简单,储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储层物性好,原油性质好、产能高,天然水体能量充足。本文统计分析了南海东部海相砂岩油田采油速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发现油田采收率不随采油速度的高低而发生单调变化,与储层物性、原油黏度、孔喉特征、构造特征和水体能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较高的采油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水驱油效率和波及范围,从而提高采收率,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采油速度对水驱油效率和水驱波及系数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了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采液强度对波及效率的影响,认为随着采液强度增大,体积波及系数逐渐增大,当采液强度达到某个值后,体积波及系数趋于定值,表明水驱油藏存在合理的采油速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油田合理提液量和提液时机及油田采油速度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驱油(CO2-EOR)是一项通过向油层注入二氧化碳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它能同时实现CO2的利用和封存,因此是CCUS的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离岸CO2封存需求的日益增大,CO2-EOR的应用正迅速从陆上扩展到海上。介绍了CO2-EOR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综述了国际上离岸CO2-EOR项目和技术,特别是“下一代”CO2-EOR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与国外实例的对比和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CO2-EOR的潜力,认为渤海湾盆地(海域)和珠江口盆地分别具有非混相和混相CO2-EOR的潜力,有可能获得数亿吨石油的增产和实现数亿吨CO2的地下永久封存,需要尽快地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刘长松 《中外能源》2009,14(3):46-48
通过系统地分析区块、单井组调驱后的效果资料,归纳出影响调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结合概率论建立经验统计的效果预测方法.分别预测区块及单井调驱所达到的增油量、降水量、增加的可采储量等指标,从而为调驱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在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1油藏上4口井与濮城浦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濮4南区的应用.证实该方法应用简便,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骊川 《中外能源》2009,14(3):41-45
微生物驱采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注入地层;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叙述了两种技术类型的下艺特点及微生物驱适用的油藏地质条件.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国内各油田已开展微生物采油先导性试验约2000井次,有些地区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微生物采油技术成本低、采收率增值高,同时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绿色环保优势.必将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北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高温(74℃)、高盐(地层水矿化度为15200mg/L),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强,一般三采方法提高采收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展了岔15断块微球调驱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μm微球和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具有理想封堵岩心孔隙喉道的作用和能力。其中,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封堵能力大于单一的3μm微球的封堵能力;大粒径(3μm)微球的有效作用时间(200d)大于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有效作用时间(100d)。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柔性微球驱替原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出程度,效果较为理想。影响微球颗粒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颗粒大小与孔隙喉道直径的匹配。根据搭桥堵塞原理,颗粒直径为孔道直径的1/8~1/3,才能产生有效搭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聚合物驱油现在试验和工业应用表明,常规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比水驱采收率高10%,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的最终采收率为5096,但是由于高渗层的存在,常使得聚合物驱在这些油藏不足或失效。一些聚合物驱的生产井,在聚合物突破后,含水率迅速增加,它对聚合物驱油造成不利的影响,以至于现场提高采收率大大低于20%的实验室估计。2002年。在高浓度聚合物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高浓度聚合物的现场试验。通过选择段塞组合和适当的监测和分析,含水率下降了很多,下降率为14.5%,这个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驱油的效率。根据现场实验数据表明,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在初始阶段的采收率较比2005年12月的常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高4.2%。在后期阶段较常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高3%,这就表明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在初始阶段的效果比后期阶段的效果更好。聚合物驱的监测和模拟技术预测它可以比水驱多采出19.8%的油,它的采出程度占原始地质储晟的61%。现场的高浓度聚合物的采收率是常规聚合物驱油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