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洪泽湖湿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爱玲 《治淮》2006,(1):12-13
按照《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最年轻的湖泊,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枢纽,其湖区和周边部分区域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陆湿地。一、洪泽湖湿地概况1、类型与面积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万多公顷,是江苏境内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达到大型自然保护区的规模。洪泽湖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水库、池塘、稻田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洪泽湖的水…  相似文献   

2.
扎龙湿地生态恢复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恢复是保护湿地和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扎龙湿地是我国重要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题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巨大,但是扎龙湿地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扎龙湿地生态恢复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原则和技术的基础上,对扎龙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扎龙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及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湖泊湿地管理对策,如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等,为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生态功能退化程度;基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对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提取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研究区内湿地整体面积及生态功能呈持续衰退趋势,湿地面积共减少了5 231.40 hm~2;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几何质心向北、向东波动偏移,斑块类型呈多样化分布,景观破碎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呈波动态势发展;湿地景观破碎化及面积的缩小导致了其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固碳量累计减少约5.65万t,蓄水量减少了约4 149.33万m~3;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调水调沙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3—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定量分析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讨论了影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调水调沙以来,保护区内景观类型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呈明显的正向演替趋势;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多样性与异质性增加,景观形状复杂程度提高,斑块细化程度提高,景观破碎化非常微弱,景观格局生态状况总体上有较大提高;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与黄河水资源补给增加是促进景观格局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鄱阳湖湿地资源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环境功能价值及其重要性,将鄱阳湖湿地分为3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和一般性的湿地;根据鄱阳湖湿地资源赋存情况,将湖区湿地按其主要资源类型分为3类,以植物资源为主的湿地、以鸟类资源为主的湿地和以鱼类资源为主的湿地。介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湿地分布情况,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别的湿地,研究提出了鄱阳湖湿地分级与分类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21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6万公顷。它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乌裕尔河下游和双阳河下游的湖沼苇草地带;两条河流均为盲尾河,河水漫散,区内多泡沼洼地,微地形复杂;行政区在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平均海拔143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的乌裕尔河,  相似文献   

9.
浅析水环境对扎龙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华  岳敏 《水利天地》2002,(2):19-20
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成为该公约组织的第67个成员国。加入《湿地公约》的同时,扎龙和其它五个自然保护区被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一、基本概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地理坐标北纬46°52’-47°32’,东经123°47’-124°97’。根据1996年航测资料统计,扎龙湿地总面积2100km2,其中湿地(湖泡、沼泽)面积 1240 km2,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黄河中下游沿线分布的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对象及生境类型,针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植物资源及鸟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工程的影响可以恢复,对湿地生境的影响可以补偿,工程占地对植物多样性基本没有影响,对保护植物野大豆的影响不大.采取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后,防洪工程的建设不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扎龙湿地缺水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我国最大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的自然地理等情况.针对近几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该湿地水面急剧减少、部分沼泽干涸、植被退化、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指出缺水已经成为扎龙湿地面临的致命危机,人工补水势在必行.分析了湿地缺水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探讨建立有偿补水机制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沙过程是塑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驱动力,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利用1976年-2014年近4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变化的遥感影像数据,系统分析湿地面积、湿地重心和南北区域湿地类型的动态变化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约1 000倍,自然湿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减少约41.9%;芦苇、滩涂、养殖及盐田湿地等典型湿地面积重心整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位移;南北部区域的湿地类型的演变出现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其中北部芦苇湿地、滩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南部芦苇湿地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滩涂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研究结果可为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部门宣传、建设的重点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明确提出: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并将湿地保护列为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为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湖北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  陈蕾 《人民长江》2018,49(23):43-46
通过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汉南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湿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湖北省湿地的变化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湖连通廊道、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保护》2005,21(3):70-70
位于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鄂凌湖、扎凌湖湿地新近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设置水文监测设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水文要素及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扎龙湿地来水传播有3个途径:①乌裕尔河来水;②双阳河来水;③中部引嫩工程补水及翁海排干来水,从而为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湿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扎龙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自然区主要保护丹顶鹤及其他野生珍禽,有鸟类和水禽的"天然乐园"之美称。但是,近年来缺水和频发的火灾正严重威胁着该湿地的生存。文章在概要论述湿地生态修复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 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 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2)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草地退化较为严重;(3)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4)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优势度明显,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总体来看,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急剧攀升、土地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发的过程中,中国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建立健全保护制度、提升科技水平、丰富宣传教育、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使人们对湿地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在经济总量增长、社会协调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的进程中,中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5处、国家湿地公园298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1处,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捍卫并推动着生态文明的步伐,为促进全球生态改善、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是我国最大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湿地的生态环境恶化,文章介绍了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