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莫尔佳 《新食品》2013,(13):154-154
2013年,受政策、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白酒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高端酒受挫,众多白酒企业都在逐渐将主推产品转向腰部产品。一线名酒纷纷进行战略调整,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作为区域名酒代表的四特酒,则以从容的姿态,谋取新的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2.
互动     
《新食品》2013,(12):22-22
准超级产品是腰部市场的首选——江西新酒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彭虚 1100元-300元腰部价格带是当下百花齐放的区域。关于该价格上的经销商所面临的机会,我对文中援引的酒商的观点表I示认可。但我认为,在腰部市场,我最看好一类产品,即名酒中(包括全国性名酒和区域名酒)销量超过2个亿甚至3个亿的超级产品.  相似文献   

3.
莫尔佳 《新食品》2014,(18):70-75
白酒“黄金十年”结束,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呈现一片愁云惨淡之状一一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当属以“茅、五”为代表的一线名酒:随着这一形势的持续,各大名酒企业纷纷开始放下身段,掀起“亲民潮”:茅台汉酱、仁酒降价,五粮液推出头曲、特曲……一时间,一线名酒纷纷进攻腰部价位市场,力争抢占各区域品牌的市场份额.然而一年多过去,  相似文献   

4.
黄学辉 《新食品》2014,(10):132-133
在经济增速放缓、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过“黄金十年”发展的白酒业于2013年遭遇寒冬并进入调整期。行业“洗牌”之际,一线名酒相继表示将在2014修养生息,静观白酒局势。而地处东方圣城曲阜的另一国家文化名酒孔府家酒,却在2014年伊始酝酿着斥巨资新建规模达千亩的酿酒园区,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昔日“鲁洒霸主”将奏响跨越发展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莫尔佳 《新食品》2014,(3):122-123
湖北白酒市场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地产酒为王”,无论是省会武汉,还是各地级市,绝大多数区域市场都是湖北省的地产酒唱主角,就是有竞争,也多是地产酒几大巨头鏖战不已。在这种大环境下,位于江汉平原的潜江市是一个异类:在这里称雄的,既不是湖北各实力雄厚的“地头蛇”,也不是虎视眈眈的全国一线名酒,而是来自邻省江西的区域名酒四特。  相似文献   

6.
朱琴宇 《新食品》2013,(5):187-187
经过了2012年的洗礼,行业的竞争热度不减反增,只是今年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细分化进一步催生出全国市场被多品牌切割的局面,加剧了区域品牌的集中度,这有利于区域性名酒的发展。而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政策、形势所桎梏,名酒受到一定打压,这也更加证明了区域名酒复苏的态势,但这其中更多的是指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实力的区域性品牌。有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会是行业调整变动的一年,那么地产酒就需要抓住这个机会突围,充分发挥内外优势,合理有效地运作市场,在竞争中发扬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金昕 《新食品》2013,(11):90-91
近期不少区域传来高端名酒止跌回升的消息,然而这些消息背后究竟是高端市场已度过疲软期的征兆。还是另有缘由呢?我们或许能从广西市场的回升现象中看到几分端倪。 当全国性的一线高端名酒仍在持续下行。各方人马都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腰部市场的时候,广西酒市传来一个令人惊讶的利好消息:一线高端名酒在广西市场已经止跌且略有回升。截至4月初,飞天茅台(53度)的渠道价格稳定在820元/瓶以上,4月下旬至5月初,渠道价格回升至860元/瓶左右,五粮液(52度)的价格也已经趋于平稳。是什么原因让一线高端名酒在广西止跌回升?  相似文献   

8.
姚志彬 《新食品》2014,(22):99-99
10月24日,宝丰酒业有限公司2014年度平顶山市场终端客户答谢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据悉,此次活动是宝丰酒业自2013年5月23日改制后的最具里程碑式的终端客户答谢会。宝丰酒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若飞就宝丰酒业历史及改制后宝丰新团队做了详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新战略目标:复兴十七大名酒地位,打造“清香宝丰、名酒宝丰、价值宝丰”,重回中国白酒第一梯队阵营。  相似文献   

9.
杨光 《新食品》2014,(21):28-28
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等一线名酒相继杀向大众酒,甚至不惜举起名酒买断品牌大旗以弥补自身的短板。这从新近结束的重庆糖酒会上,名酒贴牌产品扎堆就可见一斑。区域化白酒企业在大众酒的市场操作上,面临着近10年以来最大的竞争压力。在我看来,在新常态消费环境下,明显缺乏品牌优势的区域化白酒企业要想在家门口与一线名酒企业展开直面竞争,最好的选择就是聚焦于大单品、大板块、大战略,即推行“地头蛇聚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米春 《新食品》2014,(18):142-143
2014年,作为行业调整年,当众多的企业都在抬头观望的时候,国酿商贸(福建)有限公司却一如往昔扎扎实实地建起自己的重点市场;当人们都在纷纷将目标转移到中低端民酒产品的时候,国酿商贸却始终坚持以运营中高端名酒为目标,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嫡系子品牌九洲韵酒深耕于全国市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款中高端系列名酒在行业的低谷期里却迅速成为了占领中国酱香白酒市场领域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线名酒市场下沉、区域龙头酒企的“品牌+渠道”双深耕,区域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曾经偏安一隅的“岁月静好”被打破。相对于名酒企业近年来在消费升级之下纷纷向高而行,走向全国化,区域中小酒企却普遍面临“价格上不去、市场出不去、业绩完不成、战略产品经常换”等问题,特别是近期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暴涨,引发白酒行业涨价潮。  相似文献   

12.
《新食品》2013,(18):56-57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限制“三公”消费、军队“禁酒令”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从去年年底至今,中国高端白酒一片愁云惨雾。这一形势的持续,促使各大名酒企业开始放下身段,掀起“亲民潮”:茅台汉酱、仁酒降价,五粮液推出头曲、特曲……一线名酒纷纷进攻腰部价位市场,不可避免地与盘踞于各区域市场的二线白酒企业的主流产品短兵相接。“强龙”压境,“地头蛇”如何应对?作为区域强势品牌.湖北枝江酒业集团可以说是一个“地头蛇”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新食品》2011,(11):35-35
最近几年,高端酒——这一原本仅属于茅台、五粮液等少数几个名酒品牌的专有市场,在名酒涨价和消费升级双重作用力的驱动之下,极其鲜明地进入到了地产酒品牌的视野之内。如今,做高端品牌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共同命题。但是,相对于传统名酒娴熟的操作手法来说,地产企业在运作高端市场时大多遭遇了失败。  相似文献   

14.
李金昕  徐沛 《新食品》2013,(16):126-127
近段时间,记者在走访各地市场时发现,一批中小型经销商为了应对变局,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了定制酒身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有的做腰部价位的名酒贴牌产品,有的做价格数干元的收藏定制酒,也有的做有利于构建渠道壁垒的个性定制酒,无论是何种形式,这些定制酒给经销商们带来的最大功效全部指向了目前困扰酒商最严重的问题——盘活资金链。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1,(16):43-43
在茅台、五粮液的带动下,白酒行业价格带再次被拉宽,一线名酒朝着千元以上的奢侈品市场大步前进,甚至一些二线名酒和区域强势品牌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一行列。  相似文献   

16.
晋育锋 《新食品》2013,(17):94-94
从去年以来,随着白酒销售受到政策层面的影响,高端白酒消费受挫,“腰部产品”这个名词迅速火热起来,诸多名酒企业包括区域白酒企业都在呼吁“挺直腰部”,强化腰部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产品推进速度,引领中低端消费的上移。那么到底何为“腰部”?笔者认为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的“腰部”差异很大:一线品牌的腰部泛指200—400元产品。如泸州老窖的特曲;二线品牌和区域品牌则泛指50—200元价格带,如洋河大曲、老郎酒1956、泸州老窖六年头曲、衡水老白干淡雅系列等等。也可以说,一线品牌的腰部属于“高腰”,而二线和区域品牌的腰部则是“低腰”。  相似文献   

17.
龙晓敏 《新食品》2013,(13):138-138
今年以来,高端白酒受压,名酒价格不断下滑让不少名酒经销商对白酒市场失去了信心。甚至出现了名酒经销商转行的现象。然而,记者5月见到河南九州国酒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文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担心自己代理的五粮液卖不出去,反而在招商会上创下了单日1300多万元的合同订单。蒋文表示:“未来必定还是名酒品牌的市场。只有名酒的生命力存在,其他二三线品牌的产品才能长存,只有高端产品实现动销,才会有腰部力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龙晓敏 《新食品》2013,(12):134-136
名酒降价、高端受压、腰部膨胀、团购饱和……致使白酒市场不得不面临新一轮的调整,2013年将是白酒最为艰难的一年。市场在变化,产品在变化,消费热点在变化,靠渠道吃饭的经销商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渠道的价值,在拐点来临的市场环境中.哪个渠道最应引起经销商关注?哪个渠道最可能带来回报?  相似文献   

19.
在豫酒企业整体回升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观察、关注。从《豫酒复兴》到《豫酒生机》。我们描画出中原名酒们的困境与问题,挫折与奋斗,新生与超越。当我们将目光进一步聚焦到区域市场,又一批生机勃勃的企业映入眼帘,他们为豫酒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竞争的同时也为共同做强豫酒贡献了力量。给豫酒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新色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冯柯桦 《新食品》2014,(5):72-73
2013年,黑龙江市场上的大多数名酒遭遇了尴尬,名酒经销商开始寻求新出路。但地产酒所受的影响并不明显,更不乏逆势飘香的企业,如北大仓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其中部分产品还出现了断货;玉泉酒的整体销量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部分中低端产品的销量也实现了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