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野生与人工栽培缬革的挥发油,分别鉴定出52个和45个化合物.2种缬草挥发油的主成分基本相同,含量稍有差异,其差异对其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长春七根部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结合该部位的抑菌活性测试,提高挥发油的综合利用价值. 采用挥发器测定和索式抽提两种方法和不同溶剂分别对长春七根部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测定分析有效成分,并进行比对,同时测试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存在差异. 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长春七根部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两种方法可以互补地用于长春七根部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结合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一步明确了该部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2种香薷属植物(东紫苏、野拔子)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成分的百分含量.2个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在东紫苏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桉素油、氧化石竹烯等,而野拔子中则是spathulenol,且东紫苏挥发油的成分种类较野拔子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浸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顶空进样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挥发油,利用GC-MS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溶剂浸取法只得到7种有效成分,其他3种方法共鉴定出64种有效成分,所得挥发油共有28种成分.对4种辛夷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为辛夷挥发油的提取及提取物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龙须草茎及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灯心草属植物龙须草茎及根中的挥发油,茎挥发油收率为0.25%,根挥发油收率为0.2%.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NIST谱库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归一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首次从龙须草茎中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4.53%,从根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4.74%.结果表明龙须草茎及根挥发油所含成分相似,主要为长链烷烃、长链脂肪酸及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醇类化合物,几乎不含芳香族化合物.研究结果为龙须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野生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GC-MS联用技术,从生白山区野生香薷挥发油中分离出30多个组分,经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β-去氢香薷酮和香薷酮,就长白岗野生香薷而言,这些挥发油化学成分均为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所得10批次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相似度都在0.90以上,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指纹图谱的要求.所建立的八角茴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中药标准指纹图谱库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茵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湖北长阳绿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离出93个组分,鉴定了84个化合物, 挥发油中含芳樟醇、香叶醇、香茅醇等多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河南产艾叶经过新鲜活性离子水浸提水蒸气蒸馏获得挥发油,产油率为0.70%,较直接水蒸气蒸馏提高0.1%以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标准图谱和文献分析其化学组分,酸性和碱性离子水浸提的挥发油共检出47个成分,鉴定43个成分,其中有9个成分是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获得样品中所没有的成分,如环氧石竹烯、反-索布瑞醇、茉莉酮酸酯等,有些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花、茎、叶不同部位北香薷挥发油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纸片法考察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香薷花、茎、叶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BETA-去氢香薷酮、1,1'-[亚乙基双(氧基)]二丁烷、BETA-去氢香薷酮,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北香薷三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和短小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北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抑菌活性也有差异,本研究为北香薷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9月份收割的紫花苜蓿干燥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离出152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43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的73.3%(质量分数,下同),其中最多的是酸类化合物,占40.17%。该紫花苜蓿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32.1%)、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3%)、植物醇(4.51%),还有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 H)苯基呋喃(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2.94%)。通过与其他产地、不同收割期、不同处理方式的苜蓿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产地、收割期、处理方式不同的紫花苜蓿中挥发油成分差别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苜蓿资源等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volatile oil of leaves and barks of Calycopteris floribunda was exa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52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leaves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microbial assay of oils in the leaves and barks was carried out by disk diffusion method in vitro. The major components (mass fraction) in leaves are caryophyllene oxide (13.79%), n-hexadecanoic acid (11.91%) and β-caryophyllene (10.45%). Ten constituents a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about 99.98%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 in the bark. Among these components, n-hexadecanoic acid (59.18%), linolic acid (12.70%) and butyl octyl phthalate (8.21%)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The oils exhibit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display more potent against bacteria than fungi.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萃取法(PEE)、水蒸汽蒸馏(HD)法及超临界C02萃取(SFE)法从短毛独活中提取精油,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精油的收率分别为2.67%(PEE)、2.17%(SFE)和0.78%(HD),共鉴定出了59个化学成分,同时确定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3种方法共有20种相同组分,其中含量最多的均为虎耳草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气相直接进油样法测定食用油储藏过程中挥发物总量的变化趋势,讨论以此作为评价食用油品质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进样方式、预处理柱、固定液、柱温等分析条件的选择,找出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挥发物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山苍子油,以正交设计法考察萃取温度、压力、流量、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与此同时,以DPPH法测定山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并首次研究了夹带剂使用与不同提取时段对山苍子油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25MPa压力和40L/h流量时,油得率可高达36.7%;单位时间内山苍子油得率随着时间推延呈锐减趋势,第1时段(0~20min)占总出油量的80.86%~97.11%;但从抗氧化效能看,第2时段(20~40min)得到的山苍子油透明度高,抗氧化效果也明显优于前者;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加入夹带剂可以显著提高山苍子油得率及山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萃取率最高可达45.88%;以甲醇为夹带剂时,山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达到最佳值,DPPH法测得IC50仅为0.30g/L,而对照组IC50。为7.63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FME)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接近,水蒸气蒸馏法为0.98%,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为1.12%,微波无溶剂提取法则为1.04%.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氧化物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HD所得挥发油中香樟醇、桉树叶醇、樟脑和α-松油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58%、21.26%、16.79%和11.19%,MAHD为26.29%、28.72%、15.64%和10.16%,SFM为17.74%、17.74%、17.74%和12.46%.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落叶挥发油提取率及成分总体相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樟树落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花椒乙醚萃取物中挥发油的含量,并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从中分离出近80种化合物,初步鉴定出2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5.55%,其中24种为萜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组分β-水芹烯含量最高,达12.97%,里哪醇含量为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