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供热机组的真实供热能耗,建立了以相同发电量凝汽机组为参比状态的供热机组能耗分析方法——参比机组法,获得了该方法与热量法、?方法供热能耗计算结果的定量差异,进而采用参比机组法,分析了热网循环水泵驱动方式对机组供热能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热负荷或电负荷固定时,热量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较参比机组法高,?方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与参比机组法较为接近,差值在–1.61~4.21 kg/GJ。当综合评估供热煤耗、电耗的总量时,热网循环泵采用汽泵供热机组的总煤耗量比采用电泵供热机组低0.23~0.32 t/h,汽泵供热机组供热煤耗率低于电泵供热机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所采用的协调控制系统的原理,剖析了机组在进行负荷变化时的特点,找出了机组投运AGC的差距,采取合适措施对协调控制逻辑进行了改造,对机组升降负荷能力进行了试验,总结了投入AGC的情况,对今后新建机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机组参数和热耗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超临界机组参数及材料选择情况,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热耗的选择,说明超临界机组在国外是成熟的机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机组参数不断提高,获取机组的低热耗和高效率是今后建设电厂的方向,我国也应大力推广超临界机组。  相似文献   

4.
结合望亭电厂11号机组技术改造,介绍了机组优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通过机组摸底试验,优化调整试验和蕨试验,完成了运行优论管理课题,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宁夏银川黄沙古渡泵站多机组运行时的机组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机组数运行下的机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机组并行运行时,不同机组进口流速分布差别不大,额定流量工况下进口速度呈现非对称分布,大流量工况下进口流速均匀度明显提高,近似对称分布。大流量工况水泵出水管均存在大尺度的回流,额定流量工况只有少数机组出水管内存在大尺度回流。三台机组同时运行时机组的扬程小于两台机组运行时的扬程,说明开机数量越多,不同机组之间的水流流动相互干扰越大,相比于两台机组开机运行时,三台机组运行时机组的水力性能会降低。本文研究结果为泵站多机组并行运行时的运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产引进优化型600 MW火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维燕  关寿义 《中国电力》1999,32(10):52-54,78
为加快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引进了美国600MW火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并已批量生产。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结合国情,不断提高机组性能并已初步国产化;对引起型机组完善后,在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机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机组热耗,提高了机组可用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松江河发电厂小山水电站1号机组摆度过大问题,在1号机组首次扩修过程中,对机组轴线进行了全面调整,同时对转子重新进行动平衡处理。通过多次摸索,开创性地用强迫垂直的方法对弹性油箱式推力轴承机组进行轴线调整,并采用动平衡的方法对磁不平衡进行补偿,解决了机组运行时的摆度超标问题,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谢雄峰 《华中电力》1999,12(3):29-31
针对汉川电厂2号机组的异常振动,从机组的结构,运行 ,检修,试验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机组振动的原因,并利用该机组大修的机会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处理,使机组的振动达到了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反动式纯凝机组由于其高效性在市场中有广泛应用,但抽汽工况下会出现机组推力过大及高压进汽处汽封漏汽量过大等影响机组安全经济性的问题。通过对机组变工况下轴向推力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高低平衡鼓等高的反动式合缸机组轴向推力平衡优化方案,该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机组在各工况下推力大小均在允许范围内,高压进汽处汽封漏汽量减少,机组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THA工况下高压缸效率提升1.63%,机组热耗下降7.2 kJ/kW·h,大大提升了反动式抽凝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反动式抽凝机组应用提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永亮  刘劲竹 《热电技术》2005,(2):46-47,49
文登热电厂1号机组轴封系统存在较大缺陷,经改造后,提高了机组真空,改善说机组胀差,提高了机组经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杨承华 《上海电力》2003,16(6):542-543
由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研发的优化管理系统,在闵行发电厂8、9号机组上的应用与不断完善,使机组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不但提高了机组发电生产的经济性,而且为机组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进一步完善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每次大修后对热力试验全部基准数据重新调整,以寻找更好的机组运行方式,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煤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神二2号机组保温状况,进行了热力测试,找出了机组在保温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保温不良对机组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钱嘉 《贵州电力技术》2006,9(7):49-50,5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贵州火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扩大,机组参数也越来越大,“九五”期以来,从清电三期的第一台200MW机组的安装发展到“十五”期的300MW机组,现己实现了盘南首台600MW机组的竣工投产,随着机组容量的不断加大,机组的安装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贵州在电力工程管道安装工艺方面,己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造好三峡机组意义十分重大。在三峡机组的制造前期广泛深入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是确保制造出高质量三峡机组的强有力技术保证,为了实现三峡机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系统管理,达到“高起点,巧投入,高产出”的三峡机组重大科技攻关目标,我们建立了“九五”三峡机组重大科技攻关体系,加强了对三峡机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系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是现阶段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措施。某680 MW超临界机组为实现30%负荷深度调峰常态化可靠运行,开展了诸多实践并取得较理想效果。在设备改造方面,增设一层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实施了全负荷脱硝改造和静叶调节引风机加装烟气再循环管路改造。在低负荷优化方面,开展了精细化燃烧调整、主汽温和再热汽温优化调整,大幅提升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提高了机组30%负荷的运行可靠性。在自动控制方面,开发出机组低负荷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30%~50%升降负荷过程各项参数的稳定控制,有效降低人工操作风险。该机组上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可为同类型机组开展深度调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祥田 《中国电力》1994,27(11):24-30
统计分析了国产200MW、300MW燃煤机组大修间隔与大修工期,大修后机组运行可靠性和生产能力的变化,比较了国外大型机组的大修规定,提出了延长机组大修间隔,缩短大修工期,提高大修质量,加强检修人员培训,推行预测性维修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风电机组叶片在运行时除了承受气动力作用外,还承受重力、离心力等其他力的影响,再加上雨雪、沙尘、盐雾侵蚀、雷击等破坏,使叶片基体及表面容易受到损伤,这些损伤如未及时发现与维修会导致风电机组发电效率下降、停机,甚至发生损毁等事故。因此,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检测对保障风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降低风电机组寿命周期内发电成本有重大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风电机组叶片损伤类型及产生原因,对现有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实时在线监测与非实时检测分类,对比了各监测/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根据风电机组的实际工程应用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风电机组叶片无损监测/检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秦铭阳 《电工技术》2023,(19):63-67
随着智慧电厂深入建设,对机组自启停技术(APS)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和挑战,即要求机组自启停功能具备更加灵活调度处理的自适应调整能力,满足机组设备快速启停调峰的要求。依托智慧电厂项目建设,介绍了一种基于ICS平台的燃煤机组APS智能调度系统,将传统APS功能机组级控制层移入智能控制系统(ICS)平台进行最优步序启动控制与指令推送。APS智能调度系统基于机组启动步序分析与系统启动过程异常工况处理手段分析,采用Python编程开发工具开展机组启动过程最优步序控制设计,实现了机组启动过程APS功能组系统启动、中断、暂停、报警等指令推送,以及APS功能组状态参数的全周期状态监控与智能预警功能。通过机组实际启动过程测试,验证了系统功能设计和启动步序控制模型的有效性,为同类型燃煤机组APS功能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华东电网大机组进行的10年可靠性分析,指出了新机组对全网可用系数的影响,并按容量类型、机组、地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类对比,提出了提高华东电网大机组可靠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青岛发电厂1号机组振动原因分析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岛电厂1号机组的振动问题,分析了振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处理机组振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机组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