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麻叶荨麻不同部位多糖的提取及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麻叶荨麻不同部位多糖的提取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糖的较适宜的条件为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1∶60、提取功率40Hz。麻叶荨麻不同部位多糖含量分别为根1.25%、茎1.71%、叶3.48%、籽5.76%。  相似文献   

2.
蟹斗鱼丝     
《中国食品工业》2004,(8):58-58
蔬菜因可食部位不同、颜色的深浅、生长期的差异。以及同一株蔬菜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营养成分以及含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佛手瓜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两种佛手瓜(白皮和绿皮)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佛手瓜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丰富,其中以K、Ca、Fe和P等元素的含量较高。组氨酸和VB2、VC的含量也较高,但与其它果蔬相比,V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4.
何首乌嫩茎叶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何首乌嫩茎叶营养成分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结果表明 ,嫩茎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丰富。嫩茎叶中VB2 、VC 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高 ,其中VB2 和VC 是一般蔬菜含量的 2~ 40倍 ,胡萝卜素是一般蔬菜的 2~ 30 0倍。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Ca、Fe、Cu、K、Mn、Zn、P ,尤其是Ca、Fe、Cu等的含量远远高于一般蔬菜。嫩茎叶富含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 ,氨基酸组成合理 ,符合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模式 ,且其赖氨酸、苏氨酸均有很高含量。何首乌嫩茎叶是一种集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于一体的宝贵野菜资源。  相似文献   

5.
毛樱桃果实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野生毛樱桃果实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中含有胡萝卜素、VA、VB1、VB2、VC、VD、VPP、VE等多种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高达63.5mg/100g,是一般水果的2-30倍。果实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Ca、P、Fe等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水果,特别是Ca的含量,高达160.7mg/100g,是一般水果含量的10-80倍。毛樱桃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992.5mg/100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56.4mg/100g,占氨基酸总量的48%。  相似文献   

6.
采用漂烫烹调方法对麻叶进行菜品制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30、60、90、120min后,观察麻叶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评价菜品的最佳食用时间。结果表明:漂烫后麻叶的叶绿素含量在30 min内没有明显变化,而后逐渐下降;Vc随着放置时间推移,其含量有微弱的下降;粗蛋白和总糖漂烫后含量大幅下降,但不随放置时间变化而改变;粗纤维和黄酮类受漂烫和放置时间影响不大。综合考虑,麻叶烹后最佳食用时间为(0~30)min。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鲫鱼、鲢鱼和乌鱼的元素分布情况,将其可食部位中污染元素和矿物质元素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元素在鱼的可食部位蓄积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鲫鱼内膜的铝(Al)、铬(Cr)、砷(As)、镉(Cd)、铅(Pb)含量显著高于鲫鱼的其他可食部位(P<0.05),而鲫鱼鱼头的钙(Ca)、磷(P)、镁(Mg)含量显著高于鲫鱼的其他可食部位(P<0.05);鲢鱼内膜的Cr、As、Cd含量显著高于鲢鱼的其他可食部位(P<0.05),总As含量(1.81 mg/kg)也显著高于鲫鱼和乌鱼的各个可食部位(P<0.05),而鲢鱼鱼头的Ca、P、Mg、Fe含量显著高于鲢鱼的其他可食部位(P<0.05);乌鱼鱼头富集Cd很严重,在这3种鱼的可食部位中其含量(0.006 14 mg/kg)是最高的,但乌鱼鱼头同时也富含Mg、Fe、铜(Cu)、Ca、P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8.
紫球藻的营养成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紫球藻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紫球藻蛋白质含量为32.1%,氨基酸含量为29.54%(色氨酸未测),赖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评分87;碳水化合物39.4%,总膳食纤维21.7%;灰分17.6%,水分7.8%,每千克干藻粉中Ca、Mg、K和Zn含量分别为20g、4.1g、9.5g和92mg。每千克干藻粉中含β-胡萝卜素240mg、VB618mg。有毒重金属Pb、As和Hg含量符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食用野菜与蔬菜某些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常规方法对华北冀东地区常见的可食用野菜(蒲公英、扫帚苗、马齿苋、荠菜、苦荬菜、山菜、反枝苋)和蔬菜(茴香、芹菜、甘蓝、小白菜、香菜、油菜、莴苣菜)的某些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野菜中,蛋白质、Vc、VB1、总胡萝卜素及矿物质元素Ca、Fe、Cu、Zn的含量均高于蔬菜,但还原糖的含量略低于蔬菜。  相似文献   

10.
南瓜营养丰富,用南瓜酿制的南瓜酒,香味浓郁,风格独特,完全可以与果酒媲美。而且南瓜栽培容易,种植量大,产量高,资源十分丰富。1.南瓜的营养成分根据测定,鲜南瓜除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钙、磷、维生素丙、胡萝卜素等外,还含有葫芦碱、腺膘吟、VB1、VB2、VE、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红托竹荪菌托和冬荪菌托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和抗氧化能力分析。方法 分别对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类黄酮和总酚进行了测定,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通过ABTS自由基法和DPPH自由基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两种鬼笔科食用菌菌托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及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菌托中的EAA/TAA和EAA/NEAA比值均高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值,有3-5种必需氨基酸的AAS分值高于FAO/WHO标准蛋白模式值。两种食用菌菌托的呈味氨基酸均以鲜甜味为主,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是其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比发现,竹荪菌托中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分别是冬荪的2.77、2.83倍、2.85倍和2.75倍,EAAI、BV和NI值均高于冬荪菌托。此外,竹荪菌托中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大于冬荪菌托,可以解释竹荪菌托具有较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原因。结论 红托竹荪菌托比冬荪菌托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林月  沈照鹏  宗雯雯  崔欣  江晓路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304-308,313
为使人们对石莼的食用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扩展其消费市场,促进石莼资源的开发及高值化利用,本文对石莼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石莼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与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莼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22.03、38.00、8.77、1.11、30.09,富含人体必需的Ca、Mg、Fe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5.90 g/100 g;经红外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从石莼提取出的石莼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为鼠李糖(45.23%)、木糖(26.04%)和葡萄糖(23.73%),且有糖醛酸与硫酸基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标分析方法,对菌核侧耳干品中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菌核侧耳中蛋白质含量为15.60%,脂肪2.50%,粗纤维6.30%,粗多糖10.8%,总糖34.60%;矿质元素中钾、钙、铁、锌、硒含量较高,分别为22400、768、157、105、0.05mg/kg;氨基酸总含量为14.9%,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6.10%,异亮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胶质食用菌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以金耳的总糖含量最高,为75.30%,银耳的灰分含量最高,为6.40 g/100 g,黑木耳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11.20、9.70 g/100 g。3种胶质食用菌均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钾、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黑木耳的钙、镁、铁的含量最高,银耳的钾、钠、锌含量最高。3种胶质食用菌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3种胶质食用菌SRC 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银耳(82.25)>黑木耳(78.09)>金耳(77.98),均在80左右,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较高。3种胶质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差别不明显,都是含有较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高总糖含量的菌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3个品种薏苡为原料,研究薏苡的营养组成与含量及其在籽粒中的分布,为薏苡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数据。薏糙的主要成分是淀粉(37%~43%)、粗脂肪(20%~24%)、粗纤维(14%~18%)和粗蛋白(16%~18%)。薏仁中的淀粉(43%~55%)和粗蛋白(17%~21%)含量较高。薏壳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65%~72%)和灰分(16%~21%)。薏糠的主要成分包括粗纤维(41%~48%)、粗蛋白(12%~21%)和粗脂肪(19%~22%)。薏糙、薏仁和薏糠中含有B族维生素和VE以及较高含量的P、K、Mg、Ca等矿物质。薏苡可食部位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5.00%左右,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黔薏2号可食部位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蛋白质质量最好,薏糠中的总酚含量较高。大白壳可食部位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含量最高,薏糠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浦薏6号薏糠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和薏苡素含量最高。薏苡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防刺参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仿刺参体壁、肠、呼吸树营养成分作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参肠、呼吸树中蛋白质、粗脂肪、多糖、皂苷含量均高于体壁,氨基酸的EAA/TAA、EAA/NEAA指标更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脂肪酸EPA的含量高于体壁。经综合评价分析,海参肠、呼吸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羊栖菜作为海洋藻类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为了探究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和物化性状是否有差异,该研究以温州洞头羊栖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茎、侧枝、气囊、生殖托等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物化性质差异,评价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及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物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其它部位,生殖托中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分别为15.64 g/100 g、5.77 g/100 g、50.03 g/100 g;而侧枝中粗纤维、灰分含量更高,分别为10.27 g/100 g、26.86 g/100 g;气囊各营养成分含量处在中间水平。各部位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的40%左右。枝干氨基酸组成更为均衡,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为96.73,气囊、生殖托平均EAAI为89.31。在物化性质方面,侧枝持水性最强(11.96 g/g),气囊持油性最强(1.98 g/g);蛋白质、粗纤维、脂质与羊栖菜的物化性质显著相关(p<0.05)。综上,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和物化性状存在差异,可为拓展羊栖菜国内外市场,以及对羊栖菜不同部位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啤特果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啤特果的氨基酸、矿质元素、挥发性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啤特果中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总糖、总酸、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88.2%、3.3%、0.82%、0.38%、6.47%、1.05%、3.05%和13.8%;每100 g样品中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和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2 mg、0.001 mg、0.139 mg、6.8 mg和0.042 mg;含有18种氨基酸,其总量(TAA)达到2658 mg/kg。EAA/TAA为37.02%,EAA/NEAA为58.78%,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62.0;K、Ca、P、Mg、Na、Fe、Zn、Cu、Mn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68.32、101.64、98.78、85.14、40.62、36.92、1.38、0.84、0.37 mg/kg;挥发性组分共分离25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和2-丁烯酸乙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981%、0.215 %、0.187%、0.132 %、0.103%和0.137%。由此表明啤特果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四种食用菊花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食用菊花SYJ1、SYJ2、SYJ3和SYJ4主要化学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抗坏血酸、绿原酸、槲皮素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食用菊花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食用菊SYJ3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其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抗坏血酸、绿原酸、槲皮素和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5.69、65.03、39.72、156.97、69.95、1.96、3.13和17.62 mg·g-1。4种食用菊花挥发油成分数量分别为37个、33个、25个和38个,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1,8-桉叶油素、双环(2.2.2)癸烷-2-烯-5-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乙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和α-荜澄茄烯。不同品种食用菊花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挥发油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