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根十字形截面钢筋砼构件在轴向力及双向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揭示了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构件的破坏形态及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迭代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对其受力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钢筋砼异形截面双向压弯柱延性性能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钢筋砼双向压弯柱的工作机理,提出了用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来研究双向压弯柱截面延性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对733根L形柱、733根T形柱和243根方形柱电算结果的分析,总结了L形、T形、方形截面双向压弯柱的截面延性规律,提出了这三种截面双向压弯柱的截面延性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轴压比、箍筋间距等一系列构造要求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HRB500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双向压弯柱的受力性能,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Z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承载力有限元计算程序,基于已进行的9根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试件反复加载试验结果,对程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加载角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轴压比和肢高肢厚比等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Z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正截面轴力-弯矩(N-M)及双向弯矩(Mx-My)相关曲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压比、纵筋配筋率、肢高肢厚比满足限值的条件下,界限破坏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45提高到C60,受弯承载力提高15.1%,受压承载力提高21.1%;配筋率由1.57%提高到2.26%,受弯承载力提高15%,受压承载力降低10.8%,加载角度对界限破坏点没有影响。配置HRB500纵筋Z形截面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50。  相似文献   

4.
异形柱双偏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0根L形、4根T形和4根十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异形柱极限 承载力电算程序进行理论计算,电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同时提出了无量纲形式的承载力相关曲线,该曲线可以对异形 柱双偏压构件进行配筋设计和承载力验算,其优点是一个无最纲形式的相关曲线包含了多个有量纲形式相关曲线(N-M和 Mx-My),是对目前有量纲相关曲线的一个改进,并介绍了用此曲线进行截面设计和承载力验算的步骤和算例。  相似文献   

5.
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双向压弯构件的延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峰  赵彤  戴自强  汪浩 《工业建筑》2000,30(6):38-41
延性是高强混凝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 1 3根L形截面高强混凝土构件双向压弯试验和电算对比 ,分析了体积配箍率、轴压比和荷载角等对其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L形、T形及十字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配筋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L形、T形及十字形异形截面柱截面配筋计算方法。通过坐标变换和迭代运算,解决了双向压弯构件不等肢异形截面柱的计算,并使计算机程序编制简化和更具通用性。用本文方法编写了配筋计算电算程序,进行了各种算例计算,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编制了钢筋砼双向拉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于各类型截面的计算。并用此程序对矩形截面、等肢L形截面、T形截面和十形截面在双向拉弯作用下的N-M相关曲线、等轴力下的 Mx- My相关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柱的工作机理,提出了用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来研究双向压弯截面柱延性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3种不同配筋方式的钢筋混凝土宽肢L形截面柱的电算结果分析,对不同纵筋布置形式下该柱的延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优化的纵筋配筋方式。  相似文献   

9.
钢筋砼异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钢筋砼异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的工作机理,编制了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的数值迭代法计算机程序,并用它对T形、L形截面各 1024根柱进行了计算分析,总结了这两种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利用此公式进行T形、L形正截面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九根钢骨轻骨料砼压弯构件破坏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目前计算钢骨混凝土柱的几种理论,对钢骨轻骨料混凝土压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各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这种柱的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柱延性的试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8根十字形截面钢筋砼柱在轴向力及双向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此类柱的延性及滞回曲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对其延性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柱截面延性的计算公式,并对轴压比、箍筋间距等一系列构造要求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结构中采用了连接方钢管、且承受轴力与弯矩共同作用的焊接空心球节点。文献[1]系统研究了方钢管焊接球节点在轴力与单向弯矩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并建立了实用计算方法。本文进一步对轴力与双向弯矩作用下的这类节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轴力与双向等弯矩共同作用的节点,通过有限元分析、试验研究以及简化理论解三条途径,系统研究其受力性能,并提出节点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而对双向任意弯矩作用的情况,提出了对单向弯矩及双向等弯矩两种情况进行线性插值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作者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预应力和钢筋砼双向受力构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与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并基于钢筋砼双向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面分析,提出了承载力设计公式。文末附有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地震作用下RC框架柱大多处于双偏压受力状态。为考虑双向偏心距随机特性的影响,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RC框架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分析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双偏压构件抗力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极限状态方程的影响。以按规范设计的典型RC框架角柱、边柱和中柱为例,结合已有荷载和抗力变量的统计概率参数,通过对荷载效应以及抗力进行抽样,分别按单偏压和双偏压情形计算了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结果表明:对于规则框架结构,双偏压情形下使柱具有较低可靠度的地震作用方向(沿结构主轴)与单偏压情形并不相同;考虑双向随机偏心距后,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会较单向随机偏心距下的可靠度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Z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缩尺比为1∶2的9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2根试件进行了单调荷载试验。分析了轴压比(n取0.30、0.45)、加载方向(加载角α为0°、45°、90°、135°)、肢高肢厚比(3∶1、4∶1)、纵筋强度等级(HRB400、HRB500)等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Z形截面柱的破坏特征,得到了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在横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弯曲型破坏,破坏主要发生在与加载方向平行的跨中截面,滞回曲线对称、饱满,试件延性好,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编制了Z形截面柱承载力电算程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以扭弯比、轴压比为变化参数,设计6个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在恒定轴力和反复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的加载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和形态,得到其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和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以及试件的开裂点、峰值荷载点和破坏点等特征参数。基于试验数据,分析扭弯比和轴压比变化对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的压碎区高度、钢筋应变、承载力、位移延性、层间侧移角、耗能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周反复压-弯-剪-扭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破坏形态表现为弯曲、弯扭和扭剪破坏,滞回曲线呈捏拢的S形,随着扭弯比的增大,柱根部压碎区高度变小,翼缘裂缝发展更为完善,纵筋应力增大,箍筋应力减少,开裂荷载和受扭承载力均有提高,试件扭转延性提高但位移延性降低,初始刚度较小且退化更为平稳;而轴压比则与受扭承载力和弯曲刚度密切相关,轴压比越大,受扭承载力越大,弯曲刚度提高;试件弯曲耗能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08~0.28之间,扭转耗能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3~0.23,试件耗能占比由初期扭转耗能为主向弯曲耗能转变,L形截面柱性能水平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扭矩的存在对试件抗震性能削弱较大。  相似文献   

17.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a theoretical procedure for analysis of both short and slender reinforced and composite columns of arbitrarily shaped cross section subjected to biaxial bending and axial load are presented. In the proposed procedur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 are assumed for concrete, reinforcing steel and structural steel materials. The compression zone of the concrete section and the entire section of the structural steel are divided into adequate number of segments in order to use various stress–strain models for the analysis. The slenderness effect of the member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using the Moment Magnification Method. The proposed procedure was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of 12 square and three L-shap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ubjected to short-term axial load and biaxial bending, and also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composite column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procedure and a good degree of accuracy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焦俊婷  于霖冲  叶英华  刁波 《工业建筑》2006,36(1):27-29,84
双向压弯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的计算比较复杂,它受截面尺寸、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加载角度、剪跨比及配筋等诸多因素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提出双向压弯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的预测模型。以影响柱侧向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参数,用数值模拟结果,建立模型,并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双向压弯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预测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