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DOCOMOMO组织提出“现代建筑遗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保护后,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将DOCOMOMO“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与国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体系结合研究,分析“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启示,并结合昆明地区的保护实例,指出《文物保护法》在保护“现代建筑遗产”中的局限性,最后从“完整性”、“可读性”、武汉保护法规的启示与马德里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日趋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理解误区。文章从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真实性"概念入手,在人文视角下分析"真实性"在古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当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呈现,对理解和呈现建筑遗产的"真实性"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邵武市“和平书院”及周边地段保护再生的实际项目为例,研究探讨具体背景下书院建筑单体及周边地段保护再生的设计手法,从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书院建筑遗产的再生策略,探寻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古代教育类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鹏 《建筑师》2023,(2):48-55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工程在价值评估和实际施工之间存在很大的脱节现象,导致在保护过程中遗产价值有所流失,建筑遗产保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亦往往为项目团队带来诸多困惑。欧美国家应用较广的操作指南性文件—“保护管理规划”,为不同背景的利益各方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平台,以便在此基础上谋求共识。本文通过伊姆斯住宅、罗比住宅和耶鲁英国艺术中心等保护案例,介绍了保护管理规划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流程,并比较研究伊姆斯住宅和乾隆花园两个项目保护规划之异同,冀望借助他山之石以启发相关案例的探索研究,促进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文件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现代建筑不同,中国现代建筑的引进与发展,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抗、交融有关,又与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有关。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对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中国社会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化、进而为未来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的重要途径,在DOCOMOM0理念正式进入中国的背景下,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我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新进展、现代主义东渐和现代建筑遗产的界定、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多元视角、不同进程共同遗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会议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6.
蒋楠  沈旸 《建筑师》2020,(5):71-76
基于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遗产再利用的现实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正在介入 20世纪遗产的保护 再利用工作。以之为视角,本文对其中的“前策划”与“后评估”技术路径作如下探讨:根据建筑设计流程及其 决策思维提出遗产再利用项目策划的流程指引,借助使用后评估工具推进再利用设计优化及其评价反馈,并将其 紧密衔接建筑遗产价值实现的全过程,以期进一步完善遗产保护利用理念与技术的操作方法与决策系统,探索构 建适应中国当下现实的 20世纪遗产保护利用闭环流程及其整体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亮 《华中建筑》2022,(9):24-27
该文对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的文化独特性进行了介绍。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研究具有从“物质”到“精神”、保护从“点”到“片”、从物理属性到大众的研究趋势。重点剖析了大众与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的关系,基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对社会文化价值的修订,提出了大众对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具有积极影响,这是解决教育建筑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均为一种“实在于世”的建筑遗产“进入世界”的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的主体、对象与目的在二战之后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得建筑遗产保护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通货膨胀”,也使得建筑遗产再生成为一种潮流性的显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靳志强  郑力鹏 《华中建筑》2008,26(4):133-136
在欠发达地区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建筑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比较,探讨在特殊地理区位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梳理陈志华先生的论著与实践,将他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总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提出“保护文物建筑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提出以“乡土建筑”研究代替“民居”研究,将社会学引入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三、提出“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思想;四、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乡土建筑遗产的世界意义”做出精辟总结和深刻论述。这些思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尤其是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会议围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教育等与岭南建筑学派相关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试图探索一条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与建设岭南建筑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祝贺!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中国城市存在着的许多不容小视的建筑设计领域的乱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以此为问题的出发点,融合现代西方的建筑哲学和建筑技艺(以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并对其进行了学习和思考,探索出几点符合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中能真正缓解这些乱象的“建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The Planning Heritage Study Group (PHSG) was established in 2010 as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Institute of Japan in order to undertake research activities on planning history. The PHSG held the ‘Chinese planning history and Japanese planning history: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academic collaboration’ workshop held on 8–9 November 2013. The PHSG invited three upcoming scholars from China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collaboration focusing on three categories: ‘Word and Concept’,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 and ‘Heritage and Conservation’. The programme comprised a closed pre-workshop session 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open seminar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Institute of Japan on the second day.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的目的、类型,分析了2000~2012年度该奖卓越奖获奖情况,综览中国获奖项目,并从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的鲍家屯水碾房和广裕祠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的事实,论述该团队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介华 《华中建筑》2003,21(1):11-14
综合报道了“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并从“理论探索”“创作实践”“室内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首发”“讨论会《倡议书》”等六个方面归纳叙述了本次“讨论会”的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志敏 《华中建筑》2008,26(5):152-154
该文首先分析了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研究的意义,回顾了我国风景区规划理论研究历程,接着尝试提出“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架构的三个层次,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六十年的建筑史是伴随城市化变迁的历史,本文从分析并盘点中国建筑六十年的史料入手,探讨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传媒人的使命与责任。特别从北京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十大建筑评选活动研究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文化产生的影响,近而结合全国正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提出了编研《新中国优秀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价值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8.
第51届美国规划院校年会以"与尺度相适应"(getting to scale)为主题,提出了"在多尺度和功能一体化环境下进行规划"(planning in multiscale,functionally integrated environments)的工作主张,并将这一研究和实践理念贯穿至各个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建议在不同的空间尺度背景下,关注城市问题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路径,以求探讨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规划应对方案。同时,结合年会的议题设置、论文焦点等内容作了归纳分析,以期对我国城市规划研究和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曲阜宣言》中关于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某些措辞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不尽相同。通过对上述两个文件在产生背景、文件内容、作用与意义等诸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加深人们对《曲阜宣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