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衰减的机理和影响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的方法,包括基于电池容量衰减的寿命预测模型、电池的健康状态估算和电池的加速寿命实验。展望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在电池测试和产品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是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具潜力的能源载体之一,从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对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包括电池组外部参数的在线检测、SOC估计以及电池组的均衡,并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纯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变化,探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标准制定情况,展望了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理事会主要做好以下16个方面的工作:一、指导行业继续加大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 产品结构向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一次电池继续发展碱性电池;二次电池向动力型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方向发展;铅酸蓄电池向全密封免维护方向调整。注意开发锌空气圆柱式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提高生产水平和高档次电池比例,使我国尽快向电池强国迈进。二、继续抓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 将在动力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设备,正、负极材料方面建设三个新的基地: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眼于LiMn2O4锂离子电池和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动力领域的应用,以4种国产动力锂离子电池为对象,对其电压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锂离子电池与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有显著差别;低温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有显著性影响;PNGV模型适用于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动态脉冲电流工况下的电压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6.
吴程 《电池》2021,51(3):后插3-后插4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 崔少华著的《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一书,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该书首先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然后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对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原材料进行了概述;接着举例说明了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的流程及工艺步骤;最后,对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并阐明了实施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锂离子电池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入手,以自主设计的电池SOC仿真系统模型和硬件实验平台为基础,分析锂离子电池SOC预估算法中的粗差影响因素,建立一种新型基于抗差无迹Kalman滤波(UKF)的锂离子电池SOC预估方法.该方法将开路-AH法与抗差UKF估计理论相结合,克服传统估算方法无法消除累积误差的缺点.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提高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SOC量测过程中的预估精度,对于促进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推广,提高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组的能量储存能力、利用率和循环寿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准确的研究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已有电池模型没有考虑的三个因素:温度、老化、循环次数。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温度、老化和循环次数对动力锂离子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桂长清 《电池工业》2011,16(6):359-362,366
小容量单体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却至今尚未得到电动汽车市场认可.价格高和安全性隐患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众所周知的影响因素;高内阻、低温(0℃以下)时电池内阻急剧升高和容量快速下降、耐过充电和过放电能力差等因素使电动汽车起动性能差,行程没有预期的长,并且电池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  相似文献   

10.
贺元骅  余兴科  樊榕  智茂永 《电池》2022,(3):337-341
热管理系统可确保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运行安全,其中冷却技术是主要方面。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过程,总结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热管冷却、相变材料冷却和复合冷却等热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技术存在控温效果较差、消耗额外能量等缺点;热管冷却具有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等不足;相变材料冷却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峰值温度,提高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复合冷却可综合各冷却方式优点,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能量存储技术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叙述了电动汽车能量存储技术的发展 ,说明了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不同 ,着重分析了动力电池 (包括铅酸电池、MH Ni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和ZEBRA电池等 )技术现状以及优缺点。铅酸电池比能量低 ,技术成熟 ,价格便宜 ,在电动车辆中应用普遍。镍金属电池 ,特别是MH Ni电池 ,比能量和比功率较高 ,实现了商品化 ,目前已经作为铅酸电池的可替代动力电池。锂离子蓄电池是动力电池的发展热点 ,与前两种动力电池相比 ,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 ,寿命长 ,是一种绿色环保电池。此外 ,对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电池作了扼要介绍。动力电池的发展与电动车辆的需求密切相关 ,目前混合电动车辆发展迅速 ,其辅助动力电池需要高比功率特性 ,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及其市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徐保伯  刘务华 《电池》2002,32(4):242-244
介绍了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和流程,包括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两种类型。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在当前电池市场上的竞争力,综合了国内外小型可充电池的市场情况,提出了对锂离子电池加强质量监督,建立有序竞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观成 《电池工业》2007,12(6):415-418
阐述了军用电池的地位与作用;综述了我国今后要发展的几种军用通信电池,特别是高性能一次锂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近几年来在技术上取得的进展与重大突破,并指出了这些发展中的新型电池今后改进与提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空间航天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状态,分析了未来空间飞行器对储能电池的技术发展要求,并对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发展路径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典型动力电池特性与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以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典型动力电池,分别在电池的容量特性、效率特性、电压特征、直流内阻特性、温度特性、自放电特性以及能量和功率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具备最佳的综合性能,随着安全性不断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必将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角.  相似文献   

16.
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究热点,《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标准和试验手册》中UN38.3明确规定了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检测要求和方法,但对大型锂离子电池只提出了检测要求,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大型锂离子电池系统UN38.3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帮助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做好大型锂离子电池的UN38.3检测,顺利完成锂离子电池的出口。  相似文献   

17.
史瑞祥 《电池工业》2014,(3):145-147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安全性问题,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限制。本文从电池材料的选择、动力电池的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因素,总结改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成败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3种新型电源即锂离子电池、MH—Ni电池和锌一空气电池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电动自行车仍主要用密封铅蓄电池作动力源,并介绍了一些已确立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用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最新开发的150Ah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其电压特性、容量特性、直流内阻特性、功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与其他动力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特点适于电动汽车应用,但综合性能优势尚不明显,尤其是低温性能需要改善,比能量和比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组均衡充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离子电池组均衡充电是动力电池使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衡充电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电池组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分析了均衡充电的原理及化学、物理实现方法,结合均衡充电的分类,介绍了国内外均衡充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均衡充电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