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96—2005年浙江省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有关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测算了农村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于农村教育中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数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引入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有关数据进行了线性处理。分析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对浙江省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大,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实有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文化程度。基于耕地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发展建设小城市和小城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努力拆除阻碍人口流动的藩篱.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人均占有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太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因此,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新阶段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现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西省农民收入虽然有较快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比较为缓慢。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为此,加快农民收入增长,需要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增加农村住户生产性支出,增加我省财政对农民的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和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演进,其趋势和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劳动力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抚养比来看,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较高,社会抚养比较低,但老龄化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相对较低,社会抚养比较高,但现存和后续的青壮年劳动力较丰富。劳动力的区域分布情况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更趋向东部资金技术密集、中西部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滞后,与城市居民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农村消费又存在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消费环境差、企业向农村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消费观念保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需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企业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双向拉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环境改善等因素.但是,支农投资不可能增长太快,靠政策性因素的投资也会使得农民增收缺乏稳定的基础;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形下,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会趋缓;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提高不会太快.这样,要保障山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就必须加快山西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双向拉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环境改善等因素。但是,支农投资不可能增长太快,靠政策性因素的投资也会使得农民增收缺乏稳定的基础;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形下,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会趋缓;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提高不会太快。这样,要保障山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就必须加快山西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颇多,信息畅通与否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文登市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农民收入与支出状况。研究表明:近年来,该市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但受政策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速度依旧迟缓。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继续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使用2001-201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状况。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耕地面积、城乡就业人数之比、城乡居民纯收入之比作为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就业人数之比与农民收入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农民收入负相关。为农民增收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为城镇居民建立有相对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这使得上海农民收入水平相差不多,与浙江农村村庄内农民收入严重分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论是上海还是浙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务工,所以,在已经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本地人务工的工资并不一定高于外地人。由于上海农村的村庄熟人社会中不存在一个活跃的富裕老板群体,也没有因此而产生的人情压力,因而相对于浙江农民,上海城镇农民追求更高收入的动力不强,农村就会显得平静而保守,缺乏浙江农村的活力,也没有浙江农村普遍存在的张力乃至冲突。不过,在城市化时代,农民已认识到,生活的关键不是收入多少,而是劳动是人生必须的,因为没有劳动,就没有生活,就没有尊严。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农民收入在新世纪以来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必须看到,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江西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相比,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农民收入相比,甚至与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相比,其增加还是缓幔的。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新时期江西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但幅度不大,具体情况是工资性纯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增加较快,一产纯收入仍占主要份额,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江西农民收入的因素有:二、三产的比重太少,农民非企业组织收入少,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慢。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低、增长慢是由农业产业、经济政策和现行体制等原因造成的。为实现农民增收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建立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来说明人力资源转移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从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劳动力转移历史出发,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主要从供求的角度对3阶段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未来提出了一些建议.政府应继续推出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转变职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技工荒"、"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低、增长慢,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靠科技兴农;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RA方法农民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民纯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的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家对农村的建设投资,而自然灾害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退居最后,这也反映出了当今科技的发展进步,自然灾害已不在成为制约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农民纯收入的整体规律,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重庆市农民消费水平提升较快,但还存在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与管理水平落后、农村市场体制建设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不稳定及企业产品不符合农民需要;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欲望受消费环境制约等。为应对这些不利因素,重庆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企业让渡价值、改变消费观念等措施促进重庆新农村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农地规模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影响,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陕西省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现有条件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经济集约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能促成职业农民阶层形成,又能释放边际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和形成迁移型人力资本等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