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智能家居概述智能家居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语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电气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的电网信息技术需要依靠智能家居系统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凌海 《消费电子》2013,(8):13-13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本文就智能家居的方案与实现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言论     
正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
言论     
<正>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企业管理模式至关重要。"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  相似文献   

5.
柳歆 《大众用电》2012,(10):37-37
下雨天家中窗户未关,怎么办?想要了解独自在家的小孩的情况,怎么办?到家后想即刻洗个热水澡,怎么办?有了智能家居上述问题都能马上得到解决。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本文从AV共享系统、家庭安全防护系统、智能家电系统等几个方面介绍智能家居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赵济安 《现代建筑电气》2012,(7):I0009-I0009
提升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便利”等功能.是当下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共性和基本的要求,由此。应用现代科技实现“智能家居”的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言论     
正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美的要做跟上时代步伐的新公司。"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美的在产品力、品牌力、盈利能力、全球经营、与用  相似文献   

8.
智能家居是通过控制系统,通过命令的方式远程控制各种家庭各种智能电器设备,从而形成的智慧住宅~([1]),智能家居把智能家居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来自虚拟网络的各种安全攻击和威胁。本文分析了智能家居的网络模型,并对智能家居各网络模型部分网络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怎么评估智能家居的安全风险,用户可以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一定的技术或者管理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安全威胁~([2])。  相似文献   

9.
智能家居一般是以住宅为基础平台,通过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信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生活空间。对智能家居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应用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智能家居系统大范围推广应用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智能化系统集成、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设施系统、家居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结合某住宅实例,从家居控制器方式、控制模块、智能无线模块方面阐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提出智能家居系统具有感知、传输、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全景的变电站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变电站各监控系统数据的综合应用,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及应用支撑。系统由各种接入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基于变电站三维动态交互、视频智能分析、智能联动、前端综合数据接入等关键技术实现,并与电网视频监控统一平台互联,具备常用的视频和高级功能。实践证明,系统对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路瑶 《电力勘测》2011,(6):69-72
“GPS/GIS调度管理系统”是一套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将其应用于电力抢修部门,可以提高抢修部门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对于城市的安全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电事故损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括描述了GPS/GIS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方法,使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本系统及其在抢修部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电力公司依托旧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开展了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系统以平战结合为设计原则,构建了以应急管理为主线、以预案流程管理为依据的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城市电网应急预案平台,突出“保障电网安全、提高服务水平”的宗旨,开辟了应急处理信息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智能变电站内电力设施被盗问题,通过对不同时期安全防范措施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智能安防监控平台。在完善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框架组成和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新型安全防范措施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文中给出了以电子围栏、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技术高度集成和联动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方案,研究了新型安防措施的系统组成、功能描述和实现方法,为完善智能变电站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电力光纤到户公共平台建设为基础,搭建了光伏储能电站、光导照明系统和能效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应用体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探索研究基于电力光纤网络的智能电网业务应用,实现了配用电侧低压信息自动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商户(居民)能效管理、智能家居与安防技术、一体化缴费方式等新型业务应用技术,搭建了光纤到户气候小区运营管理平台,并与智慧城市云平台建立接口,实现供电企业与广电网络、通信运营商、小区物业和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配套建立了社区"六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为小区住户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专职社区经理、定期社区服务、供电质量监测、标准户表改造工程、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民商互动营销、公共Wi-Fi等服务,拓展提升了供电服务的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现有电力调度程控交换网向新一代智能调度交换系统平滑演进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软交换架构的调度交换系统,解决了调度软交换与现有调度程控交换网系统互连、双网异机同组的难题,完整实现了现有调度程控交换网的全部功能。新的调度交换系统中基于虚拟桌面的IP智能调度台,无缝接替原有调度台的所有功能。满足电网大运行模式下调度员的业务新需求,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据资料的防扩散形势日益严峻、终端业务数据丢失往往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理念,结合高可用性冗灾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完善的人员组织建设和培训,研发集防泄漏、安全备份、监测记录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数据资料安全防护系统,构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资料保护模式,建立起了“事先防范、综合防御、事后追查”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安全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采煤机链轮、刮板机链轮和大型齿轮等产品的淬火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打破德国"贝丁豪斯"公司在国际上对火焰表面加热自动淬火技术的垄断,填补国内火焰自动淬火技术的空白,本文基于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和人机界面触摸屏(HMI),配套相关的组态软件,通过传感与通信技术,完成了火焰淬火机床系统自动化控制。HMI对火焰淬火全过程实现智能化可视操作及实时、历史信息监控。通过试验,达到了淬火硬度要求,加热时间较贝丁豪斯公司的产品缩短了近30%,淬火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及运行中,一体化监控系统将很好地诠释这一点。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数据中心内各个智能化系统,包括环境监控、安防、消防、BA、电力系统监控、RFID资产管理、MMT气流与热场管理等子系统的统一监控管理,能够实时地监控相互关联的数据,并即时进行调整安排,极大降低了管理和运行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是由常规站改为综合自动化站的一种发展趋势和主流技术。综自改造的前提条件应满足在改造过程中确保变电站与各级调度间的正常通信及信息的正确上送。介绍了330 kV桥陵变电站综自改造过渡期间,在具备双网架构前提下,在保证与各级调度间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实现从RTU向综自主备机模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