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山水建筑景观因山水与主观相互作用的拟象认知形成了构造意识。以拟象构造意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象思维"理论,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面,根据观物取象、取象比类与立象尽意三个层次,分析景观比拟心理。景观比类需求以及景观立象构造经验。从传统文化影响的认知心理,以及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综合形成的构景意识,揭示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构景意象思维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兰州碑林博物馆营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依托山势,俯眺黄河,体现特有的山地建筑特色和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环境的论述,探索在山地建筑的创作中如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组织在一起形成优美景观的设计方法,为山地景观设计中创作出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鲁政 《华中建筑》2014,(3):7-13
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该文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构形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轴线除了代表路径外,其集成度指标还与街巷认知地图的认知强弱存在正相关关系;节点除了用轴线交叉点描述外,句法视域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真实环境中面状节点的多重感知特征;可理解度部分作为区域意象范围的参考;边界可意象性可分别从轴线和边界可视化分析中得到印证;标志物意象性可比照所有线或视域分析加以判断。上述一系列由意象要素到句法符示的转译探索,可为研究建成环境的可意象性提供更为整体和精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九宫格"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平面几何形式,但在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却以此为基础,演化出千变万化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直到今天,它对我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仍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其蕴含的深层内涵作简要剖析,对其运用领域以及丰富意义作出一定阐释。  相似文献   

7.
融合建筑与景观交叉理念,以徽州天井院为对象,运用类型图解方法,通过层层剖析,构建并解析由“自然要素、形体结构、空间层序、景观界面、环境构造”5个维度架构的民居“空间景观模型”,揭示环境引导下徽州天井院的空间生成规律、气候调节机制、景观营造秩序和材料建造机理,探寻传统民居中生态与形态相耦合的环境构形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保护再生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俊 《南方建筑》2006,7(8):13-15
本文通过对建筑空间以及人与建筑空间关系初步研究,从三个方面论述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蒋昕萌  王冬 《华中建筑》2012,(10):159-163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坡地更是自然界的稀缺资源,尤其于繁华的都市里则更为罕见.而通过对坡地建筑的景观设计,可以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1.
魏秦  王竹 《华中建筑》2006,24(6):42-43
该文以地区建筑原型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图从更深层面上把握地区建筑生成、生长的机制与基本原理,并结合现代思维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地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契机.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藏传佛教寺院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印度几何式的寺院构图思维,在传统营建思想的影响下,藏传佛教寺院逐渐形成了依托自然山水要素的自由式空间格局,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寺院空间形态在拉卜楞地区自然山水要素的限定下生成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寺院空间秩序,而拉卜楞寺山水空间格局成为寺院重要的文脉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龙  金云峰 《规划师》2005,21(2):99-104
现代景观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创造这些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作品形态从何而来?法国学者巴赞曾在《美术简史》中写道:“若想正确地认识人类最古老的精神表现方式,必须从原始艺术创作的最初冲动中寻根溯源。”笔者试图把些作品还原,寻其创作的根源及作品的形态原型,  相似文献   

16.
江南传统园林在营造之始,设计者胸中已然酝酿生成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中心或主题,即意象原型。而其实施则是凭借言与象的互相配合实现。欲探究江南传统园林的设计意图,恰可从园林的言与象入手,分析了解其创作的意象原型,以期窥得江南传统园林创作的一丝脉络。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归纳推演的方法,对38处荆州民居共计85个天井样本进行解析,从天井的长宽比、面积、饱和度、容积、容量系数和空间形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遵循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出荆州地区代表性的4种天井类型,并讨论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具体功能、潜在规律与蕴含的深刻涵义,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更好地认识荆州传统民居的天井特色以及为现代化的新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空间特质的分析,从环境意象、空间结构、人文情感三个审美角度出发,挖掘民居建筑之精髓,探讨在养老建筑设计中,如何借鉴与传承传统民居设计手法,针对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需求,营造具有地域性、时代性、适老性的养老建筑空间,为现代养老建筑设计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从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国城市设计师凯文·林奇关于空间意象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意象理论在滨水空间的理论延伸部分,论述了景观结构和内在的文化内涵对滨水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并通过文登市杜营河道绿地规划设计案例,阐述了景观结构与文化内涵在具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