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该文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构形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轴线除了代表路径外,其集成度指标还与街巷认知地图的认知强弱存在正相关关系;节点除了用轴线交叉点描述外,句法视域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真实环境中面状节点的多重感知特征;可理解度部分作为区域意象范围的参考;边界可意象性可分别从轴线和边界可视化分析中得到印证;标志物意象性可比照所有线或视域分析加以判断。上述一系列由意象要素到句法符示的转译探索,可为研究建成环境的可意象性提供更为整体和精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九宫格"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平面几何形式,但在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却以此为基础,演化出千变万化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直到今天,它对我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仍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其蕴含的深层内涵作简要剖析,对其运用领域以及丰富意义作出一定阐释。 相似文献
7.
融合建筑与景观交叉理念,以徽州天井院为对象,运用类型图解方法,通过层层剖析,构建并解析由“自然要素、形体结构、空间层序、景观界面、环境构造”5个维度架构的民居“空间景观模型”,揭示环境引导下徽州天井院的空间生成规律、气候调节机制、景观营造秩序和材料建造机理,探寻传统民居中生态与形态相耦合的环境构形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保护再生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9.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坡地更是自然界的稀缺资源,尤其于繁华的都市里则更为罕见.而通过对坡地建筑的景观设计,可以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1前言
藏传佛教寺院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印度几何式的寺院构图思维,在传统营建思想的影响下,藏传佛教寺院逐渐形成了依托自然山水要素的自由式空间格局,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寺院空间形态在拉卜楞地区自然山水要素的限定下生成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寺院空间秩序,而拉卜楞寺山水空间格局成为寺院重要的文脉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藏传佛教寺院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印度几何式的寺院构图思维,在传统营建思想的影响下,藏传佛教寺院逐渐形成了依托自然山水要素的自由式空间格局,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寺院空间形态在拉卜楞地区自然山水要素的限定下生成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寺院空间秩序,而拉卜楞寺山水空间格局成为寺院重要的文脉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景观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创造这些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作品形态从何而来?法国学者巴赞曾在《美术简史》中写道:“若想正确地认识人类最古老的精神表现方式,必须从原始艺术创作的最初冲动中寻根溯源。”笔者试图把些作品还原,寻其创作的根源及作品的形态原型, 相似文献
16.
江南传统园林在营造之始,设计者胸中已然酝酿生成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中心或主题,即意象原型。而其实施则是凭借言与象的互相配合实现。欲探究江南传统园林的设计意图,恰可从园林的言与象入手,分析了解其创作的意象原型,以期窥得江南传统园林创作的一丝脉络。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