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保水缓/控释肥料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水缓/控释肥料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型增值肥料,是未来肥料产业最具前景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保水缓/控释肥料的研发进展和保水剂与肥料复合一体化技术的4种制备方法,分析了相关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保水缓/控释肥料开发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 4种包膜型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及温度对释放过程的影响。供试 4种肥料具有指数线形和 S线形释放特征曲线。指数线型控释肥料与 SU GIHARA方程和 S线型控释肥料与 ISHIBASHI改进方程有良好的拟合性。4种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曲线符合初始诱导期校正参数 tau的一级反应模型。具有指数释放特征曲线包膜型控释肥料的 tau可给出零。为了养分的开始释放 ,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透入包膜肥料内 ,HCRF S70需要透入的水比HCRF E5 0的多。养分释放呈指数曲线形的 HCRF E5 0和养分释放呈 S曲线形的 HCRF S70在释放机理上没有差异。与指数曲线形的 HCRF E5 0相比较 ,S曲线形的 HCRF S70养分释放推迟是由于养分开始释放时所需水分量较大。因此 ,养分释放呈 S曲线形的控释肥料的诱导期依存于温度。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保水剂作为合成保水型控释肥料的包衣材料,既能发挥壳聚糖相容性好、可微生物降解的优良性能,又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可作为化肥的包衣载体、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或单独作为一种肥料拌种剂与植物种子一起进行拌种以起到抗菌抑菌的效果。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保水型控释肥料包衣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壳聚糖类保水控释肥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郑圣先  肖剑  易国英 《磷肥与复肥》2002,17(5):22-25,37
研究了水蒸气压差与包膜型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关系。在 2 5℃不同水蒸气压差条件下进行了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试验。在模拟预测值的过程中 ,采用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蒸气压差换算成水中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 ,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与膜内水蒸气压差成正比。在盐类饱和溶液中 ,包膜型控释肥料中养分释放受盐类饱和溶液渗透压的影响 ,最大释放率达不到 10 0 %。通过用水蒸气压差换算成温度条件后 ,释放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包膜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包膜类型、养分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国内外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了我国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控释肥料难以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次生盐渍化和极端气候威胁等因素导致的肥料利用率低和作物生理性障碍等问题,研发了保水型、促生型、抗盐型等3种区域化作物专用功能型控释肥料。对3种功能型控释肥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并通过油菜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对上述肥料的作物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功能型控释肥料中总砷、总镉、总铅、总铬、总汞和总铊含量满足国家标准《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GB 38400—2019)的限量要求;在同等施肥量条件下,3种功能型控释肥料处理的盆栽油菜的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在减少施肥量的条件下,施用功能型控释肥料能明显促进田间油菜的生长,以促生型控释肥料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
包衣型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控释肥料作为传统肥料的替代产品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开发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缓/控释肥是今后肥料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本文阐述了缓/控释肥料的类型,论述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料及其养分释放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缓/控释化肥的合成研究是目前肥料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缓/控释化肥可有效弥补传统肥料带来的诸多缺点.简述了传统肥料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危害,根据缓/控释化肥的制造工艺和释放原理,重点介绍了化学型、生物化学型、物理包膜型和生物化学与物理包膜结合型缓/控释化肥合成方法的现状,并对缓/控释化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包膜型控释肥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从田间持水量到较低的风干土壤水平)条件下的养分释放。并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水蒸气压,再将土壤中控释肥料包膜内外的水蒸气压差换算成纯水蒸气压条件下的温度,代入ArataKobayashi改进模型,比较释放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分析了土壤水分与释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含量30%(田间持水量的100%),0.42MPa的土壤水势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一致,低于这一水分含量的土壤,释放速率下降。土壤含水量2.3%(相当田间持水量的7.7%),土壤水势在100MPa以上时,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养分完全不能释放。在低水分含量下的土壤渗透势对包膜型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影响较小,影响养分释放的主要因子是基质势。  相似文献   

10.
可降解保水缓/控释肥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单纯的保水缓/控释肥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开发可降解保水缓/控释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概述了可降解保水缓/控释肥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可降解保水剂与肥料的复合方式,分析了可降解保水缓/控释肥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效绿色节能农业収展,保水缓控释功能型复合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业研究热点之一。仍保水机理、缓释机理、相关膜材料合成以及富硒肥料合成应用研究迚行了归纳。幵详细对其保水机理、缓控释机理、以及对现代农业肥料収展趋势迚行了分析,对提高农业肥料利用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控释肥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控制养分释放速率与植物生长相匹配,而且能减少因肥料养分流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综述了国内外控释肥包膜材料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控释肥养分释放机制,分析了控释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控释肥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从"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暨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第一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缓控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该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近40年来我国研制控释肥料的背景和研究现状,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控释肥料中氮、磷效应研究和养分释放的评价方法及我国控释肥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浸提法对国内外6种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土壤含水量对在水浸提试验中养分释放速率差异较大的两种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可以从理论上对缓控释机理不同的肥料进行新的分类;土壤含水量不但与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显著相关,还影响到普通缓溶肥料养分释放曲线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和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16.
从腐植酸的来源、成分、提取等方面阐述腐植酸肥料的研发现状。重点介绍腐植酸固态肥料、腐植酸液体肥及腐植酸保水型控释肥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现状,对目前腐植酸肥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腐植酸类肥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实际释放期大多数在4~6个月甚至更长,为了快速预测控释肥料土壤中实际释放期,对3种不同包膜缓/控释肥料进行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测定,应用100℃快速浸提法测定的结果与之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包膜的控释肥料在100℃的快速浸提结果与土壤中释放结果的拟合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土壤中释放期为4个月的包膜控释肥料在100℃下快速浸提只需6.2 h就可测出养分释放期。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料的制造工艺及包膜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包膜型控释肥料的包膜结构,结果表明:控释肥A和B的包膜层均为较均匀、致密的层状叠加排列,叠层间有微小的孔隙,膜层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将肥料核心包裹。控释肥B的包膜材料成本比控释肥A低,包膜层孔隙率明显高于后者,因此,控释肥A的养分释放期要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缓释/控释肥料及其动力学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缓释/控释肥料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各种缓释机理,并对缓释/控释肥料释放动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将保水剂和肥料在材料和功能上进行复合一体化,开发研制了具有抗旱保水和缓释长效功能的肥料。该保水缓释肥不仅解决了目前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肥料不具有吸水、保水的缺陷,而且还可解决高水溶性肥料养分速效、释放快、有效期短、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不协调、易淋失固定或挥发等造成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