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带动了众多小城镇向乡村旅游型小城镇的快速转型。这些乡村旅游型小城镇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和障碍。文章以永嘉县大若岩镇为案例,指出乡村旅游型小城镇应通过产城融合、空间整合和镇区功能强化等措施,构建镇域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景城一体的空间发展总体框架,并促进乡村旅游型小城镇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其空间形态也在不同程度地调整与重构。以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及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聚落形态的类型划分与外显特征;并从聚落整体形态与公共空间两个层面,探究聚落形态演变的深层规律。最后,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以期探索出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聚落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作为云南省较早开发旅游的城市,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相对停滞,再到2006年稳步回升至今,在旅游的带动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长。该文以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0年—2016年景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从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城市外部形态演变过程及特征、城市垂直空间演变过程及特征等方面,对景洪市城市形态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分析城市形态演变与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规划定位、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以期为旅游城镇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化空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研究以徐州汉王镇拔剑泉文化空间为例,在乡村建设基础上,通过空间要素梳理及文化空间设计策略分析,针对徐州乡村旅游文化空间形态破败、文化活动发展停滞、空间内涵缺失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空间实体形态、活动内容及其内涵的重塑策略,使乡村文化空间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同时,也为乡村建设提供具体的情景和时空。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基础,社区参与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将其纳入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中能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社区参与的因素,构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空间建设过程与空间营造内容的两方面的社区参与策略,并以明月村为例,阐述了明月村公共空间营建的社区参与方法,以期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有效的社区参与策略,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关中乡村宅院空间使用低效、封闭等问题,以关中乾县薛录村为实例,从历史演变视角,依托文献调研、田野考察、归纳总结等方法,剖析宅院空间形态从民国到现阶段(1912—2016)百年时间内影响因素、建设指标、使用情况、建筑、院落、过渡空间构成要素功能及布局变迁机制,以期为关中宅院空间形态提供本源的解读、发展预判和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9.
孙世界  胡明星 《规划师》2009,25(2):72-7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芳  廉华 《华中建筑》2007,25(8):108-112
在旅游地空间结构和相关"线"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文化线路",提出"线型旅游空间"概念,界定为基于遗产保护进行旅游开发的旅游地空间类型.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将其空间特征总结为历史悠久、跨越区域、文化多元和产品趋同等4个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运河旅游规划的启示,应树立保护为先的理念,在全局的视角下避免目前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趋同的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差异性定位;同时,基于大运河的大尺度、跨区域性,提出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管理,并进行流域联合营销和区域联合营销.  相似文献   

11.
以旅游型新农村——杭州外桐坞村为例,通过空间句法解释其空间形态分异,以发现村落空间形态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外桐坞村空间形态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较低,空间集成能力较弱;平均深度较低,内部空间可达性较好;空间形态可理解度一般,相关性中等。外桐坞村可利用调整内部交通网络、合理规划村落空间的可达性分布、设计合理的空间整合度等手段,打造艺术家、游客和村民的和谐共处空间,满足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景郊型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重庆武隆土地乡紧邻仙女山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市场和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来开展乡村旅游。文章从分析景郊型乡村旅游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了景郊型乡村旅游景区依附性、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和客源市场共享性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武隆土地乡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景郊型武隆土地乡旅游开发的条件,挖掘土地乡农田、农耕、农居、农食、农艺、农俗等乡村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武隆土地乡景郊型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即在开发策略上,突出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在布局模式上,注重联动发展,突出优势互补;在功能定位上,构建核心功能为主导,辅助功能作补充,扩展功能满足潜在需求的功能体系,挖掘乡土特色,凸显归耕田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敏感度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生态干扰分析,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提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的生态空间区划与发展引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单元开发控制等空间管控策略,旨在探讨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管控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铭  饶宇轩 《华中建筑》2022,(8):112-116
从研究旅游型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引入旅游业在推动乡村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严重矛盾。通过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结合宜都市大溪村村庄规划实践,研究了以“三生同步”为核心的旅游型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从生产方式、生活空间、生态景观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完善泛旅游产业结构、营造复合式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型景观体系的旅游型乡村就地城镇化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乡村旅游概述目前,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采用较多的是王兵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三角洲流域村落为研究对象,指出黄河是主导流域村落空间形态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通过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具有鲜明流域特色的村落形态特征。在黄河三角洲流域选取24个典型村落,以水适应性为切入点,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析流域环境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形成机制与水适应性策略。提出“五水共适”理念,解析黄河三角洲流域沿线村落的“河、塘、田、路、居”空间发展模式,分析该模式对村落空间形态4种特征要素的影响,得出三角洲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机制。在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河流湖泊等其他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汉中城固县原公集镇为研究载体,较系统地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阐述了聚落的整体格局、空间构成及特点,揭示了汉水上游特别汉江谷地乡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条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具有较为明显的耦合关系.文章首先从时间、空间和主客体关系上分析,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模型,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基于田野调研得到数据信息,对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历程进行讨论,归纳出袁家村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各地如何依靠乡村旅游的发展来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提供模式选择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开发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使其得以延续性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中节点是连接其他元素的重要枢纽,节点空间设置是否适度将影响到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旅游游览,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的凸多边形分割法,对开发比较成功的丽江束河古镇节点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束河在开发过程中对各个主要空间节点的处理方式,通过这些处理既达到引导与疏散人流、平衡新老区游客分布、保护传统空间形态的目的,又满足各种旅游功能对空间的新需求,为乡村地区旅游小城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