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砖瓦》2015,(12)
"秦砖汉瓦"指中国古代砖瓦建材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代表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反映了建筑行业的辉煌悠久历史。但是目前针对"秦砖汉瓦"一词的具体含义,众说纷纭。为此对"秦砖汉瓦"的几种词语解释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岸奇 《砖瓦》2017,(1):10-16
2016年末,伴随着新年的悄然临近,《砖瓦》杂志社团队由主编邹基带领,一行来到位于西安郊区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开启了探索砖瓦古文化之旅。“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博物馆收藏展示西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逾4600块,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非凡成就。其中镇馆之宝“天人合一”与“四神”瓦当,全国范围内仅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使用砖瓦的历史源远流长,宝鸡陈仓区桥镇遗址发现的筒瓦,将瓦的诞生时间提前至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期,砖瓦作为建筑及装饰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衍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脉内涵丰富、品类繁多而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一、秦砖汉瓦不堪重负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最初的住所,是纯天然的树洞、土坑、溶洞。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过许多突出的贡献,“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安居才能乐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作为建房的主要材料,“秦砖汉瓦”曾扮演了顶梁柱的角色。当我们站在迈向21世纪的转折关口,清醒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时,就会痛苦地发现,过去视为历史文明的“秦砖汉瓦”,已使泱泱中华如老牛爬坡,不堪重负了。一是土地的占用。960万km2的疆土,不少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可…  相似文献   

4.
文堂 《砖瓦》2011,(4):57-61
"秦砖汉瓦"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复兴对历史的选择,就是对现实的选择。"秦砖汉瓦"作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所赋予的精神实质,不正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吗?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万物灵长的人类自从三百万年前告别自己祖先古猿而从  相似文献   

5.
伊人 《工程机械》2011,(3):I0028-I0028
秦砖汉瓦,隋歌唐诗——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四大古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这座古城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口。  相似文献   

6.
笔者早就想就贵刊去年第5期发表的“挑战秦砖汉瓦”一组文章发表点感慨。因为这一组文章非常有针对性,而且“以小见大”,通过对传统的“秦砖汉瓦”进行多方位剖析,透视了我国墙体材料如何面对革新和为什么要革新这个大背景。  相似文献   

7.
砖是文化的象征,世界各地的民居和其它传统建筑尤其善于用本地材料(如粘土砖和木材)来建造,在这些建筑里凝聚着本地人民的传统精神和文化.中国在很早的年代开始烧制粘土砖,所谓的"秦砖汉瓦",砖和瓦几乎是对那个时代的建筑的一种代表性描述.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7月22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议通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秦砖汉瓦融入现代建筑,展现"砖之魂,瓦之魄,记住乡愁"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内涵及文化底蕴,已成为当今时代实现和弘扬的中华文化自信、中国建筑元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最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善目前我国混凝  相似文献   

9.
定居安阳四十年,方知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片甲骨惊天下,原来安阳竟是中华第一古都.从事建材三十载,难晓砖瓦贡献巨大作用独特.秦砖汉瓦,建材建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殊不知其在弘扬古都历史文化上也有其奥妙,这是笔者在历时数年研究安阳地方志探讨砖瓦发展史之后惊奇的发现.从此砖和瓦在我心目中不再是平淡无奇之物.为何在我国砖瓦的生产和使用能够流传二千多年经久不衰,而秦砖汉瓦素负盛名至今仍不失为传统的主要建筑材料?建材与建筑如何互相作用,建材的进步又如何推动建筑的发展和殷都的文明?建筑的变化又如何促进建材的革命?本文简述砖瓦的由来和砖瓦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从走出洞、构木为巢乃至秦砖汉瓦,尖顶防漏千年不变。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水泥工业推动了屋顶的革命,标志现代建筑的平顶以其独特魅力,集约型式为屋顶进步维系了一个世纪。人们亟待告别构木为巢、秦砖汉瓦,今因屋漏难治又卷土重来。屋顶建设经历了尖顶→平顶→尖顶,即由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砖瓦经历了六千年的风雨,铸就了"秦砖汉瓦"的灿烂文明。在改革开放中,砖瓦工业确保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们行业也逐步由作坊企业转变为利废环保的现代生产材料行业。"十二五"期间,我国砖瓦工业以创新为驱动,开发出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和新型节能保温墙体屋面材料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系列砖瓦整装装备、智  相似文献   

12.
李媛 《中国建材》2022,(3):88-91
<正>我们走进任意一座老城,到处可见古建筑的影子,残旧的门楼,墙角的瓦当,街边的柱础石、门枕石等。捡一片瓦当,便可看到生活的影子,千年前的砖瓦触手可及,这是“可以触摸的历史”。脱胎于中国砖瓦的烧结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制品行业经历了6000年的风雨,铸就了“秦砖汉瓦”的灿烂文明。在改革开放中,确保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13.
袁岚  吴跃  李琥 《砖瓦》2019,(10)
<正>一场秋雨,打落了栾树上盛开的小黄花,铺满了林荫路,踏着"金色"的小道前行,看到在密林深处掩映着一座灰色的建筑,那就是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雅森上林苑内、地处西汉杜陵遗址保护区内的中国杜陵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军宜热情地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14.
《砖瓦世界》2005,(3):44-44
烧结砖瓦中国早,三千年前就有了,秦砖汉瓦世人知,华夏砖瓦质量好。制砖技术代代传,空心最早在战国,进口出口不为过,华夏儿女谱新篇。烧结砖真正好,城镇乡村不可少,冬暖夏凉御寒炎,祖祖辈辈视为宝。空心实心看用处,保证质量危险少,建筑用砖属地材,减少运费花钱少。土窑寒舍不见了,居安乐业贫困少,烧结砖瓦贡献大,居住环境改善了。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5):8-1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背景下少林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而少林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中,应打造"少林"这一龙头文化;在打造的过程中以文化资本为切入点,以创新和固本为手段,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镇馆之宝天人合一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cm,为汉瓦中罕见巨制,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墙材革新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延续了数千年的"秦砖汉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型墙体材料已成为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设计"日益兴盛的今天,建筑设计已不应该简单地再现传统的形式特征,如秦砖汉瓦、大屋顶等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似",而是要在设计中传承中国文化的"神似",体现中国空间的"意"。当然,对于传统的借鉴与创新也不可能彻底摆脱形来进行空谈,可是,怎样表达形?达到什么样的形?形又如何被理解?是本文旨在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和推广使用新型墙材,替代已经沿用几千年的"秦砖汉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新事业,也是我市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砖瓦经历了六千年的风雨,铸就了"秦砖汉瓦"的灿烂文明。在改革开放中,砖瓦工业确保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们行业也逐步由作坊企业转变为利废环保的现代生产材料行业。"十二五"期间,我国砖瓦工业以创新为驱动,开发出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和新型节能保温墙体屋面材料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系列砖瓦整装装备、智能码卸坯机器人,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广节能砖生产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工程、制砖工艺脱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