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 《建筑师》2020,(1):103-109
如果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其当代的意义何在?又如何当代?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说,现代性是建筑学产生的条件和基础,而建筑学是建立在此之上的一种现代形式的知识和实践,在中国,近代时期是这种现代的知识形式产生的源头,和当代中国建筑由来的基础。本文从现代性的自觉与自省、中国建筑中的现代性问题和作为方法的知识构成等几个角度,展开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问题,尤其是技术与建筑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并希望借此厘清以现代性反思为基础的知识史视野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探讨这一视野在检省当代问题及建筑发展过程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现代性的建构——政治、制度、话语"、"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谱系、时代、个案"、"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全球、地方、身份"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第一届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论坛"构想我们的现代性——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的诸视角"会议的主旨、发言内容和交流讨论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中国建筑学的历史是和"现代"相互纠缠的历史。中国建筑的现代性首先是普适的现代性的一部分,它分享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诸如理性、进步、专业化,也交织着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此同时,中国建筑的现代性又只能体现在具体性中。实际上,全球化的现代性所具有的普遍性也是来自于复数的具体性之中,不同的现代性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激发,才构成了普遍意义上的建筑的现代性。2015年5月30日至6月1日,"构想我们的现代性——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的诸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本期杂志主题板块选取部分代表性论文,从"政治、制度、话语","谱系、时代、个案","全球、地方、身份"三个方面呈现会议成果,以探索构想和描述中国建筑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堂建设的现实需求巨大。但在中国当代,大量的基督教建筑建设仍以仿哥特式风格为主,这不仅不符合中国当代的时代性,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发展。相比而言,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文针对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困境,对仿哥特式教堂建筑进行了分析与批判,进而指出了其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性不足;并以近十年来新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基督教建筑为例,阐述了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的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5.
周鸣浩 《时代建筑》2016,(4):159-165
文章借鉴近十年来兴起于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视角,提出以一种"历史化"的态度和视角,重新考察并深入分析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语境下的中国建筑思潮及观念,从而对中国当代建筑研究中的一些"本质化"或"制度化"的既有阐释或批评模式形成挑战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以波特曼的"共享空间"概念在该时期中国本土的建筑写作和设计实践中的具体表述为例,文章质疑了既有批评话语中对80年代西学引介有效性的简单化评价,提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特定的本土社会-历史语境中,那些取得优先位置(合法性)的外来建筑观念或知识所依赖的是何种阐释或叙事;而这些合法化的外来观念或知识又以何种方式分别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被加以组合和编织,构成中国当代建筑的现代化想象。  相似文献   

6.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11-14
本文将2003年看作实验建筑的终结和当代建筑的起始,提出的"当代建筑"概念,不仅仅基于当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当代性"等理论议题的既有探究,也是面对中国建筑近十年剧变,应对与阐释的迫切需求。文中分别从本土、都市、场所、未来和景观语境,概括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趋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近期理论动向为反思当代建筑与现代性之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在最近的研究中,单极的、线性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模型,正在为"多元"、"全球"和"他者"现代性所代替.这个转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新的界定来考量现代性,并为观察建筑与现代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新视野.文章回顾呈现于20世纪主流西方话语中建筑的现代...  相似文献   

8.
当代适用技术观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扬 《新建筑》2005,(6):69-72
将适用技术的概念应用到地方建筑的研究中,剖析了建筑技术、地方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建构出当代适用技术观的基本理论构架。首先总结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历史发展并归纳出当代适用技术观的内涵。然后,将地方性概念置于当代环境中审视,重新梳理了地方性、现代性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适用技术的实践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坚  黄惠菁 《新建筑》2010,(6):60-63
在中国现代性、现代建筑的研究中梁思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建筑创作和建筑历史研究两个方面来辨析建筑文化观与建筑现代性的本质区别,寻找梁思成建筑创作理论的形成根源,对其理论思想作出学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由比利时建筑理论历史学家希尔德·海嫩(Hilde Heynen)编写的《建筑与现代性:批判》,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性研究译丛系列中有关现代性和建筑关系的重要篇章。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分歧的概念,标志了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以预言家的口吻对现代性做过一个天才的描述:"现代性就是短暂、瞬间即逝、偶然",是"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同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当代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建筑的现代性是建筑现代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哲学与文化价值提升。该文就建筑现代性的产生作了简要论述,并从历史、空间、技术、观念等四个方面对建筑现代性作出诠释,最后简论了建筑现代性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12.
<正>东南大学(SEU)自2010年春和英国建筑联盟(AA)合作进行系列"AS建筑研究"以来,建筑历史与理论在当代的探讨此起彼伏;2015年6月7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又与《建筑学报》杂志社合作主办了"亚洲视野下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前沿"国际研讨会,进一步聚焦亚洲相关的学术问题。与会者均有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阅历以及部分目前仍在海外工作,英美的先锋、欧洲大陆的多元、日本和新加坡岛国的实践,其思想、其文化、其学术传统,影响过他们,也启发了他们,当经历时间的沉淀和思索的磨砺,他们反诸当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前沿时,"亚洲视野"脱颖而出。专栏几篇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读中国建筑中原生的现代性,也为西方主流现代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论述提供反思。  相似文献   

14.
诸葛净 《时代建筑》2014,(1):166-169
文章通过对1953—2003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对象、问题、方法、观念的梳理,审视建筑历史写作在"中国建筑"慨念的建立与转变中的作用,以及建筑观念变迁对历史写作的影响。文章指出,对于中国建筑定义的寻求构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的首要问题;而建筑学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历史学家建构"中国一建筑一传统"的问题与话语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韩涛 《住区》2021,(3):84-95
本文是"现代性的意象"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分.通过将"抽象"议题凝聚前文研究中对现代性十个术语的话语分析,本文聚焦讨论欧洲现代建筑"为什么"以及"如何"走向"抽象化"的历史机制,从而展开对"现代性的建筑意象"的高度综合."抽象"在本文中不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现代性的"条件".既是一种时间、空间、个人、社会、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谭峥 《时代建筑》2021,(2):129-137
"当代建筑"的界定与分析是建筑历史、理论与批评领域日益紧迫的任务.作为"新现代主义"先行探索者,项秉仁的建筑观成为当代建筑演化规律的重要例证.文章将项秉仁的职业道路视作建筑师在社会动荡中摸索职业伦理的缩影,通过个人历史的叙事挖掘新现代主义与"实验建筑"的差异与交叉,以探寻中国当代建筑师摸索自主的设计方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建筑学中的地方性研究,不可能脱离现代性的语境。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和模糊使得建筑地方性的研究需要寻找新的视野及路径。当下,建筑地方性的理论和实践早已由原来对"风格样式"的追寻转向现代性语境下对"认知观念"及"空间图式"的投射与呈现,表现出一种由"物性"向"心性"的转变。文章以活跃于西南地区的几位建筑师为例,针对他们的设计实践及作品进行了有关建筑"地方性"及其呈现方式的解析和讨论,阐明了由"物性"到"心性"的转变应是建筑学地方性研究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等三个维度审视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指出"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构建的一部分兼具普遍性与个性的特征;阐释了"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的解释和应用等工具意义;解析了"两观三性"建筑论在建筑实践中的策略化转化。从而为观察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样本和切片。  相似文献   

19.
房宏伟 《居业》2024,(3):230-232
乡村建筑是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一种建筑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蕴涵着丰厚的历史资讯与文化记忆。本文从乡村建筑的类型、构成要素、特点和历史渊源等方面入手,以乡村建筑的现代性保护和现代性修缮为出发点,探讨乡村建筑的现代性修缮对乡村建筑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乡村建筑的现代性修缮原则和途径。以中国乡村部分区域民宅改建为例,并比较了各地区的转型策略和转型成效,对乡村建筑保护与现代化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原型理论,并结合世博会建筑对建筑符号学所涉及的"中国性"、"现代性"和"纪念性"等各种复杂问题进行了剖析和价值阐释,指出对于建筑的符号和形式,比"中国性"、"现代性"更急迫的事情是表达人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