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茂     
<正>1974年出生,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任广州市设计院第一设计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多年来一直秉承着追寻建筑的"本质、本源、本色"的创作理念——本质:即空间及材料的本质;本源:精神文化及地域环境的本源;本色:创造基于本质及本源的建筑本色。高德汇商业中心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用地临山,建筑采用相对比较工整的平面布局,略作变化;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5,(3)
时下表皮建筑流行,媒介化、参数化等设计手法成为建筑炫技的手段,建筑的外在存在形式与内在空间本质剥离而渐行渐远。在反思我国快速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之于物化之外的感受时,对于形式与空间结构关系细化深入研究仍旧是建筑师最为本质的诉求。约格·康策特这位著名的结构工程师通过不断完成的建筑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理性寻求空间与形式融合的建筑结构性表达。本文通过对康策特的作品分析和解读,从形式、空间以及细节三方面来探讨结构如何成就建筑之美。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民居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终极的完成形态,因而也是完美的。对完成形态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建筑“美”规律的探求。它在形式、风格的创造上或许能拓展建筑师的思路;然而,对于建筑的发展则不会有任何诠释。发展问题是要在过程形态的研究中解决的。所谓“过程形态”,就是指那些在结构、材料的运用上有着一定的规定性,而在建筑的平面、立面等细部处理上未达到完美统一的自然建筑形态。对过程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对民居过程形态的研究经常被忽略,因而建筑师经常感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106-114
里尔现代艺术馆改造和扩建项目位于法国Villeneuve d’Ascq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中。博物馆的原有建筑由Roland Simounet于1983年设计,现已成为历史性的纪念建筑。项目通过增加一座陈列原生艺术作品的新画廊,动态地扩充原有空间,旨在建造一座连续的、流动的博物馆建筑。原有建筑的一部分已经毁坏,对它的全面整修势在必行。尽管Simounet的建筑已处于遗产纪念的地位,建筑师仍然决定将新画廊建立在其附近,并即刻着手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筑师努力从Roland Simounet的建筑中寻找线索,“学着去理解”,这样新发展的项目就不会出现与原有建筑“冷漠、对峙”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三联海边图书馆以简洁的设计语言与单纯的材料,将直向建筑多年来在建筑空间感受、建筑与光等方面的积累融入自身的设计语言中,营造动人的建筑空间,引发观者共鸣,也清晰地投射出建筑师对于具有穿越时间的"建筑本质"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拾壹建筑工作室建筑师图纸传统的建筑图纸(平、立、剖)正面临着一场劫难。BIM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正在逐步的用三维参数化模型取代建筑师熟悉的二维正投影图纸。Autodesk公司号称这是建筑设计的又一次革命。Revit的潜台词是让平、立、剖见鬼去;不要相信建筑师的空间想象力;一切都回到所见即所得的"模型时代"——当然这次是参数化的。无疑对于施工来说BIM确实降低了出错的几率从而减少了建设成本。但是对于建筑师来说图纸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Stan Allen曾经说过用二维的建筑图纸指导三维的施工是建筑师的智慧结晶,它是一种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任何工具都替代不了思考,因此我依然相信传统的建筑图纸,我依然相信好的平面图不需要三维的验证就是美的。没有z轴的干扰,一切更加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7.
侯恩哲 《建筑节能》2013,(11):25-25,33
2013年11月3日,"招传统建筑之魂,筑现代建筑之梦"暨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在交流建筑创作的同时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建筑师分会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先生出席会议,并作《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的主题报告,并为十八位"辽宁省优秀女建筑师"颁奖。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杂志社发起的80年代世界名建筑评选活动,是呼唤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前奏,对我国建筑师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启示。它让我在闪闪烁烁的世界建筑博览中,在升沉起落的世界建筑师明星中寻找真正的时代精神,校正和强化自己的追求。从众多令人目不暇接或者令人如痴如醉的许多成功的建筑作品中,我领略到世界建筑的今日风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巴林王国馆的背景及所面临的挑战;基于展馆类建筑的临时性本质,解析了如何以空间记忆对抗时间,从而引发建筑师对空间体验的极致探索——使用创新的结构操作消解梁柱体系,以倾斜杆件重构等级与秩序;进一步通过对身体参照与密度的诠释,解读了作为结果的空间体验;最后,从为建筑赋予意义的角度出发,展望建筑学能够为可持续性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建筑的美好形象,是建筑师结合建筑的功能、空间环境、体量、性格、气氛、质感和技术等因素精心安排和巧妙组合的结果,是建筑内在因素在形象上的综合表现。任何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美好形象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由于不同阶级审美的影响,建筑类型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师创作方法的更新,建筑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评论建筑形象美,不  相似文献   

11.
空间.时间—对中国传统建筑时间型特征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阿联  刘起宝 《华中建筑》1997,15(3):110-111
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是沿着时间型道路发展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时间率令着空间,空间在本质上表现为时间进程中的阴阳变化,表现为时间的流动美。提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具有时间的流动性,序列性,节奏性和无限性。中国园林是时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云南建筑》2014,(3):203-203
当下,很多建筑师试图跨界寻找设计答案,但相信也有很多建筑师坚信建筑自身的语言魅力足以打动人的心灵。因为无需任何过分的装饰,通过建筑自身的光影,空间、材料就已经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这个看上去人人都在追求更多功能和更高效率的世界,建筑是不是也被迫加入追求功能主义和效率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现代装饰》2010,(8):36-36
建筑在本质上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的一部分。然而,传统形式的建筑展览并没有给予观众直接接触、参与“建筑”的机会,只是通过对图纸、模型和照片的展现阐释建筑。因此建筑设计艺术一直以来成为了与大众分离开来的神秘艺术形式。正于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展出的《1:1-建筑师建造小空间展览》便采用不同于上述的模式,将建筑师的设想以实物形式展示,意欲创造一个供建筑师和观众讨论的空间,启发建筑师设计和探索如何还建筑的原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就乌托邦建筑的话题,与多位建筑师进行了讨论,话题的起因有两点,一是从建筑的层面,当代的建筑(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是否都只是一些临时性(Temporary)的建筑;二是从建筑师的层面,许多的大楼不再是由那些回顾过去的建筑师设计,而是由那些善于从他们的内心寻找灵感的建筑师设计.  相似文献   

15.
读书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1):139-139
<正>书名:作文本作者:张永和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12年12月文字:163千字开本:880 mm×1230 mm 1/32页数:278页定价:$35.00元建筑师的文本读《作文本》《作文本》是建筑师张永和的文坛处女作。他试图在文学与建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让脱离了建筑的线索也能提供阅读的愉悦。全书收录了张永和20多年的随笔,文章内容涉及了建筑理念以及其他影视等方面内容,书中文章按时间排序,读者也可从中了解一个建筑师思想变化的大概。这是一本谈论建筑概念、设计理念、空间、城市、环境,然而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大舍新作——武汉琴台美术馆的建筑设计,首先根据琴台美术馆现场观感和建筑师柳亦春的访谈要点,言及“废墟感”与建筑本质;然后分析建筑外观的山水特性给城市带来的贡献,以类自然空间、现代有机空间、神性空间为三个切入点对建筑空间进行深度论述;最后从四种东方“观”法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建筑体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环境和光空间视觉环境和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光是观察任何物体时不可缺少的媒体。我们平时所提到的建筑环境完全都是在有光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可视环境 ,没有光什么都不会产生 ,什么颜色、空间、实体都无法观察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视环境也可称之为光环境。建筑师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必须特别重视光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对此许多知名的现代建筑师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认为 :“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说 :“我们由光所生育。通过光线我们感到季节变化。只是…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2009,(3):102-102
国外媒体2009年1月6日报道,经过设计竞赛,波兰本地的Konior工作室赢得了设计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机会。这座134万m^2的建筑位于卡托维兹,按照Konior工作室的说法,将成为“国家交响乐团新场馆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有自身的规律,好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建筑。现在有很多建筑师喜欢像上帝那样,从天上往下看。而真正的建筑大师始终关注的是建筑的内在,"上帝在细部之中"。好建筑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寻找好建筑应该成为一种信仰,发现美,做到更美!赵敏:2013年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奖评奖过去1年多了,它作为政府鼓励建筑创作的风向标,今后将继续引导大家进行怎样的建筑创作?您能否为读者推荐其中几个比较精彩的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20.
谢礼祥  孙晓娟 《安徽建筑》2011,18(1):23-24,44
基于对徽派建筑及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的建筑理论与实践作品的分析研究,发现并总结了这之间共通的建筑语汇。通过研究迈耶对于建筑表皮及空间本质成熟的设计手法,吸收并加以转化创新,从而指导徽派建筑的设计,让其更加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