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CN2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认为普及化、宽带化、差异化、综合化是IP业务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的客户/服务器为主的应用模式将逐步过渡到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应用模式,运营商应具备主导客户、内容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能力和手段.文章重点探讨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网络可扩展技术、网络可用性技术、网络管理控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服务质量(QoS)业务控制技术和IPv6技术.文章还从2个功能层--高速转发层和业务提供层,4个结构层--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业务接入层入手介绍了中国电信CN2网络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光纤接入规模推进对网络架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宽带接入网组网架构 随着电信网络向NGN的不断演进和IP化的发展趋势,接入网正朝着宽带化、IP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如图1所示,宽带接入网是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点(如BRAS/SR)以下、客户网关之间实现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实体,可划分为汇聚层和接入层.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维机制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综合运维体制模型针对接入网的综合化和融合化趋势,应该建立分层的接入网综合维护机制,其核心思想是“设备层统一维护,业务层分权维护”,从而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相对独立(统一的网管平台实现多业务网络的集中维护管理,同时提供多个业务发放渠道满足多业务网络的业务开展需求),组织结构也可以相应地简化为接入网网管中心和数据维护中心,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简化维护流程,从而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1.1设备层统一管理接入网网管中心负责综合接入网的设备层维护,其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窄带话音接口板、宽带…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技术》2005,(5):55-57
随着NGN网络的逐渐建设和商用,运营商的业务将向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NGN业务发展趋势的分析入手,结合对NGN网络特征和业务提供方式的阐述,对NGN网络建设后的业务建设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接入网的出现,使整个电信网络的结构更加合理,网络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同时随着IP等宽带业务的出现,传统的电信接入网也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的方向转变,因此接入网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全业务接入网,真正在接入层首先实现多网的融台。港湾网络IONE新一代综合业务接入网产品正是适应这种需求.提出了对于新建网络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充分保护运营商的投资而设计。  相似文献   

6.
3G业务演进与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不同网络环境下业务体验、3G业务能力和业务进展的分析比较,从业务演进角度探讨并具体分析了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内容多媒体化、业务个性化、承载IP化、接入综合化、终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接入网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最先一公里”的网络,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是城域接入网综合化的最大驱动力。在核心网趋向传送层和业务层独立发展、分别优化时,网络边缘接入层却趋向融合,允许多协议多业务综合接入,能以最低的成本灵活可靠地支持各种业务接入,扩大覆盖,适应全网的结构演变趋势。综合接入网有很多解决方案,运营商应综合考虑网络技术是否成熟可行、组网是否灵活并具有拓展性、建网成本是否具有经济性、网络和设备是否利于管理维护以及市场竞争策略等各种因素进行选择,为大客户提供综合业务、统一接入、统一维护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蓝玉灿的《新运营商大客户业务接入方案分析》一文对新运营商发展大客户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对几种大客户接入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运营商选择接入方案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多 《世界电信》2007,20(1):31-32
NGN的未来发展趋势着眼于三个方面,即业务、网络控制层、用户业务体验等。 NGN是多媒体化的业务,不仅仅是数据多媒体的单个业务多,而应该是话音、数据等综合业务在NGN网络上提供。同时,互联网业务和电信业务也将彼此渗透和融合。这可能将是NGN整个业务提供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9.
刘建松 《通信世界》2007,(41):11-12
目前,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征.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互联网多种异构网络融合,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成为未来网络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接入网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传统纯双绞线铜缆接入网逐渐被光纤接入网取代。目前的接入网主要是V5综合业务接入网,提供窄带综合业务。随着IP、多媒体业务的飞速增长,接入网进一步向宽带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于是出现了宽窄带融合型接入网,这种网络基于统一平台提供传统/分组语音接入和宽窄带数据接入。文章针对接入网宽带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探讨了一种能提供宽窄带综合业务和向下一代网络(NGN)演进的融合型接入网。  相似文献   

11.
戴建强 《世界电信》2000,13(3):34-36,50
为了适应网络宽带化、分组化的发展趋势,ISTN中的数字程控交换要逐步演进为包含ATM交换和IP功能的综合业务交换平台。ATM交换的综合可有组合、集成与宽带交换模块等方式;IP的综合视需要可包括IP接入、IP选路、VoIP甚至MPLS等功能。综合交换平台将在网络的演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实质就是打破资源利用界限,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军民通信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军事通信网络和民用通信网络在技术方面具有一致性,军民两用性的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为军、民网络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在阐述网络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两种模式:集成模式和叠加模式,并针对两种模式分别给出了融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5G Advanced演进愿景中实时宽带交互(Real Tim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RTBC)、通信感知一体(Harmo?nized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HCS)、上行超宽带(Uplink Centric Broadband Communication,UC...  相似文献   

14.
从介绍家庭网络业务发展趋势入手,阐述了家庭网络业务的分类,即基本业务、近期业务和远期业务;最后从家庭宽带化、家庭数字化、家庭智能化3个方面给出了家庭网络全业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IMS的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PP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体现了通信网和因特网技术的结合、下一代网络和3G网络技术的结合,已受到通信界和信息技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触合的核心技术。其网络融合综合了互联网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蜂窝核心网技术,业务融合综合了开放式Parlay/OSA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管理触合综合了电信网管理、IP网络管理和策略控制技术。面对互联网的严峻挑战,各个标准化组织正通力合作推进IMS的发展,统一IMS、业务代理和有管理的P2P业务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可信网络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提供系统的安全可信的服务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可信计算与可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可信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信网络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业务需求的不断演进促使移动通信网络做出相应转变。6G网络将成为一个能实现服务资源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合理分配、业务与网络深度协同的融合型网络。从5G网络发展和6G业务特征的角度阐述6G网络的发展趋势。预期6G网络将以网络与计算的深度融合为引擎,向着云、网、边、端、用协同与融合的方向发展和演进,实现全频域、全场景、全业务的灵活适配与资源协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人们对电信网络的业务服务与应用要求不断增加,对业务品质和服务形式的不断提升。促成了智能网的出现及发展。介绍了智能网的组成体系及概念模型。分析并研究了智能网的产生、发展、业务应用。琴今后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智能网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IP网络的现状,包括承载网、业务、协议标准和接入技术的现状。分析了IP网络的发展趋势,包括宽带化、业务多样化和分类化、网络结构层次化、统一MPLS协议标准、数据化、IP化和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曹畅  张帅  刘莹  唐雄燕 《电信科学》2021,37(10):93-101
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云网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然后,基于业务发展中算力异构、算力下沉和算网联动的新变化提出了六大计算与网络能力融合需求,并结合多云连接、差异化承载、电商体验和分级安全等论述了围绕算网构建新能力和业务新体验方面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算网和云网在技术体系上紧密联系,而算网一体是云网融合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