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孝仓  王桂元 《山西建筑》1999,(2):95-95,62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上施加一个冲击能量使地基土加固,从而改善地基土状态,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不仅能降低土体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而且还能提高地基抗振动液化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广泛适用于地基加固。太原武宿机场飞行区地基土为全新统的黄土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变化较大,采用强夯加固取得了良好加固效果,笔者依据机场施工经验总结其强夯加固地基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场高填方填筑体变形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平面8节点等参有限元位移法分析了机场高填方填筑体由于自重引起的变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填筑体的蠕变为形的计算方法。通过现场沉降观测资料的试验验证,取得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相一致的结论。这为计算机场高填方填筑体的变形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勇 《山西建筑》2015,(8):113-115
通过对某机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基承载力不足及沉降过大两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碎石桩与强夯法组合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案,并阐述了具体的施工技术,经试验检测后发现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弥补了单方面地基处理效果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由于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大块石高填方地基.分析了传统分层碾压施工方法处理块石高填方地基的局限性,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在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时的施工要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林涛  万先进 《山西建筑》2010,36(10):252-253
针对最大填筑高度40 m的重庆黔江舟白机场大粒径土石混填料高填方,采用强夯法对高填方地基及填筑体进行填筑处理,通过不同的虚铺厚度的现场强夯试验,从而获得强夯工艺和参数,填料的颗粒级配得到极大改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6.
依托广西三柳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工程进行了强夯参数试验研究,通过对灌砂法和荷载板法测得的强夯施工前后路基土的压实度及荷载试验曲线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该高填方路堤段强夯施工参数,并确定了在夯击能恒定的情况下,应选择重锤低落距施工机械组合加固路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沁园春(水岸君山)项目的实例,分析了其采用强夯法进行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原因,描述了强务法的加固机理以及本项目强夯参数设计与确定,简要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流程,并通过瑞雷面波检测强夯加固影响深度和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强夯法地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梁肇广 《山西建筑》2007,33(15):108-109
以某工程填方区地基强夯处理为例,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其设计方案,并通过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和室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强夯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指出应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和现有条件综合考虑强夯的施工工艺及其施工技术参数,从而可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原理,基于非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了土石混合料高填方边坡安全系数的定义方法,即同时折减tan φ和tan φf,折减后的极限状态线、临界状态线和屈服面均往内收缩;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对西南山区某机场高填方边坡填筑过程的变形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筑高度的升高,高填方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逐渐增大,但其分布规律并非一成不变,最大分别可达95 cm和20 cm;通过在台阶上预留足够宽的马道或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填筑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填方体的整体稳定性;随着填筑高度的升高,高填方边坡的安全系数表现为“下降”-“平稳”-“下降”的变化规律,相应的潜在滑体从下台阶的仅一个增加到上、下台阶各一个,滑体体积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矿资源整合及工业场地的大规模扩建,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煤矿露天开采回填再利用、采空塌陷区治理再利用,均成为缓解耕地减少的途径。由于部分厂矿的基建厂房、住宅兴建均需要在回填的露天采空区上或塌陷治理稳定区建造,采矿坑、采空塌陷区综合治理技术的综合研究,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不均匀厚填土强夯加固方法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新填土变形特征 ,讨论不均匀深厚填土地基强夯法处理设计原则问题 ,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工程方法 ,并给出了相关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加固处理吹填泥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吹填造陆技术,为解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所需陆域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路,但对软土地基进行快速、经济的加固处理也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粉煤灰作为添加剂,对福建吹填泥浆进行了加固处理,并对加固后吹填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加固后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得到改善,且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改善是与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因此,从宏观的工程地质性质到微观结构特征变化都说明粉煤灰作为添加剂加固处理吹填泥浆是可行的,并给出了确定粉煤灰掺入比的建议,从而为吹填土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了一种更经济的加固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填方地基强夯法处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 《工业建筑》2014,(Z1):691-693,758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高填方场地的开发也越来越多。通过强夯夯击能与规范中的轻型击实试验、重型击实试验的击实功进行对比分析,建议高填方场地强夯地基处理宜选择轻型击实试验作为压实度的控制标准。同时高填方地基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夯法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填料性质、地形、工期及造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4.
回填土地基的强夯大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节  张政伟 《工业建筑》2004,34(6):48-51,14
强夯过程中 ,夯坑周围土体存在局部大变形现象 ,用无限小变形假定将无法消除刚体位移的影响 ,必须采用大变形理论分析强夯加固机理。在强夯计算模型中 ,运用改进人工边界法来模拟波在人工边界上的传播。为了保证模型的网格稳定 ,计算程序中增加了液化单元分析。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实例 ,验证了本文编制的大变形有限元程序。  相似文献   

15.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试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国钧  胡同安 《工业建筑》1994,24(9):3-7,43
深层搅拌法是加固深厚层软粘土的地基加固方法。本文概要介绍了笔者十余年来关于深层搅拌法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固化剂的开发、施工机械的改进、固化土的工程性质及其硬化机制、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等。  相似文献   

16.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力排水固结法与动力固结法在加固机理、施工工艺、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对目前采用该法施工的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动、静荷载联合作用加固软土地基时的临界填土厚度和孔隙水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加固深度的范围及最佳夯击能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真空击密法加固滨海吹填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真空击密法加固某滨海饱和吹填砂性土地基。试验结果表明:1)井点强降水能迅速降低夯前地下水位和静孔隙水压力,有效抑制强夯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2)不同夯点产生的动应力对土体沿深度产生叠加效应,深度为(2~3)倍夯锤直径处的土体强度提高最显著,且夯点间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但对有效加固深度没有明显影响;3)加固...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吹填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比例尺试验装置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重点观察和分析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简称“孔压”)的动态响应。室内模型试验表明,经过加固后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密度增大,抗剪强度明显增强。为弥补模型试验的不足,借助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冲击荷载下吹填土地基土体的动力响应特征,重点对夯击瞬间锤土接触应力、孔压长消和土体位移进行研究。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都发现,夯击瞬间孔压急剧增长,在夯击过程中孔压分为增长、稳定、下降3个阶段。数值计算还发现夯锤与土接触瞬间,锤土接触力并未达到最大,接触力在夯击过程中有多次弹跳;土体的孔压峰值和位移峰值随土层深度和距锤底中心径向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滞后。  相似文献   

19.
拟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强夯加固深度进行预测。从国内的若干强夯工程实例中,选取了干重度、孔隙比、主夯击能、夯点间距等强夯加固深度的八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对相应数据按一定方法分类整理,把这些数据输入到一套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FORTRAN程序中对其进行训练,最后用该经过训练程序对两项工程进行加固深度预测。预测结果证明了此种方法不仅有效可行,而且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姚小霞 《建筑技术》1999,30(3):166-168
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地基土承载力未达到所需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经采用填高炉干渣、打塑料排水板,并进行动力置换强夯,使地基容许承和从80kPa提高到220kPa,并消除了液化,地层内15m范围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