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多级别断层的空间组合、密集程度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首次将济阳坳陷内断层划分为15个断层聚集带,这些断层聚集带控制着济阳坳陷断块油藏的空间展布。受构造、沉积、成藏等因素的影响,济阳坳陷断块油藏构造更加破碎、纵向含油小层多,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并且具有层间非均质强、原油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按照断块油藏的储量规模和密集程度不同,将对坳陷内断块油藏在平面上划分为3个级别区域:Ⅰ类区域储量规模大、丰度高,是断块油藏开发的主阵地;Ⅱ类区域储量规模和丰度均次之;Ⅲ类区域资源贫乏。该研究为断块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苏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化评价贯穿于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全过程。多学科综合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三维地震技术、测井分析技术、构造研究技术、储集层研究技术、断层封闭性研究技术、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宋家垛、黄珏油田为例 ,具体运用了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SEIMPAR多信息反演技术 ,发现了 3个含油断块 (宋家垛油田 )、增加探明储量 4 2 2 .3× 1 0 4t(黄珏油田 )的显著成果。图3参 1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水下冲积扇地层型油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东南部,面积5700平方公里,是一个小型、复杂、含油气丰富的块断凹陷。该凹陷近二十年的勘探工作,主要是围绕有明显构造特征的部位勘探背斜型和断块型油气田。1980年,在凹陷西北缘单家寺地区发现了水下冲积扇地层型油藏,为在济阳坳陷勘探同类型油藏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富油气凹陷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溱潼等3个富油气凹陷,其形成条件如下:1)盆地沉降中心由西向东迁移中,形成了金湖、高邮、溱潼等持续快速沉降型凹陷,其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品质好,热演化程度高;2)处于盆地西部大型河流入湖区的金湖、高邮凹陷西部,形成了与阜二段优质烃源岩配套的阜宁组有利储集相带。而盆地中部的溱潼、高邮凹陷东部地区,除下部原生成油气组合发育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外,油气垂向运移较活跃,上部次生成油气组合成藏条件良好;3)在吴堡运动的残留坳陷区——高邮、金湖、溱潼凹陷,烃源岩整体埋藏深度大,热演化程度高,油气资源丰度高,次生油气藏发育;4)在金湖、高邮、溱潼等中西部凹陷,阜宁组二段主力烃源岩沉积期的火山作用较强,地表热力环境及丰富的无机养分促使这一区域低等水生生物特别发育,发育了优质烃源岩。同时,这3个凹陷岩浆作用期次较多(达3~4期),地温梯度较高,使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金湖凹陷火山岩断块的构造特征、岩石类型与岩相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与组合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6种储集空间类型和4种岩相-构造类型的孔洞缝组合模式,指出了在火山岩储层中孔洞缝发育的有利部位,并对研究区火山岩断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油井产量受控于岩相和构造部位,油井初期产量高、含水上升快是小型裂缝型火山岩断块油藏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7.
风化店构造是一个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古构造,在孔西和风化店二条主断裂控制下,两侧凹陷发育有多类型含油组合,构造相对较高的断块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指向,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迭复的复式油气藏。即既有中生界安山岩潜山油气藏,也有孔店组砂岩的构造-断块油藏和岩性油气藏,它是黄骅坳陷南部油气富集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新生代油气资源生产基地,潜山油气藏是其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类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响应研究,综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济阳坳陷潜山形成机制,探讨油气藏类型,发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共同作用使济阳坳陷具有"挤-拉-滑"成山机制,主要表现在地层不整合、背斜、逆断层、倒转构造、负反转及雁形断层等挤压、拉张和走滑构造响应等方面。潜山油气藏的储层类型及分布与挤压、拉张和走滑运动密切相关,根据储层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将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划分为地层类、断块类和复合类3大类,进而可细分为9小类。  相似文献   

9.
金湖凹陷是苏北盆地东台坳陷西部的次一级箕状断陷,金南油田位于金湖凹陷中南部,该油藏存在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地层产能小,弹性开发递减快、水驱效果较差等特点。通过开展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对提高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金南区块阜二段特低渗透致密油藏的性质,通过对地层原油PVT物性分析,开展CO_2膨胀实验,评价CO_2与金南区块地层原油的配伍性,通过细管实验方法,测试金南区块地层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等,进一步深入了解CO_2开发增油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烃源岩物质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剖析,应用成熟度参数和含氮化合物参数揭示了研究区2个不同构造区的两种不同石油运移方式。提出跃进一号构造区尕斯库勒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北部的茫崖坳陷和红狮坳陷,石油自北向南运移,并具有多源注入-混合聚集成藏的特征;跃进二号构造中的原油则主要由南向北运移成藏,其中扎哈泉凹陷对该地区油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海安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浅层油气显示丰富,平面上具有近烃源灶、靠油源断层区和辉绿岩发育区分布的特点,纵向上浅层油气显示主要位于阜三段、垛一段等储层的下部,且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其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油气输导条件。通过对已知油藏成藏特征的分析,认为浅层存在三种油气输导模式,即断层输导型、源储对接型和混合型,可形成断鼻或...  相似文献   

12.
支东明  李建忠  张伟  王晓辉  马强  刘俊田  杨帆 《石油学报》2022,43(10):1383-1394
2020—2022年,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多口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周缘二叠系常规油气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双吉构造带是受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控制形成的断鼻型正向构造,规模储集体发育,砂体展布受古地貌控制,具有"沟槽控砂"特征,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条件。井井子沟组发育"新生古储"型成藏组合,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生烃超压驱动下,在井井子沟组砂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具有"生烃增压驱动、断裂垂向运移、岩性富集高产"的成藏模式。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优质烃源岩的下伏储层具备规模成藏的潜力,构造带北部及南部靠近主走滑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优越,是拓展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达尔其地区位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南部斜坡带,是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区纵向上存在两期成藏系统,具有多套含油层系,构造、岩性对油藏的控制作用明显。油藏类型主要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岩性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分为成熟稀油、低熟稀油、成熟降解稠油和低熟稠油四种类型;影响原油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类型有低熟原油的运移分馏作用、原油混合作用、边水改造稠变作用和底水改造稠变作用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等类型的油藏叠合连片,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4.
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胡力海洼陷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以搞清区内的断裂展布,构造特征,砂体分布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圈闭评价并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研究结果主为:胡力海洼陷构造带为凹陷内的有利构造带,东,西部断阶带位于该带两侧;该区带构造背景,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两套生油系,多种储集体类型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为主;区内大,小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深水区东部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是一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珠海组3套有效烃源岩、早中新世富砂深水扇和晚渐新世陆架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及构造—岩性圈闭的复合油气成藏区。油—岩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结果和原油轻烃组成特征表明,LW3-1、LH34-2构造所产凝析油和原油及LH29-1构造气藏所产凝析油主要来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LH29-1、LH16-2构造油藏所产原油主要来自白云东洼恩平组烃源岩,该区凝析油和原油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天然气主要源自白云主洼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有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的贡献。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藏带主体有两期成藏,早期聚油,晚期聚天然气及凝析油,主成藏期在粤海期—现今,LH29低凸起成藏带油藏遭受气洗。白云深水区东部存在的5个断裂带、流体底辟是垂向输导体,区域砂岩层、不整合面与构造脊耦合形成侧向运载层,共同控制该区成藏带的有效烃源灶位置与运聚。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普遍发育低饱和度油藏,平面上多集中在台北凹陷正向构造,纵向上主要赋存于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研究区低饱和度油藏基本特征为含油饱和度低、储集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储集层改造后高产、长期油水同出。为了解该类油藏成因,基于储集层、构造、成藏演化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和构造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一是压实减孔、细孔微喉造成油气充注不彻底,导致低含油饱和度;二是夹层或遮挡层的存在,油气藏被分割,阻碍了油气纵向调整;三是低幅度构造成藏动力不足,影响含油饱和度;四是后期构造活动对古油藏的调整破坏导致含油饱和度低。综合分析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剩余资源量大,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储集层甜点与继承性正向构造叠合区,是寻找相对高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陆南地区油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南地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其油气成因及来源存在争议。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对天然气、原油轻烃和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周缘构造油气特征进行对比,明确了陆南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该区原油碳同位素较轻,轻烃庚烷值和异庚烷值较小,甲基环己烷含量较高,C28甾烷丰度较低,与莫北凸起原油明显不同,与滴南凸起南分支原油和东道3井白垩系储层抽提物特征基本一致;天然气组分和甲、乙烷碳同位素特征与莫北凸起天然气以及典型的石炭系来源天然气均不同。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分布特征,指出陆南地区浅层原油和天然气源区均为东道海子凹陷,原油主要为二叠系平地泉组成熟阶段产物,并存在侏罗系源岩成熟阶段产物的混合;天然气主要为石炭系高-过成熟阶段产物,存在二叠系来源的成熟阶段产物的混合。该区下步勘探应往东道海子凹陷延伸,凹陷北斜坡迎烃面大量发育的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具有巨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The south and north of Beidagang structure zone in Dagang oil field are Qikou sag and Banqiao sag respectively, it´s belong typical “two sag one uplift”, has abundant oil and gas source, developing reservoir condition is good. From now it has find various types of gas reservoirs in several heavy reservoirs and series of strata, so it has complex oil genesis and gas. This article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gas samples systematically, launching a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 of natural gas, identify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natural gas in Beidagang structure zone.Research shows in Beidagang structure zone, different heavy reservoirs and series of strata about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 of natural ga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methane contant is low, dry coefficient is small, spreading 0.8-0.89, belong typical wet gas. The distribution of methane and ethane carbon isotope are wide, insisting humic-type natural gas, sapropelic natural gas and biogas.Biog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Gangxi area, Banzhong, Bannan, Banbei, Tangjiahe, Baishuitou, Gangdong and Qianmiqiao area’s natural gas mainly is mainly the product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saprophytic organic matter mature stage in san-segment of Banqiao depression, Maxi ang Madong natural gas is the product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humus type organic matter mature stage of shahejie formation from Qikou depression. At present, the natural gas from the high over-maturity stage of the deep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depression is seldom distributed in the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showing gas exploration in deep sag has a bright prospect.The high over mature stage natural gas in deep sag and Qikou depression Saproped-typ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rude oil cracking gas are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