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尿素包合法提纯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尿素包合法对油茶籽油中的油酸进行包合。采用浸出法、直接酸解法和浸出后酸解法分离包合物固相中的油酸。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直接酸解法效果较好。尿素包合条件为脂肪酸/尿素/甲醇(W/W/V)比例1∶4∶10,通过包合,油酸的纯度从包合前的66.99%提高到77.96%。  相似文献   

2.
尿素包合法富集松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进行富集研究。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酸:尿素:乙醇为1:3.5:8(W:W:V),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0h,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11.69%,松油酸含量从14.80%提高到85.92%.  相似文献   

3.
以24度精炼棕榈油水解脂肪酸为原料,通过使用溶剂结晶和尿素包合法进行分离提纯制备较高纯度的油酸。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溶剂结晶的最佳条件为:m(无水乙醇)∶m(混合脂肪酸)=2∶1,结晶温度-10℃,结晶时间10 h;尿素包合的最佳条件为:m(原料酸)∶m(尿素)∶m(无水乙醇)=1∶2∶10,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6 h。通过溶剂结晶和尿素包合法得到了含量为87.56%的高纯油酸产物,油酸产物的总得率为38.65%。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35-139
以油莎豆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油酸进行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包合过程中甲醇浓度,回流时间,m(尿素):m(混合脂肪酸)比,温度T_1和温度T_2等因素对油酸纯度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对纯化后的油莎豆油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85%甲醇,m(尿素):m(混合脂肪酸)=8:10,在N_2保护下于60℃加热搅拌回流15 min,8℃下保存24 h后,滤液再在-10℃下静置24 h,油酸含量可由77.17%提高到90.72%。尿素包合后油莎豆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7.49%,油酸90.72%,硬脂酸1.08%。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特有的天然固沙植物欧李的种子油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用尿素包合分离法纯化、制备高纯油酸,对欧李仁油油酸的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T1为10℃,结晶温度T2为-10℃,尿素:脂肪酸(W/W)为1.5:1,甲醇浓度9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油酸提取率:87.3%,纯度:97.6%;油酸样品硅胶柱层析处理后,总提取率为76.9%,油酸含量为99.3%。  相似文献   

6.
茶油与亚麻油原料比为2∶1时,复合油脂芯材表现出复合预期的脂肪酸含量,显著的补充了茶油中亚麻酸含量不高的问题,并且提高了亚麻油的氧化稳定性,生产出的茶油亚麻油复合微胶囊产品的含油率为36.20%,微胶囊化产率为96.51%,微胶囊化效率为87.86%。茶油、亚麻油复合微胶囊化后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仅在1%以下,但β-谷甾醇和α-维生素E在微胶囊化后都出现了下降。而角鲨烯的含量则出现上升。微胶囊化会使油脂初期的抗氧化性降低,但长期来看油脂的抗氧化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微胶囊的各项性能良好,具有作为营养品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物种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在Sn-2位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十五烷酸为内标,定量分析9种不同物种茶油的脂肪酸组成;用胰脂肪酶专一性地水解茶油甘油三酯中Sn-1和Sn-3位上的脂肪酸,并经薄层层析分离出Sn-2位甘一酯,采用气相色谱仪对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个不同物种茶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组成,浙江红花油茶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82.79g/100g和84.77g/100g;且脂肪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n-2位上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短柱茶在Sn-2位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2.96%,92.89%。表明茶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油脂。  相似文献   

8.
以文冠果籽为原料,低温压榨制取文冠果油,对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文冠果油中的神经酸进行富集,以神经酸含量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含量在1%以上的脂肪酸共有8种,主要脂肪酸为油酸(27.76%)和亚油酸(44.87%),神经酸含量为2.59%;最佳尿素包含富集文冠果油中神经酸工艺条件为尿脂比1∶1、料液比1∶10、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神经酸回收率为74.01%,油脂中神经酸含量为9.49%,较未包合前提高约3倍,比稀缺的元宝枫籽油中神经酸含量(约5%)高出近1倍,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果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以棕榈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醇脲比及脲脂比对棕榈油酸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软件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工艺。得到的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最佳工艺参数为:脲脂比2.5∶1,包合温度-4℃,包合时间12 h,醇脲比5∶1。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沙棘果油棕榈油酸含量由30.28%提高到54.80%,棕榈油酸回收率为32.46%。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油茶籽油中油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工艺,以油酸含量、油酸回收率为响应值,研究了m(尿素)∶m(混合脂肪酸)、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尿素)∶m(混合脂肪酸)为1.6∶1,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11.3 h的优化条件下,经1次包合,油酸含量可达92.9%,油酸回收率为39.0%。  相似文献   

11.
全国十三省茶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g左右,且氧化稳定性良好。茶叶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种类较稳定,棕榈酸含量均值15.53%,硬脂酸均值2.92%,油酸均值57.28%,亚油酸均值22.30%,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3:1,较为接近人体所需脂肪酸的比例要求。  相似文献   

12.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和亚油酸之和为75.30%~84.90%,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鸵鸟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在陕西养殖的鸵鸟油,室温分离得到液体油和固体脂.采用化学方法和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两者常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鸵鸟液体油和固体脂除碘值外其他理化指标稍有不同,其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也有差异.液体油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96%,其中油酸含量最高,达到42.23%;固体脂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3%,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为45.23%.  相似文献   

14.
常用食用油的营养特点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用食用油有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茶油、芝麻油等。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同,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近相同。橄榄油和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0%以上;花生油中油酸约占40%;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亚麻酸;芝麻油中亚油酸含量占到40%以上。食用油除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外,还有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植物化合物,一些食用油对控制脂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茶树的果实茶叶籽经初榨精炼得到的茶叶籽油为原料,模拟工厂实际情况,研究不同光照、温度及包装材质对茶叶籽油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光照及不同材质的容器储存条件下,茶叶籽油储藏385 d罗维朋比色红值、黄值、酸值及过氧化值增加均超过100%,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升高4.70%~10.80%,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2.54%~20.36%,角鲨烯质量分数下降24.87%~50.30%,维生素E质量分数下降29.63%~66.67%。茶叶籽油储藏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温度、光照及包装材质。茶叶籽油储藏的最好的条件是低温避光玻璃材质,因此茶叶籽油的避光低温储藏是其必要的条件。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茶叶籽油罗维朋比色与品质显著相关,罗维朋比色可间接判断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籽油及其他油品的储藏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油酸菜籽油作为煎炸油的潜力,使用高油酸菜籽油煎炸土豆、鸡柳和豆腐3种不同食材18 h,分析煎炸过程中油样的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对煎炸食品进行了吸油率测定和感官评价,研究煎炸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影响大小顺序均为土豆>鸡柳>豆腐;煎炸18 h时,3组高油酸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增加,其中煎炸土豆的高油酸菜籽油PUFA含量降幅最大,煎炸鸡柳的高油酸菜籽SFA含量增幅最大;煎炸3 h,3种食材感官评分分别达到了9.32、924分和9.12分,之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降低,但豆腐的降幅最小。综上,结合豆腐水分含量高的特性,推测高油酸菜籽油更适合用于高水分含量食材的煎炸,且最佳煎炸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油茶籽油脂肪酸的气相指纹图谱。方法 以贵州产油茶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分析不同产地、品种及加工方式共计34批次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 确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为油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油茶籽油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并与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米糠油、花生油、棕榈油和高油酸花生油等8种植物油进行相似度比较,除菜籽油和高油酸花生油因相似度大于0.95而无法与油茶籽油进行区分外,其余6种油脂均可识别为非油茶籽油。结论 通过对贵州产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纯茶油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营养学研究发展,人们对脂肪酸认识不断增加。中国营养学会也推荐膳食中必需脂肪酸摄入理想比值,市场上也出现大量调和油,为了评估食用植物油营养价值,该研究分析常用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各种油营养特色。方法: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在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作用下,用甲醇将样品甲酯化,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以毛细管柱DB-23作为分离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结果: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中含有50%-60%亚油酸和20%-30%油酸,营养均衡合理;花生油,芝麻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约35%-45%,易于人体吸收;菜籽油中含有45%油酸和15%芥酸,芥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利作用;橄榄油,茶籽油中含有75%-80%油酸,红花籽油中含有约80%亚油酸,有降低胆固醇功效。  相似文献   

19.
食用植物油的高分辨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该文分析了常用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各种油的营养特色。用KOH—CH3OH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在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下,用CH3OH将样品甲酯化,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以毛细管柱DB-23作为分离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大豆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中含有50%-60%的亚油酸和20%-30%的油酸,营养均衡合理;花生油和芝麻油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相当,有35%-45%,易于人体吸收;菜籽油中含有45%的油酸和15%芥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利作用;橄榄油和茶油中含有75%-80%的油酸,红花籽油中含有约80%的亚油酸,有降低胆固醇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