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天添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22):207-211
目的探讨汽车造型姿态的内在规律,研究汽车造型姿态的认知属性。方法将姿态特征划分为特征结构层与特征表现层。以原型模式识别理论为指导,提取姿态特征,建立特征组。对21位专家被试进行了意象配对与语义抽取的调研,分析了汽车造型姿态的功能属性和语义词。结果研究确认的功能属性为,前后脸行为倾向为同向的状态表现为攻势的态势,前后脸行为倾向为异向的状态表现为均衡或御势的态势。另外,针对汽车造型姿态的4种状态,抽取了4组语义词,语义词分布的差异反映了态势属性的认知差异。结论不同状态下的姿态特征组存在认知差异,研究结果将能够为设计方案的处理增强指向性,并辅助与支持设计方案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造型的美学属性及其多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朱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18):25-29
目的研究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属性及其多向性的概念。方法对简化的SUV汽车造型正侧面线框模型按照单一美学属性的要求进行造型设计,且可采取造型处理手段被限定在有限的元操作之内,研究美学属性到造型表达的映射特点。结论单一美学属性在一定造型空间中表现出多向性的映射特点。美学属性及其多向性的概念为造型设计提供了更为结构化与网络化的设计空间,并为造型意象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可能,研究结论在造型设计评价与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Hyundai汽车造型的品牌属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柯善军  魏莹  成振波 《包装工程》2017,38(2):110-114
目的针对汽车造型开发过程中的品牌属性需求,以Hyundai品牌为例,进行汽车造型的品牌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师创意需求和消费者感性认知调研,寻找识别特色造型元素。然后收集Hyundai品牌的车型样本,建立样本造型的品牌属性评价矩阵;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特色造型元素和特征造型形式。结果分析显示,"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显著因素。结论最后通过该品牌其他车型样本测试,进一步验证"15度左右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Hyundai汽车的最显著的品牌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工程驱动的汽车造型特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治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12):141-144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中的工程驱动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用户大众对汽车造型特征的工程语义认知情况,用分析法对工程语义造型对象及其认知要素属性类型进行归类,结合案例研究验证工程驱动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作用。结果分析表明,体量类型属性的造型特征对工程语义表达的贡献最大,形面属性特征次之。结论工程语义是整体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造型设计的一个驱动来源,将工程驱动作为一个设计策略纳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体系中,是对汽车造型设计理论和应用的有用补充。  相似文献   

5.
面向汽车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方舟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6,37(20):30-34
目的简析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要素,探讨情感词语在汽车内饰造型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为内饰造型的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以中文语境下的情感分类方式为基础,对常用情感词语进行词义定位。通过多级筛选的方法,分析情感词语的认知一致性,及其与内饰造型的关联度,获得情感类别词语相似度。结果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构建了词义精准的内饰造型评价情感语义池。结论通过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能够将用户认知外显化,提供科学和结构化的评价依据,对设计造型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品造型情感类型与情感价值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6,37(20):1-8
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有效处理情感设计与用户认知的关系。方法项目研究以情感要素为情感类型的分析基础,以情感基准为情感价值的判定依据,提出满足用户情感期望的产品设计方法。情感模糊性和典型性是研究的难点。结论首先,以"特征-角色-语义"三要素为基础,研究造型特征、情感角色和情感语义,抽取产品造型情感的特征信息,获得产品情感要素集;研究情感类别与情感情境,确定产品造型情感类型;最后,研究情感评价基准、情感价值判定和设计迭代求解,提出满足用户情感期望的设计方法,帮助设计师有效处理情感设计与用户认知的关系。在情感要素完备性、情感价值判定与情感价值权衡方面取得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产品体验视角下的汽车造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景春晖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22):17-21
目的从体验角度探讨汽车造型评价。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视角下的多层次汽车造型评价模型,并将此模型与TOPSIS数学决策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种产品体验视角下的汽车造型设计评价方法。结论该方法从体验角度融合了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 ,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体验评价流程,并最终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已应用在了基于进化算法的计算机辅助生成汽车造型设计中,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此方法亦可独立应用于其他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评价中。  相似文献   

8.
马彧 《包装工程》2007,28(11):113-115
通过对汽车造型原始创作设计起始点的分类得出"原点"设计分为形态起始"原点"和情感起始"原点"2大类.阐述了汽车造型设计"原点"设计的方法.阐明了设计师在设计汽车造型时应对原创起始点形态系统关系进行分析,把各元素变化的分析结果用于汽车造型设计,这才是汽车造型设计之根本.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在汽车车身造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璐  付黎明 《包装工程》2008,29(3):161-163
文章从使用功能的价值分析、艺术功能的价值分析、车身结构工艺的价值分析、材料的价值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5种基本形式.同时从设计角度,对价值工程在汽车车身造型设计中的程序、步骤、方法等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探索,为汽车车身造型,提出了有价值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梁峭 《包装工程》2016,37(20):14-19
目的基于汽车造型要素,探讨用户的情感意象,并对两者的关联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情感意象特点,为造型要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汽车造型要素中的整车体量、车身形面、前脸图形为对象,通过认知实验获取用户情感意象,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获取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关联关系,以及探讨这种关系在设计中的意义。结论一方面,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紧密关联毋庸置疑,但是形面和图形相比体量有更突出的语义认知优势;另一方面,相比普通用户,专家用户由于专家知识的存在,对各造型要素的意象认知更丰富,但同时统一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域的汽车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虎 《包装工程》2012,33(4):47-50,63
为了设计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汽车,提出地域类信息是车型、比例、形态、色彩以及细节等的关键性设计依据。并根据汽车造型设计的前期信息框架对地域因素进行分析,详述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地域审美对汽车造型设计的各种影响以及相对应的设计发展趋势,指出系统、全面了解地域类信息能够明确设计方向,对把握汽车造型设计趋势,形成民族化的汽车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颖捷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18):82-85
目的 回溯设计的功能性本源,研究汽车功能性附加特征的造型设计。方法 采用汽车造型功能性附加特征的溯源、提取和比较方法,对功能性原型与附加特征进行语义获取与表征。构建基于功能性原型的附加特征设计流程,提出并归纳功能性原型转化造型附加特征的设计方法。结论 依功能性原型转化造型附加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C级行政用车实际案例,造型上凸显“运动感”,体现其动力的先进性,验证了理论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未来汽车造型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晏合敏  徐秋莹 《包装工程》2011,32(8):72-74,108
结合近年出现的概念车,具体分析新技术对车身总布置、底盘构造、车体结构、外部及内部空间的影响,未来生活方式会发生如何变化。另外当汽车设计步入"轻周期"时代,设计师在进行汽车设计时需遵循的三大设计原则:美观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这些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郭健宏  戴立玲 《包装工程》2011,32(14):50-53
通过对三维变形技术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探讨了三维变形技术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研究现状。论证了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同于现有汽车形态的三维变形技术,不仅缩短设计周期,而且还能为造型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车型设计和车厢内设计素材,弥补了现有汽车造型软件的不足,为汽车造型设计创新和未来汽车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治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20):50-53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运动感与形态特征之间的认知关系。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汽车造型运动感的起源与演变,结合汽车设计案例分析运动感的意象特性。结果分析表明,运动感造型特征与运动意象之间存在对比、激活和反馈关系。结论提出了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认知框架,可以为汽车造型运动感的生成和表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且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16.
李彦龙  张宇 《包装工程》2017,38(4):116-121
目的归纳总结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趋势,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近现代经典品牌的轿车造型为基础,提取各个年代轿车车身关键的部分侧视造型比例。通过整车视觉尺寸归一化的方法,分析经典品牌的某些车型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情况,以此来推测出今后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趋势。结论在人们对比例的审美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尽管不同品牌的轿车造型各不相同,但通过视觉尺寸归一化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总结出轿车侧视造型比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般性人物评价方法的汽车造型审美评价层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彦龙  高绍杰 《包装工程》2017,38(6):164-168
目的研究符合大众审美、对汽车销量有预见性的汽车造型审美评价理论。方法基于传统的汽车造型审美理论,将一般性人物评价方法的4个层次引入汽车造型审美评价理论,建立汽车造型审美评价的4个层次,即相貌、表情、气质和精神,并通过近年来的上市车型和部分概念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得出了基于一般性人物评价方法的汽车造型审美评价层次,能够较好地对车型进行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