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珠江流域多风险源传递过程衰变/放大效应,识别洪灾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和传递规律。基于灾害四因子学说,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并构建Markov链风险传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珠江流域造成洪灾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强降水和台风,其次是人口、经济等;②时间上,丰水年洪灾风险较大,枯水年洪灾风险较小,空间上,高风险区位于下游,低风险区位于上游,总体呈现东部大于西部的趋势;③同一个水资源区相邻年份洪灾风险跨等级转移可能性很小,空间上水系邻接的水资源区风险既有增强型传递,也有衰减型传递,风险状态传递不会越级传递。  相似文献   

2.
居民洪灾风险认知是其采取避难行动的重要依据。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对1 300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构建的棋盘模型为基础,厘清居民洪灾风险认知与避难行动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居民对洪灾风险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且随着年龄、学历、灾害经历等的增长而增长;居民采取的避难行动受其对洪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即依据政府发出的避难警报而采取避难行动的居民最多,依据洪灾危险性判断而采取避难行动的次之,依据降雨量判断而采取避难行动的最少。研究成果可为居民形成正确的洪灾风险认知提供参考,亦可为有关部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准确掌握洪水灾害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城市防灾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集成化洪水灾害风险指数对哈尔滨市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马尔科夫链对洪水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2010年哈尔滨市高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加,较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逐渐减少,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加,但变化较小。十年来整个市区内洪水灾害风险的高风险逐渐增加,整体风险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变化不一。各等级风险之间,中等风险和高风险转换较活跃,低风险和较低风险之间转换较稳定,而其它风险区与高风险之间转换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洪灾风险出发,介绍了洪灾风险转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风险转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有效实施洪水风险转移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同时建议对组成洪灾风险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今后的洪灾风险转移的实施,有效地降低减少风险,保障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需求,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开展京津冀地区洪灾风险评价研究。首先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个方面分析遴选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造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并利用GIS技术将多维指标映射为一维评判准则,建立京津冀地区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洪灾风险空间分布状况,实现京津冀洪灾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滦河、大清河及子牙河沿岸,特别是子牙河南支滏阳河上游、大清河南支河系上游以及白洋淀周边区域风险较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区局部区域风险较低,城乡防洪标准提高后,相应区域的洪灾风险等级进一步降低。洪灾风险计算方法和区划结果具有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洪灾风险区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我国浙江省作为研究区,以其县域作为基础的计算单元,从洪水灾害系统理论出发,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因子指标体系对宏观区域上的洪灾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的原理,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易损性、区域防灾力等要素选取了巧个风险评价指标,并为各风险因子及其基础指标分配了权重。根据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风险分级方法,对研究区的洪灾风险等级及风险类型做了定量化分析。经计算,浙江省高等级的洪灾风险集中分布于浙北的冲积平原区和浙东的沿海丘陵平原区,在浙西的金华衡州盆地也有高等级洪灾风险呈点状分布。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浙江省的洪水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更精细的尺度分析城市用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用水量数据建立了城市用水空间化模型,并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空间分布由“正东-正西”方向逐渐转变为“西北-东南”方向,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偏移;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尺度用水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区则分布在边缘地区;人口、综合供水能力、建成区面积与GDP反映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时空演变的主导因素,价格、产业结构与节水措施则为重要因素。应注重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协同发展,深化水价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与城市供水系统,改善居民用水行为,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洪灾频发的营口市为例,从承载体易损性和洪灾危险性的角度上选择年均降水量、GDP密度、人口密度、河网分布、坡度、绝对高程等指标建立多因子风险评价体系,采用Arc?GIS的空间叠加与分析功能生成营口市洪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从南到北营口市洪灾风险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地带性;盖州市中南部和鲅鱼圈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洪灾高风险区,大石桥市属于低风险区,其它地区均属于洪灾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是协调蓄滞洪区防洪与自身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综合考虑洪水危险度、暴露度及脆弱性的洪灾风险管理模式,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进行探讨,提出由洪灾风险确定最优道路建设方案的途径。鉴于蓄滞洪区内各类财产的空间分布不具规律性,导致洪灾损失随地貌随机变化的特点,需采用水动力模型计算出的淹没结果确定洪灾风险。在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应用表明,依据洪灾风险规划道路是必要的,它具有能够兼顾全局防洪的优越性。所得结论为,在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布设道路时,当道路方向与洪水演进主流方向呈90°,道路位置距分洪口门约10km左右,过流涵洞尺寸为3m时,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该方案下所产生的洪灾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洪灾风险表述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了洪灾风险的概念为不同强度洪水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洪灾损失分布和基于历史灾情数据两种计算方法,以黄河下游滩区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了洪灾风险,结果表明:滩区洪灾风险值为36.63亿元,受灾率为27.31%,该结果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3S技术的发展为区域洪水灾害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直观的表现手段,使洪水灾害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选择重庆市潼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与洪水灾害危险性相关较大的降雨、地形、水系、水库4个因素,建立了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潼南县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潼南县洪水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图。分布图显示,潼南县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普遍较高于其它地区,特别是琼江和涪江两岸地区危险性最高,占研究区面积29.25%;潼南县东北部、南部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相对于中部来说较低。总的来说,潼南县大多数地区处于较高危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山洪灾害特征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突变评价方法,确定该体系各层突变模型,计算出各子指标的风险突变级数及评价结果,实现了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以湖南省澧县涔水流域南支为例,验证了该套灾情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溃坝洪水风险受环境-荷载-人多种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将不同洪水要素(水深、流速)联合考虑,分析洪水致灾的危险性。运用HEC-RAS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溃坝洪水演进过程,从洪水到达时间、淹没范围等维度分析承载体的暴露度。针对人口分布与地理位置特征,基于人体失稳试验数据的统计规律、建筑物损毁标准进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提出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溃坝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和溃坝洪水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可用于评估水库大坝失事风险,划分溃坝淹没区人口风险等级,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和人口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是研究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结果可为区域洪涝灾害监督预测、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与规划提供依据。以河北武安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洪涝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灾害敏感性以及防减灾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经济投入水平等社会经济要素共9个评价指标,采用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得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分布整体呈现由中部、西南部高风险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河谷风险等级突出,洺河沿岸地区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地区;平原风险等级明显,平原区由于易出现洪水汇入,且敏感性强的特点,易出现洪涝灾害;农耕区域的风险等级要高于林草区域。通过历史灾情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武安市洪涝灾害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从灾害链的视角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可对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洪灾损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以系统探讨洪涝灾害以及衍生灾害的应对策略.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灾害链的定义,总结了洪涝灾害链的含义,重点阐述了灾害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概括了目前针对洪涝灾害链研究的断链减灾措施,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洪涝灾害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水灾害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防洪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由洪水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易损性和洪水灾害灾情组成的洪水灾害风险结构,在该风险结构基础上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展开为洪水灾害危险性分析,洪水灾害易损性分析,洪水灾害灾情分析和洪水灾害风险决策分析4个具有相互联系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水灾风险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根据水灾风险系统的定义以及水灾数据的特点,将水灾风险表达为年平均灾情损失与地形危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水灾风险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关联性并考虑地形因子,提出了基于数据场和阈值法的水灾风险等级评估法。以低湿地水灾多发区——洞庭湖地区的风险评估为例,以数据场来描述灾情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关联性,同时根据研究区水文站点的统计数据,用阈值法来描述地形因子对水灾风险的影响,并对二者进行综合,得到区域水灾综合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地对区域水灾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与表达,评估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寒区凌汛灾害的孕育、发生及演变与河道-堤防-泛区关联密切,凌汛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与防控至关重要。以凌汛灾害风险“识别-计算-评估-防控”为主线思路,从凌汛成因与凌汛灾害特征、河冰及凌汛洪水数值模型、河道凌汛灾害风险评估、凌汛期堤防险情与溃堤淹没风险评估、凌汛灾害风险防控措施等五个方面,综述寒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风险评估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链条效应及其驱动机制、河冰演变-凌汛壅水-堤防险情-泛区淹没风险链模型、河道凌汛壅水-堤防溃决-泛区淹没风险定量评估、堤防冻融险情演化动力机制及智能预测、凌汛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防控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凌汛灾害“四预”数字孪生平台等方面是凌汛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或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为寒区凌汛灾害风险的深入探究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