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唐代耀州窑、长沙窑、定窑以及北宋建窑瓷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研究其胎釉成分与显微胎釉结构,结果显示耀州窑化妆土成分与胎体相似,质地较为疏松。长沙窑化妆土中Al_2O_3含量普遍偏高,可能用到了其它含铝量较高的瓷土。不同的胎釉结构导致化妆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高铝低硅的胎和釉或化妆土的结合面上,会出现由钙长石晶丛构成的反应层,北方窑口以及南方的建窑,东张窑等较为多见,通过相图解释了反应层的形成机理。判断反应层与化妆土可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边界是否整齐来判断。取样四种瓷片样本较为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出化妆土→反应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化妆土及其在红坯体墙地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化妆土的函义、作用与种类。提出了化妆土的技术要求。以生产实际例子说明了化妆土在黄灰色墙面砖和红坯体无光釉地砖中的应用情况。详细论述了化妆土在上述坯体中应用的原料配比、化学组成及有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郭济桥 《中国陶瓷》2001,37(2):46-47
井径窑制作以白釉器为主,唐代多点彩装饰,金代多印花。井器以瓷枕最具特色,装饰手法多戳印划花。图案为姿态各异的鹿和牛。金代井器运销全国,以正定为中心,行销各地,记载很多,以海丰镇为中转站,出口海外,井陉窑地近邢窑、定窑。其西为山西平定窑,平定窑有可能与井陉窑同为一窑,从文献可见端倪,但平定窑资料尚未公布,此观点 有待进一步证实,井陉窑之此种地理位置是其发展的自然原因之一。井陉窑的兴衰也有其社会原因。井陉是太行八陉之一,金国对其管理很严格,井陉率先恢复瓷器生产,另外战乱也使邢、定两地工匠来到井陉,为井陉窑之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宋至金、元各代,享有盛誉的耀州窑青瓷,其胎与釉层之间的白色薄层是否化妆土层(即‘白衣’)的问题,一些专家和学者在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中有不同的看法。在《陶瓷装饰工艺材料——化妆土》(《河北陶瓷》1984年第1期)、《中国陶瓷史》(第326页)及《陕西铜川耀州窑》等文献的论述中,皆认为耀州青瓷胎体上施白色化妆土;而在《耀州青瓷“白衣”说质疑》一文的论述中,则认为“耀州窑是否采用化妆土却大可怀疑、宋代耀州窑瓷器‘白衣’的有无与化妆土没有关系”(《中国陶瓷》1984年第6期)。现就上述这两种看法,我试想借助多年  相似文献   

5.
陶瓷器珍珠地刻划花的技法始于唐代河南省的密县窑。陶瓷工匠吸取了同时期金银器上“錾花”的技法,把它移植到陶瓷装饰上,结合刻、划工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技法。陶瓷工匠借用“錾花”技法,根据陶瓷材料特有的性能,在陶瓷坯体半干之时罩上一层用“斑花石”制成的化妆土,再罩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使用竹木或金属制成的工具,在上面錾圈,刻、划花纹之后再罩  相似文献   

6.
专利信息     
正一种卫生陶瓷化妆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生陶瓷化妆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卫生陶瓷化妆土包括以下原料:钾长石、石英、辉沸石、高岭土、方解石、二氧化钛,本发明的卫生陶瓷化妆土具有良好的颜色遮盖、缺陷修补功能,耐火度高,白度高且均匀,具有优异的乳浊效果。  相似文献   

7.
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介绍定窑瓷器:“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质粗而色黄者价低。外有泪痕者是真。划花者最佳,素者亦好,绣花者次之。”按照他的说法,定窑瓷器装饰,除素面白瓷外,还有划花和所谓“绣花”。现在一般介绍定窑的装  相似文献   

8.
2017年~2018年,河北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宫廷用瓷,其中,有北宋汝窑瓷、金代定窑瓷、金代类汝瓷,其余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酱釉瓷以及绿釉瓷和黄釉瓷。通过汇总与分析,可将其来源分为战争掠夺、土贡、朝贡、宫廷购买等四种。而不同来源的瓷器在窑口、器型、用途上也有所不同。文章运用二重证据法,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探讨了太子城的性质以及金代宫廷用瓷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雯 《佛山陶瓷》2016,(11):15-18
本文以煅烧高岭土、高岭土、硅酸锆、钾长石、钠长石、坯面釉湿料等为原料,以膨胀系数相匹配为理论依据,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膨胀系数同坯体和面釉互相适合的化妆土。这种化妆土能适合快速烧成,并且制成瓷砖的热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0.
宋朝的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宋最大的贡献就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烧于五代,盛于宋、金,衰于元末。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宋时曲阳属定州辖,故称之为"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陶瓷上用的白颜料,制造难度大,原先多数是进口来的.近几年来,兄弟产区相继研制适用于本地区产品上装饰用的白颜料.我厂为在化妆土上进行丝印白花装饰,提高化妆土产品的声价,扩大市场销售,开展了白颜料的研制工作.历经近两年断断续续试验,初获成效.研制成功的丝印白颜料适于釉上、釉中、釉下装饰.白度达92%以上,超过进口英国的白颜料.丝印白花贴在化妆土餐具上,晶莹透亮,尤如碧玉上飘洒一层轻纱,含蓄生动,实为日用餐具之上品.现把研制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陈锦康、轻工业部张则天和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陈副馆长专程从北京赴河北曲阳县考察了曲阳定窑瓷厂。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定窑在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烧于五代,盛于宋、金,衰于元末。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宋时曲阳属定州辖,故称之为“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定窑产品以自瓷为主,即民间俗称为白定,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利用本地原料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炻器增白、高温釉下彩产品,确定了最佳增白化妆土、透明釉、调整剂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并采用“浸浴法”使化妆土满足了炻器产品批量生产的要求,使产品白度和釉面质量、釉下彩呈色效果满足了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陈信忠 《江西化工》2010,(2):125-128
本文主要探讨化妆土的膨胀系数对釉面砖变形的影响,研究配方组成中石英和长石的含量与化妆土膨胀系数的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石英和长石含量过大或过小导致坯釉膨胀系数不匹配,从而影响釉面砖外形;当石英含量30g,长石含量20g,能提高化妆土热膨胀系数,砖型的上凸程度减少,平整度得到最佳改善。  相似文献   

16.
平定窑在历史上有西窑之称,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部20余公里的柏井古村.笔者通过对古窑址的多次考察和对出土陶、瓷片的细致分析,了解到平定古窑是成熟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的古民窑之一,其胎质薄细均匀,装饰风格多样,施釉润泽亮丽,刀工拙朴大气,其现代刻花瓷工艺,以黑、白、棕为主要釉色,具有粗犷、自然、清新的本色,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展示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故有"中华陶艺奇葩、山西民间绝活"之美誉.重新评估平定窑的历史定位,对平定乃至山西陶瓷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云水瓷"又名"纹彩瓷",源于传统陶瓷之"铁流沙",盛行于宋金时期,是山西陶瓷艺人在唐代绞胎瓷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的一大创举,在收藏界被混称为"绞釉"。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所载"云釉、混釉",略同于此;在河北、河南等地亦被称为"墨流瓷、绞花瓷"等;在山西则以"绞化妆土"著称,主要分布在长治、朔州、平定等窑口。山西省博物院所陈列的金代"绞化妆土玉壶春瓶"出土于朔州窑,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做过"山西长治窑——绞化妆土玉壶春瓶"的介绍,只可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长约二十华里。历史上属定州管辖,故称之为定窑。定窑始于晚唐,经五代到北宋已达到很高水平。以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胎薄,釉色甜白,莹润而雅致,纹饰丰富而生动。明曹昭《格古要论》上讲:“定窑烧瓷以宋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定窑剔花艺术承载着定窑核心的文化信息,当代定窑剔花是继承历史基础上的发挥拓展。并不断丰富完善.赋予全新的文化命题和艺术理念,以造型结构的多元、构图的富丽规整和丰富的填白处理成为当代中高档陶瓷艺术品中的佼佼者,深受中上阶层消费者的青睐。无论在商业层面上还是在艺术层面上,当代定窑剔花都开创了一个广阔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20.
宜兴精陶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产品开发,从1982年起花一年多时间研制成功了新的精陶品种——化妆土精陶炻器。今年在广州春季交易会首次出样,与外商见面以后,一次性成交三十六万件。化妆土精陶炻器是用硬质精陶原料制作的精致的炻器。采取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二次烧成工艺技术,与其它产区生产的一次烧成炻器比较,具有吸水率低,抗冲击性能好,釉面硬度强,适应机械洗涤等优点。精陶炻器在每平方厘米6公斤的高压下蒸煮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