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汞污染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氯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用途广泛.据悉,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石法聚乙烯产能为1362万t/a,占总产能的76.5%.2009年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580万吨,占总产量的63.4%.目前,我国每吨聚氯乙烯消耗氯化汞触媒平均约1.2kg(以氯化汞的平均含量11%计),以2009年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580万吨计...  相似文献   

2.
合成氨和电石生产耗能均很高。目前我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每生产一吨合成氨大约消耗入炉煤焦1,281kg,电1,390度,蒸汽2,822kg,总能耗平均约1,584万大卡/吨氨,合成吨氨成本约340~360元左右。生产一吨电石大约消耗电3,450度,入炉焦1570kg,每吨电石成本约380—420元左右。合成氨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仅用气体,排放的造气炉渣没有利用。而电石生产能耗高的原因之一是只得产品电石,产生的炉气(以CO和H_2为主)放空,没有利用。据报导,西德莱茵河褐煤公司开发的专利采用褐煤和石灰石生产电石,同时付产电  相似文献   

3.
王勤 《上海化工》1990,(2):31-33
本厂氯乙烯生产装置系从日本引进的平衡氧氯化法沸腾床制氯乙烯生产技术,其设计能力为年产20万吨氯乙烯,采用乙烯、氧、氯气为基础原料。该装置的投产使我国氯乙烯总产量中使用石油乙烯氧氯化法的比例跃升到50%左有,迅速地改变了氯乙烯生产的原料路线,使耗电巨大的电石乙炔生产法受到限制,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发展了我国氯乙烯类聚合物工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烯P,O。磷按硫酸法粉黑酸钱钠线胎白炭檬矾午钦白柠苯红子轮抓乙烯聚氮乙烯氛碱400吨/日800吨/日1万吨/年13万吨/年2万吨/年2万吨/年2万吨/年合成氨以石油为原料30万吨/年电石乙烯法5~6万吨/年乙烯氯化法20万吨/年天然气乙炔法6万吨/年天然气或石油为原料10万吨以上/年金属阳极隔膜法5万吨以上/年联碱法18万吨以上/年块煤为原料8一10万吨/年粉煤为原料20~30万吨以 上/年烯粉胺钠线胎 白矾午乙钦苯红子轮配套小磷按重钙配套大磷按重钙硫.酸4万吨/年20~40万吨/年8万吨/年综合规模耗生胶起始规模起始规模起始规模起始规模1000万条/年1·…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我国(除台湾省外一以下同)PVC工业自1954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协助锦西化工总厂开始建成了年产能力为100吨的电石乙炔法中型试验厂试验成功后,锦西化工总厂于1958年建成年产3000吨的生产能力。随着北二化、上海天原、天化、大沽……等厂先后建成投产。在此之后电石乙炔法的中小型厂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到目前为止已有70余家厂子形成了近60万吨PVC生产能力。其主要原料仍为电石乙炔,1977年北二化引进8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法  相似文献   

6.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单体在我国目前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为了使乙炔能尽多地转化为氯乙烯(即提高乙炔转化率),一般在氯乙烯合成过程中采用原料气氯化氢过量5—10%,过量的氯化氢大多采用水洗填料塔除去,填料塔下水含酸控制在1%左右。然而水洗溶解损失氯乙烯也较高,如加以回收每吨聚氯乙烯树脂耗电石可降低10—12公斤,效益可观。现将我厂水洗填料塔回收氯乙烯装置及使用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国外聚氯乙烯工业发展很快,从技术经济上看,主要由于大部分企业完成了氯乙烯单体原料路线由电石乙炔向石油乙烯的转换,特别是乙烯氧氯化法的出现,使原料来源宽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估计1975年全世界聚氯乙烯产量将达1160万吨,1980年将达2050万吨。 在氯乙烯单体生产大型化专业化的同时,要求氯乙烯聚合能力与之相适应。目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溶解乙炔主要作为氧乙炔工艺的原料,用于金属焊接,切割等。使用溶解乙炔较传统的移动式浮筒发生乙炔可节省电石30~40%。全省每年用于乙炔发生器的电石约为5万吨,若改用溶解乙炔则可节省电石1.5万吨。电石系高能耗产品,每生产一吨电石约耗电3500度,这样每年可节电约5000万度。可见以溶解乙炔代替移动式浮筒发生乙炔其节能效果是可观的。而且有减少公害,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和焊接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定为节能产品被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氯乙烯是聚氯乙烯树脂的单体原料。为了逐步取代电石制取氯乙烯的工艺路线,从而节约耗电耗煤的电石,降低成本,以充沛的石油为原料,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聚氯乙烯树脂生产,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我厂于1970年初开始筹建由重油裂解制取氯乙烯的联合法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一套规模为10万吨/年的聚氯乙烯装置,如果采用气体净化组合吸收塔技术,每年可获得浓度为30%以上的盐酸8000~22000吨,减少氯乙烯损失100~300吨,合计节约资金约230万~650万元/年,同时消除了4万~12万吨/年的废水排放。这一技术已在国内多家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成功应  相似文献   

11.
凌大琦 《山西化工》1991,(1):6-9,26
电石乙炔化工是煤化工的一个分支。山西省目前具有电石生产能力约为50万吨/年。1989年电石产量为3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但是省内年耗用的电石不足8万吨,年约有总产量3/4,即20多万吨销往外省。据省技术经济中心通报,生产电石每度电可创利税约0.2元,生产聚氯乙烯每度电可创利税1~2元,加工成塑料PVC制品可创利税3~5元。可见加工再加工,不但增值再增值,还可创利再创  相似文献   

12.
二、聚氯乙烯生产过程自动化聚氯乙烯是塑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氯乙烯树脂最初是用电石乙炔为原料气与氯化氢作用合成,而后用电石乙炔和二氯乙烷合并法及乳液聚合生产聚氯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单体的原料则由电石乙炔转向石油乙炔或裂介混合气乙烯、乙炔以及石油乙烯等。而到六十年代,由于氧氯化法的氯乙烯生产大量发展,便大幅度的转向以石油为原料。与此同时,氯乙烯单体生产和  相似文献   

13.
国内通讯     
云南化工厂2万t/a离子膜法烧碱通过鉴定云南化工厂原采用水银法生产烧碱,产生严重污染。该厂1988年引进80年代先进的离子膜法技术,建成2万t/a生产装置。试产证明,该装置的产品纯度高,质量好;电耗低,无污染。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与水银法相比,吨碱的原料消耗下降100kg(每吨100%NaOH耗原盐1540kg),耗电少1500kW·b,达到80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东的电石炉是中小型开敞式电石炉,热损失大,耗电高。1984年最好的电耗是每吨3600度左右,最差的达到每吨4700度,与国内(每吨3000度)外的先进水平比较相差很远,因此我省的电石生产节电的潜力很大。根据我们下厂了解到的情况,对电石生产降低电耗的途径谈谈我们的几点  相似文献   

15.
乙炔曾是一种较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它可生产橡胶、合成纤维、塑料、粘合剂、及有机化学品等。60年代,由于石油化工的飞速发展,价廉的烯烃把乙炔排挤出了有机合成领域,如氯乙烯的生产最初是用电石(碳化钙)法制取乙炔来合成的,但现大多已用乙烯来生产。1983年美国氯乙烯产量为320万吨,其中用乙炔生产的仅占4—5%,其余  相似文献   

16.
<正> 台湾省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生产,开始于1957年,由台湾塑料公司(FPC)在高雄市建成日产4吨规模的生产厂。其后根据市场需要,逐步扩建到日产900吨的规模,另外华夏海湾塑料公司、太洋塑料公司和国泰塑料公司也相继建厂投入生产。1973年四个公司扩充的产量达到30万吨/年。1977年FPC和国泰扩建完成后,全部产量达到41.14万吨/年。1979年FPC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进口乙烯价格的降低以及乙烯原料来源的多元化,2020~2022年,国内将新增150万吨/年乙烯法聚氯乙烯(PVC)产能。未来两年乙烯法PVC扩产项目增加,其中包括烟台万华利用丙烷裂解制取乙烯和丙烯进而投建的40万吨/年乙烯法PVC装置,以及青岛海湾化学二期40万吨/年和华谊钦州40万吨/年乙烯法PVC项目等。此前以进口乙烯和二氯乙烷、氯乙烯单体为原料的国内乙烯法PVC企业,受原料高成本和国内资源能源分布的限制,年产能约478万吨,仅占PVC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石法氯乙烯合成原料气净化及混合冷冻脱水工艺的特点及不足之处。通过对原装置的生产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氯乙烯合成冷冻脱水工艺的改进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为了逐步取代从电石法制取氯乙烯的工艺路线,从而节约耗电耗煤的电石,降低成本,以丰富的石油为原料,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我厂于1970年初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建由重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随着聚氯乙烯生产的发展,所排三废将会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电石乙炔法,除有氯乙烯和高沸点残液污染外,还有汞、电石渣的污染。据了解,在聚氯乙烯生产中,含汞污水排放量为20吨/吨产品。其中含汞10ppm,含氯化氢3%,废汞触媒排放量为2公斤/吨产品。其中含氯化汞2~6%。氯乙烯尾气排放量为40米~3/吨产品。其中氯乙烯10~15%,乙炔5%。按年产量一万吨计算跑失氯乙烯约124吨。聚合釜出料后,釜内残留氯乙烯,有的厂采用开盖投料,将氯乙烯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