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d_(60)Al_(15)Cu_(10)Co_(10)Fe_5大块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模浇铸法制得直径4.0mm、长60mm圆柱状Nd60Al15Cu10Co10Fe5大块非晶样品。样品的非晶性经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证实。采用示差扫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了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Nd60Al15Cu10Co10Fe5非晶态合金的约化玻璃温度Trg=0.60,说明合金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Kissinger方法求得非晶态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根据熔化焓对Nd60Al15Cu10Co10Fe5合金深过冷液相与稳定晶相间的吉布斯自由能差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Nd60Al15Cu10Co10Fe5合金深过冷液相与稳定晶相间的吉布斯自由能差,ΔG,在过冷液相区小于2kJ/mol,表明过冷液相的晶化驱动力很小,过冷液相区内的晶相形核具有较大的热垒。  相似文献   

2.
采用铜模浇铸法制得直径4.0mm,长60mm圆柱状Nd60Al15Cu10Co10Fe5大块非晶样品,样品的非晶性经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证实。采用示差扫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了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Nd60Al15Cu10Co10Fe5非晶态合金的约化玻璃温度Trg=0.60,说明合金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Kissinger方法求得非晶态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根据熔化焓对Nd  相似文献   

3.
Zr65Al7.5Cu17.5Ni10大块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晶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直接水淬法成功制备直径5mm球状Zr65Al7.5Cu17.5Ni10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检验证明样品完全为非晶态。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分析了Zr65Al7.5Cu17.5Ni1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利用Kissinger方程求得Zr65Al7.5Cu17.5Ni10非晶合金的晶化表观激活能。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Zr65Al7.5Cu17.5Ni1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是按下面的次序进行的,非晶态合金→体心立方晶相Zr2(Ni,Al)+非晶相→体心立方相Zr2(Ni,Al)+体心立方相Zr2(Cu,Al)。  相似文献   

4.
快速凝固Al Fe Cu V Si Ni Ce Zr合金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CuFe 和AlFeVSi 两个合金系为基础, 对合金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 组成了AlFeCuVSiNiCeZr 合金。对超音速气体雾化快速凝固的上述合金粉末进行的研究表明, 新的合金中同时形成原来两个合金系中的析出相; 在< 61 μm 的粉末中, 没有发现第三种析出相。热分析试验和400 ℃热处理试样的X 射线衍射结果, 证明该合金中的析出相在400 ℃以下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快速凝固Al—Fe—Cu—V—Si—Ni—Ce—Zr合金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Cu-Fe和Al-Fe-V-Si两个全金系为基础,对合金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组成了Al-Fe-Cu-V-Si-Ni-Ce-Zr合金。对超音速气体雾化凝固的上述合金粉末进行的研究表明,新的合金中同时形成原来两个合金系中的析出相;在〈61μm的粉末中,没有发现第三种析出相。热分解试验和400℃热处理试样的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该合金中的析出相在400℃以下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e对AlCuFeCr准晶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e能提高AlCuFeCr合金的硬度,加入适量的Ce可细化晶粒;而且固液界面的生长方式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改变,使合金凝固形貌表现出由胞状晶向胞状枝晶再向树枝晶转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在不互溶的Fe-Cu二元系的富Fe端和富Fe端和Cu端,分别制备出bcc和fcc结构的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用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溶质原子含量等因素对Fe-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Cu端形成的f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F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富Fe端形成的b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Cu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用磁性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和X射线衍射对淬火态Fe—28Al合金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从B2区淬火后沿晶粒边界可有第二相析出,已初步确定它是Fe和Al的碳化物Fe_3AlC_x(k相).  相似文献   

9.
用磁性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和X射线衍射对淬火态Fe—28Al合金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从B2区淬火后沿晶粒边界可有第二相析出,已初步确定它是Fe和Al的碳化物Fe_3AlC_x(k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压技术把Al70CuFe10Cr12准晶合金粉与碳钢复合,在热压过程中准晶合金与碳钢发生扩散反应,使得在碳钢表面形成了上过渡层与合金层组成的梯度层。研究了该梯度层的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发现过渡层主要由α-Fe和FeAl相组成。合金层从里向外由Al-Cu-Fe-Cr系复杂化合物和十次准晶相组成。整个梯度层的硬度HV由250到1250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文献[1]曾对金属玻璃(Fe_(1-x)Co_x),_(78)Si_(10)B_(12)的晶化,作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指出初期晶化相为相应晶态Fe_(1-x)Co_x的室温平衡相.本工作将在验证这一结论的基础上,研究初期晶化对一定磁场强度下磁化强度(定场磁化)的影响。 一、样品和实验方法 成分为(Fe_(1-x)Co_x)_(78)Si_(10)B_(12)(x=0.1,0.5,0.7,1)的合金用单辊快淬法制成截面为~1×0.3mm的金属玻璃窄带,用示差扫描热分析法测定其晶化温度T_(cr)(升温速率10℃/min)分别为505,490,440和420℃.磁性试样在石英管式炉中依次进行退火,退火温度T_a=350-500℃,除了x=0.7的样品在T_a≥450℃退火10min外,T_a≤450℃退火20min,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TherehavebeenanumberofinvestigationsonthepropertyoftheamorphousalloysinceDuwezandhiscoworkerspreparedamorphousalloysdirectlyfromtheliquidstateintheearly1960s〔1〕.Ithasbeendeclaredthattheamorphousalloyhasexcellentmechanical,physicalandch…  相似文献   

13.
何正明  卢国荣  苏昉  文峰  沈保根 《金属学报》1995,31(15):129-134
本文测量了经不同温度和时间真空退火的非晶合金带Nd_xB_(20-x)Fe_(78)Cu_(0.3)Co_(1.7)(x=0.1,2,3,4,5),在1kHz交流电下的磁化曲线,发现含少量Nd的非晶合金带在晶化温度附近真空退火后、起始导磁率减小,饱和场增大,使材料从软磁性向硬磁性转化;随着Nd含量的增加,这种转化重明显.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观察及电子衍射分析表明,材料在初期晶化时能析出颗粒大小为5-100nm的针状纳米晶,且随着Nd含量增加,针状纳米晶的数量增多,这一现象与材料磁性测量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郑世才 《无损检测》2000,22(4):182-188
正确识别射线照片上的影象、判断影象所代表的缺陷性质的基础之一是具有一定的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从而掌握主要的缺陷类型、形态及产生规律 ,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很难正确识别缺陷影象。本讲简要介绍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有关知识 ,它应是进一步学习的索引。1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1 .1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固态金属通常为多晶体结构 ,即由许多不同位向的小晶体组成。这些小晶体呈不规则的颗粒状 ,称为晶粒 ,晶粒之间的交界面称为晶界。晶体内原子在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排列 ,晶界处原子呈无序排列(图 4- 1 )。描述晶体中原子空间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第五讲 评片技术(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世才 《无损检测》2000,22(5):229-236
1 缺陷识别概述正确地识别射线照片上的影象 ,判断影象所代表的缺陷性质的基础是 :(1 )具有一定的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掌握缺陷的可能形式和发生规律。(2 )识别影象和判断缺陷性质的丰富经验。(3)必须了解射线照相过程 ,特别是透照的具体布置 ,以分析影象的形成和变化特点。总之 ,对工件的材料、工艺知识掌握得越多 ,对工件射线照相过程了解得越清楚 ,具有的经验越丰富 ,就越容易正确地识别射线照片上的缺陷影象。在上述基础上 ,可根据影象的几何形状、黑度分布及位置对射线照片上的影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不同性质的缺陷具有不同的几何形…  相似文献   

16.
The microstructure of Nd_(34)Fe_(60)O_6 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Auger electron multiprobe,X-ray diffraction,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esand thermomagnetic analyses.It is found that the equilibrium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iscomposed of a Nd_2Fe_(17) matrix,an oxygen-containing Nd-rich phase anda Nd-Fe-O ternary ferromagnetic phase (referred to T_1).This phase forms via aperitectic reaction between Nd_2Fe_(17) and Nd-rich phase at 840 ℃.Its composition isaround Nd_(36)Fe_(54)O_(10),and Curie temperature 180℃.The X-ray diffraction peaks can beindexed on a tetragonal cell with lattice parameter of a=0.771nm and c=2.228nm.Thisstable phase is believed to be transformed from the metastable phase (A_1) in Nd-Febinary system as a result of oxygen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7.
Al(001)、Al(110)、Al(111)面表面能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采用超晶胞模型,计算了Al(001)、Al(110)、Al(111)面的表面能.计算表明,Al(001)面的表面能为0.87 eV,Al(110)面为1.07 eV,Al(111)面为0.76 eV.分析了表面能差异与表面电荷平均面密度的关系,表面原子层和次表面原子层的电荷面密度在s,p轨道上重新分布.表面原子层电荷密度越大,表面能越低.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和计算值比较吻合.   相似文献   

18.
林维正 《无损检测》2002,24(11):478-483
6 冲击振动法检测混凝土质量[4]冲击振动法利用小钢球冲击混凝土作为声源 ,通过被测混凝土传播 ,有纵波、横波和表面波 ,且这些波遇到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等 (图 5 )。这些波被宽带换能器接收 ,利用谱分析方法 ,找出被接收信号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冲击能量大、冲击源简单 ,对测试环境 (如混凝土表面的平整程度和耦合情况等 )要求不高 ,因而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方法 ,在国内外受到重视。(a)对砼表面冲击 引起的球面波(b)底面反射后的  波的传播图 5 冲击振动法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6 .1 冲击时间的理论计算某一点由于另外一…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isochronal annealing on the positron annihilation of glassy Bi_(1.6) Pb_(0.4) Sr_(1.9)Ca_2Cu_(3.1)O_y(BPSCCO)have been reported.It is shown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influencesobviously the positron annihi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PSCCO.A maximum is found inthe region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in curves of mean lifetime and peak/wing ratio,one of Doppler Iineshape parameter,with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bulk lifetime ofpositron annihilation in the glassy state i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rystalline one.Positronannihilation spectroscopy could be used for studying structure of glassy BPSCCO andits change with hea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正> 本工作是在电子显微镜内原位加热的同时,观察α-Pd_(80)Si_(20)的氧化过程及其对晶化的影响。 用双喷制备的试样安装在JEM-200CX电子显微镜的加热台上,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加热,并对氧化过程进行原位观察。试样室的真空度保持在~10~(-5)Pa,然后将原位观察过的试样,在Auger谱仪中用Ar~+离子对试样表面逐层剥离,以分析成分随深度的变化。为了对比,试样也在Auger谱仪中(真空度~10~(-7)Pa)进行加热,观察表面层成分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