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地勘察查明,巴鹤公路K169+600~K169+800段岩质边坡整体稳定,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为路基左侧上方边坡危岩失稳破坏问题。在详细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等基础上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建议,具有实际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膨胀特性软岩边坡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珲一级公路敦化至延吉段12标段内K111+300~K111+750大挖方段(挖深达21m)边坡为强风化、强膨胀特性的软岩,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结合现场勘测地质资料和延吉盆地几处滑坡工程实例,采取了锚管桩、预应力锚索、框架粱复合支护方案,对开挖边坡进行了综合处理,同时,也开创了预应力锚索在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边坡特殊防护处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以资兴高速K21段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借助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研究段边坡的开挖和支护过程,对各阶段的稳定性、位移、应力等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验证了开挖、支护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边坡加固的安全性,研究了边坡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扰动开挖破坏了边坡原有的应力分布,导致岩体产生裂隙损伤和变形,并逐渐扩张,弱化岩体和层面自身的强度。同时,边坡开挖,直接破坏了边坡原有的连续受力体系,由于软弱层面的抗剪强度较低,从而导致岩层沿开挖揭露的软弱层面整体下滑。锚索框架一方面通过对坡体的位移的控制作用,增加坡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预应力锚索把层状岩体锚固在一起,使得各层之间摩阻力增大,内应力和挠度大为减少,大大提高了层面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4.
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安徽膨胀土层的胀缩特性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说明这种土层具有胀缩、裂隙及超固结的特性。结合本地区于六七十年代开挖而相隔数十年以后发生的几个典型滑坡,从土层埋藏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治理的实践,分析了膨胀土开挖边坡的滑坡成因、滑动面形态特征及滑坡治理效果。并就膨胀土地区的开挖边坡中与稳定性有关的几个问题:抗剪强度和强度衰减软化、开挖边坡设计及滑坡治理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深开挖路堑边坡易发生滑坡,滑坡治理设计参数用实验方法不易获得。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深开挖路堑边坡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lope,根据极限平衡法,采用不同本构模型进行路堑边坡设计参数反演,并对所得到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土的黏聚力对边坡安全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依托平阿高速公路反倾顺层高边坡,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开挖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开挖后的边坡稳定性较好,仅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而第三次开挖后的边坡逐渐失稳,最终形成滑坡.反倾顺层高边坡会因倾倒破坏的不断发展而最终出现整体滑移面,坡体内滑移面形成以后,坡体内的塑性区不再继续发展,仅位移继续增大.通过边坡失稳滑移时的位移差值,可判断滑移面的具体位置.在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抗滑桩、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加固.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反倾顺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的8月,四川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强降雨作用下形成了大量滑坡,观音滩滑坡便是其中之一。滑坡自形成以来持续发生变形,对坡脚处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滑坡体的方量为8.1万m~3,为小型顺层滑坡,滑坡体平面形态呈舌形;滑坡表面变形明显,滑坡后缘、侧壁及中后部发育7条折线型裂缝。在天然、暴雨以及地震工况下,选取典型剖面建立计算模型,采用SLOPE/W软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及地震工况下滑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541和1.072,二者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滑坡安全系数为1.019,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工程现场地质调查与稳定性计算分析,观音滩滑坡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边坡开挖产生临空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加剧了滑坡变形,降雨作用导致边坡失稳,其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  相似文献   

8.
逆倾岩层边坡稳定性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型试验,分析了海州露天煤矿南帮E10区段边坡随露天矿开挖的应力变化和岩移特征,阐明了太平中部三号断层对该边坡区段稳定性控制作用,揭示了边坡岩移机理和潜在滑坡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1#滑坡(K120+085~K120+169)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沿线区存在很 多因修建公路引发的工程滑坡问题,然后采用边坡稳定性FLAC/Slope分析软件,对滑坡滑动前、后工况下稳定 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滑移后的后缘坡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剪应变率云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动 后的后缘坡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又形成了新的滑坡体。  相似文献   

10.
岩体失稳是岩体边坡变形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岩体工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应用VC++编译平台,利用VC++的封装性、继承性、可操作性和编程界面可视化的优点,编制了利用圆弧法、平面滑动法、楔形体法、SARMA法计算岩体边坡安全系数的windows应用程序;同时编制了带有帮助文档的安装版,这对解决岩石边坡稳定计算问题和预测岩体滑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K剖面法在黄腊石滑坡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K剖面法在黄腊石滑坡中的应用情况。K剖面法全称“反射系数法电法勘探”,简称“K剖面法”,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孙经荣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提出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解释方法。黄腊石滑坡,位于三峡水库区巴东县城以东2km处的长江北岸,距三峡大坝坝址66km。由于规模较大,且距三峡坝址较近,又有复活现象,因此,被列为三峡库区近坝库段三大不稳定滑坡之一。实践表明K剖面法尤其对崩坡积滑坡的勘探有效,而且可以获得较完整的、宏观的有关滑坡地质结构的物性资料,这一点其它勘探方法是不可能具有的。  相似文献   

12.
综合物探方法在泰井高速公路滑坡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是一种自然灾害。本文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以及瞬态瑞雷波法三者结合的物探方法对泰井高速公路某处的滑坡进行了勘察。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有效确定滑坡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埋深,提高资料的解释精度。该项研究成果对滑坡地带附近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采用极限平衡法与降雨渗流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江西里仁—龙南段某典型高路堑边坡,利用岩土仿真软件GeoStudio建立模型,研究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坡积土路堑边坡失稳破环的形态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进行,边坡中地下水位从坡脚处开始抬升,边坡坡脚处容易产生“小弧”滑动破坏; 土体体积含水量的增加使得基质吸力下降,从而降低土体强度和边坡的安全系数,且基质吸力与安全系数的下降幅度基本同步; 降雨强度对边坡的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小雨阶段,安全系数降幅较缓,而暴雨阶段,安全系数降幅加剧,降幅达24.4%; 在强降雨条件下,滑面基质吸力大部分丧失,失稳边坡发生了从整体失稳向局部失稳、从深层失稳向浅层失稳的转变,即强降雨是浅层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堰塞坝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失稳体堵塞河流而形成的天然坝体。我国是堰塞坝的高发区,在作者统计的全世界范围内堰塞坝案例中,发生在我国的高达758例,占比59%。近年来,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气候灾害(台风、暴雨、融雪等)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严重威胁所在流域的生命财产安全。崩滑碎屑体堵江形成的堰塞坝通常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溃决程度大、溃决速度快,容易形成巨型洪灾,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更大危害。首先简要总结了一般堰塞坝堵江研究,阐明了崩滑型堰塞坝成坝特点。然后分析崩滑碎屑体运动及破碎机理和碎屑体堵江成坝机理研究,明确了颗粒破碎和水流条件对坝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稳定性的作用。崩滑碎屑体堵江通常有3种成坝模式:滑入型、爬高型和折返型,不同类型堰塞坝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堰塞坝的稳定性与坝体关键特征参数(几何形态、坝体结构和物质组成)密切相关,而坝体特征参数又主要由崩滑体在运移过程中碰撞破碎和入河堵江时的固液耦合作用共同决定。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结合物源性质、边坡地形、河谷及水流条件,本文提出了成坝影响因素与堰塞坝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思路,以便建立基于坝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坝体特征预测模型。本研究的开展可为堰塞坝形成前坝体特征的事先预测以及堰塞坝形成后坝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峡库区典型浮托型推移式滑坡——云阳凉水井滑坡地质特征,建立计算模型和计算工况,采用强度折减法运用FLAC3D求解稳定系数,计算成果与传递系数法较符合;结合条块自身稳定系数变化量,用剪应变增量分析滑坡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特征:滑坡在长江高水位下稳定性最差;水位下降时前缘的变形大,降雨时后缘变形较大,该滑坡类型为浮托型推移式滑坡。  相似文献   

16.
Transient pore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short intense rainfall process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shallow landslide occurrence. Using GIS technology, we carry out the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 stability analysis in response to transient pore pressure bymeans of transient and unsaturated rainfall infiltration modeling. A case study isperformed on the shallow landslide stability analysis in Hong Kong.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ached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on the tempo-spatial behavior and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stability response and pore pressure response to typical rainfall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including landslidestability respons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lopes with different hydraulic properties,antecedent rainfall and landslide stability, and the nature of pore pressure response time.These studies might give us an important insight into landslide tringgering mechanisman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in response to rainfall, and provide systematic informationand evidences for effective risk assessment and warning system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7.
吉家河滑坡变形实时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吉家河滑坡的实地考察,制定滑坡变形实时监测方案,在滑坡体上设置10个地表变形监测点,并设置3个钻孔用于滑坡深部变形监测,在钻孔底部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用于对滑坡内部孔隙水压力的监测.通过为期14个月的监测及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说明吉家河滑坡由南向东向左旋转变形,变形量不大,整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的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量分析地震力和滑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以地震加速度作为反映地震荷载的主要因素,以德昌、米易滑坡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滑坡的动力学分析,并运用GEO-SLOPE软件模拟了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机制,研究了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