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烟叶主要化学指标与其感官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关联度分析法,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其感官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总氮、烟碱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正相关;糖/碱比、总糖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负相关;对糖/碱比等反映烤烟质量的品质指标以往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中一些质量观念需修正;总氮、烟碱含量也是较为重要的化学指标,其中,总氮含量对香气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烟碱含量对劲头的影响最为显著.灰色关联分析用于烟叶质量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鄂西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鄂西南烟叶主产区咸丰、兴山、宣恩的烤烟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及两糖差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淀粉则相反;烟碱与余味和刺激性、总氮与余味、杂气、刺激性和评吸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钾与香气质呈显著正相关,氯则相反。钾对香气量也有正面影响;烟碱对香气量和评吸总分、总氮对香气质均有较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3.
烤烟外观质量的评价延伸指标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GB 2635-1992《烤烟》规定的外观品级因素之外实际常用的评价延伸指标与内在品质的关系,以湖南、陕西、四川、内蒙古、辽宁、山东6个省(自治区)共1 10份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烟叶光泽、弹性、细腻度3项外观因素与内在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光泽、细腻度与烟叶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烟碱、总氮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②光泽与杂气、余味、刺激性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细腻度与香气质、杂气、余味、刺激性及评吸总分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③总体上弹性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弱,光泽、细腻度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强,光泽和细腻度可以作为外观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遵义烟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明确遵义烟叶化学成分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根据取样代表性原则,在遵义10县(市)采集上部烟叶样品68份,对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和化学成分检测。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评吸质量与总糖、还原糖、淀粉、糖碱比、钾氯比、施木克值、糖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氯、挥发碱呈显著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反映了总糖、还原糖、糖碱比、糖氮比与香气质、余味、杂气、刺激性得分、评吸总分的正相关性;总植物碱、总氮、挥发碱与香气质、余味、杂气、刺激性得分、评吸总分的负相关性;钾、钾氯比与香气量、余味得分的正相关性,氯与香气量、余味得分的负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糖、总植物碱、糖氮比、氮碱比对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均有较大的正向直接效应,总氮、糖碱比、施木克值对各评吸指标均有较大的负向直接效应。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遵义上部烟叶糖组分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含量将有利于提高烤烟的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平县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罗平县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中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和硫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烟叶烟碱和总挥发性碱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壤条件下,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土壤有效镁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黄壤条件下,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新积土条件下,土壤有效硼含量与烟叶还原糖、糖碱比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烟叶烟碱、总挥发性碱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两糖差呈显著负相关。罗平烟叶在1 600~1 800 m的海拔高度范围以及黄壤条件下的烟叶化学成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单料烟主流烟气HCN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料烟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与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HCN的含量。结果表明,单料烟主流烟气中HCN的释放量与其烟叶中的总氮、烟碱和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主流烟气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烟叶原料常规化学成分与主流烟气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测定了全国26个烟叶产区的6个品种和进口烤烟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氯、总钾和总氮)含量、卷烟烟气成分释放量(总粒相物、烟碱、水分、焦油和一氧化碳)和抽吸口数,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①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烟气总粒相物、烟碱和焦油与烟叶烟碱、总钾和总氮含量呈显著相关;烟气一氧化碳与烟叶烟碱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抽吸口数与总糖、还原糖和总钾呈显著相关。②偏相关分析表明,烟气总粒相物、烟碱和焦油仅与烟叶烟碱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烟气一氧化碳和抽吸口数与总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对烟气总粒相物、烟碱和焦油起主要作用的是烟叶烟碱含量,其次是钾含量,总氮则主要是通过烟碱的间接作用产生影响;烟气一氧化碳主要受烟叶总钾含量的影响;还原糖主要通过总糖的间接作用对抽吸口数造成影响。烟叶中烟碱和总钾含量对烟气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6,(6):38-40
为了研究河南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对河南烤烟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和评吸,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总糖含量与余味呈显著正相关,还原糖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总氮、烟碱含量与劲头呈显著正相关,钾、有机钾含量与燃烧性呈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总糖、总氮、香气质、香气量可以作为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相关性分析中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水平,以5个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上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了其常规化学成分特征和质量风格特色,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浓香型产区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具有中糖、适碱、高钾和糖碱比适宜的特征。②上部烟叶浓香型风格显著,以焦甜香、干草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焦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③上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较透发,稍有枯焦气和木质气,微有生青气和青杂气;烟气较细腻、较柔和、较圆润;稍有刺激性和干燥感,余味较净较舒适。④总氮和糖碱比对正甜香有显著影响,烟碱、还原糖和糖碱比对焦甜香有显著影响,糖碱比对焦香、浓香型、香气状态和浓度有显著影响,烟碱和钾对劲头有显著影响,钾对香气质、柔和程度、圆润感有显著影响,总糖和氯对透发性有显著影响,总氮和钾对枯焦气有显著影响,还原糖对刺激性有显著影响,烟碱对干燥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皖南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皖南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和感官品质的关系,对皖南烟区9个县(区)的119份烤烟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感官品质进行了整体描述统计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皖南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基本在优质烟叶要求的适宜化学成分范围内;②感官评吸得分、焦甜感与总糖、还原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糖/总植物碱、氮碱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烟碱、总氮、钾、氯和施木克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③烤烟烟叶焦甜感与感官评吸得分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2018—2019年207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香型区域烟叶水溶性糖组分含量及其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烤烟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占总糖的比例均值分别为46.43%、48.15%、2.29%、3.13%。(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区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焦甜焦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清甜蜜甜香型区;(3)各香型区烤烟水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占比特点为: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果糖、葡萄糖含量高,麦芽糖含量适中,葡萄糖占比高;焦甜焦香型果糖、葡萄糖含量低,麦芽糖含量高,麦芽糖占比高;焦甜醇甜香型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含量低;清甜蜜甜香型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低,果糖含量高,果糖占比高,蔗糖占比低。(4)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与烟气浓度呈负相关;果糖含量与香气质和杂气呈正相关,与劲头呈负相关;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与香型风格凸显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浓香型产区洛阳中部烟叶的120份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常规化学指标与浓香型彰显度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总植物碱的含量在2.0%~2.5%、钾含量在1.6%以上、糖碱比在10左右、钾氯比在5~7、氮碱比在0.7左右时浓香型风格彰显度较高。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风格彰显度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回归模型,分析了风格指标和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出浓香型彰显度与总植物碱和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氯、钾氯比、氮碱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烤烟上部叶片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烤烟上部叶片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全国8个主产烟区122份B2F烟叶样品为材料,对样品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总糖、还原糖与身份、平衡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度、含梗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植物碱、总氮与成熟度、含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身份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感官质量各个指标与平衡含水率、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烟叶成熟度、身份、叶片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较为密切,烟叶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源晒红烟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源晒红烟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主栽晒红烟品种"万毛3号"为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与留叶数的栽培试验,对晒红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香气成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和留叶数增加,万毛3号的产量和产值上升,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增加,烟叶的烟碱、钾含量显著上升,糖含量显著下降;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显著升高,多种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产物和茄酮含量上升。留叶数增多,烟叶糖和钾含量显著升高,烟碱、总氮含量下降;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和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苯丙氨酸类转化产物和棕色化产物含量显著上升。综合分析,在施氮15 kg/667 m2、留叶18片处理下,烟叶的产量较高,品质较优,感官质量评价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烟叶柔韧性与内在品质的关系,优化烤烟外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6个生态二级区上部和中部不同质量梯度烟叶样品,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研究了烟叶柔韧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柔韧性区域差异明显,渝东南烟叶柔韧性好,豫西、湘南烟叶次之,而滇东和豫中地区烟叶总体一般。烟叶柔韧性分值与还原糖、总糖含量,糖碱比值和两糖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烟叶柔韧性分值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干燥感、回甜感等感官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发现,部分地区柔韧性对还原糖含量、香气质和感官综合品质分值变异的贡献率大于其他外观指标。烟叶柔韧性能够较好地表征内在品质,可用于优化烤烟外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湖北典型生态区烤烟质量风格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了利川、宣恩、咸丰、兴山和房县5个产烟县(市)的12个试点,于2011-2013年连续3年测定了烤烟的产值、上等烟比例、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个县(市)烤烟的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产值和留叶数与施氮量和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上等烟比例与基肥中的施氮量和施磷量呈显著正相关。香气质与总糖、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烟碱呈显著负相关。香气量与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而与氮碱比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县(市)烤烟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感官质量各具特色。利川、宣恩和咸丰烤烟具有武陵山地烟草本香和坚果香味,兴山和房县烤烟具有秦巴山地烟草本香和豆香香味。  相似文献   

17.
种植海拔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及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为探讨种植海拔高度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测定了在相同的土壤基质、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施肥方案和农艺措施条件下于湘西北石门县与慈利县200~1200m海拔高度盆栽的烤烟品种新K326和云烟87初烤烟叶C3F的石油醚提取物总量、总烟碱、还原糖、总氮、氯和钾含量。结果表明:①海拔与烤烟石油醚提取物总量显著正相关(P<0.05);②海拔与烤烟总烟碱及总氮含量负相关,新K326和云烟87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③海拔与烤烟还原糖和糖碱比值均正相关,新K326和云烟87分别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④海拔对初烤烟叶钾含量和氯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适当提高烤烟种植的海拔高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香气量,并使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更加协调,从而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间香型烟叶特色彰显度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对国内不同中间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派生值与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进行了简单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烟碱和钾氯比与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两糖比、蛋白质、氮碱比、氯、总氮和糖碱比与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烟碱、总氮、氯、蛋白质和糖碱比直接影响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两糖比主要间接影响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氮碱比和钾氯比对中间香型特色彰显度的影响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