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棘孢木霉T-6对烟草促生及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抗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防菌防治土传病害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棘孢木霉T-6对烟草促生和抗病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6对烟草黑胫病菌、烟草根黑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49.62%、59.23%;温室盆栽条件下,棘孢木霉T-6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45%和75.14%。棘孢木霉T-6处理后提高了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棘孢木霉T-6处理的烟株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棘孢木霉T-6能够促进烟株生长和提高烟草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抗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两种烟草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的现状,利用生防真菌棘孢木霉MX菌株和产紫青霉Q2菌株分别与植物诱抗剂氨基寡糖素进行组合,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其分别在两种病害胁迫下的抗病效果。结果表明,产紫青霉Q2和棘孢木霉MX对烟草黑胫病菌和根黑腐病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发酵滤液能有效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与氨基寡糖素组合后能够更好地促进烟草幼苗的生长,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65%以上,能显著提高发病烟草中防御酶PAL、SOD、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5种烟草重要土传病原菌的五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筛选5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不同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多重PCR体系进行优化,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并对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测试,验证其实用性。【结果】根据青枯病菌fliC基因、立枯病菌RPB2基因、根腐病菌COI基因以及根黑腐病菌TE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结合已报道的黑胫病菌parA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5种烟草土传病害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反应体系(25μL):Sf1/Sr1、Ff1/Fr1、Pf1/Pr1每条引物分别0.3μL,Rf1/Rr1每条引物各1.8μL,TBf1/TBr1每条引物各1μL,2×PCR Mix 12.5μL,退火温度为58℃,灵敏度可达到100 pg/μ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烟草黑胫病菌隶属于卵菌纲疫霉属。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烟草黑胫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较大进步。本文总结了烟草黑胫病菌在病原菌起源和分类命名、全基因组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烟草黑胫病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烟草黑胫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和烟草分子抗黑胫病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烟草根黑腐菌与其它近缘真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设计PCR检测引物TbF/TbR,并通过对各菌株基因组DNA扩增验证其特异性;以接种10倍浓度梯度的根黑腐菌孢子的土壤DNA为模板,建立土壤烟草根黑腐菌real-time PCR检测的标准曲线,得出每个反应体系中分生孢子数目的对数(x)和对应的Ct值(y)之间呈线性关系:y=-1.5373x+24.955,R2=0.9909(P < 0.01)。通过对5块烟田土壤烟草根黑腐菌检测和烟田烟草根黑腐病的调查,证实上述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土壤中烟草根黑腐菌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6.
烟草根茎病害的识别与防治:这一类病害也可以说是土传病害,主要是黑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多种病害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有些烟田没有坚持轮作和施肥不当,在某些烟区危害又严重起来了,例如河南、安徽、山东、湖南等烟区的不少地块又发生严重的黑胫病;根结线虫病在河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江西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生理小种及其分布,在江西省主要烟区采集烟草黑胫病病株样品80个,从中分离纯化出28个烟草黑胫病菌株。采用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鉴别寄主和TTZ培养基颜色反应两种方法鉴定其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28个菌株对烟草品种L8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对N.nesophila无致病力,在TTZ培养基中皆呈现红色反应,表明其皆为1号生理小种。推测江西烟区烟草黑胫病为害病原菌主要为烟草黑胫病菌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8.
套种大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烟田套种大蒜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别是烟田土壤中烟草根茎病菌的数量及对烟叶内在品质影响,在龙岩烟区开展了套种大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烟叶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田套种大蒜能明显减少烟田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特别是减少烟草青枯菌和黑胫病菌数量,而增加烟田放线菌数量。套种大蒜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烟叶评吸质量无明显负面影响。在烟草根茎病严重的局部烟田可通过套种大蒜控制该类病害的发生与危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烟叶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  黑胫病为烟草常见土传病害,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病原菌便会侵染烟株导致发病。  目的  研究感染黑胫病前后烟株根际土壤、发病茎秆以及病健交界茎秆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方法  以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和茎秆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结果  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较健康烟株丰富度增加,但多样性略有降低;发病烟株茎秆发病部位和病健交界部位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健康烟株均有增加,发病茎秆病健交界部位增幅显著。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为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且在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中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性差异。茎秆样品中变形菌门与蓝细菌门为优势菌门,病健交界茎秆中2者的相对丰度与健康茎秆和发病茎秆存在显著性差异。属水平上,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中主要菌属为Candidatus_sol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所有茎秆样品中优势菌属为蓝细菌(norank_c_Cyanobacteria)和劳尔氏菌属(Ralstonia),病健交界茎秆中蓝细菌相对丰度与健康茎秆和发病茎秆差异显著。  结论  感染黑胫病后烟株各部位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青枯病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表明烟草黑胫病与青枯病存在混合发生的情况。因此在对烟草黑胫病防治的同时也需加强青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进行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块茎基部创伤接种法鉴定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致病力。根据黑胫病菌菌株接种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202后的AUDPC (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数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划分为I、Ⅱ、Ⅲ 3种致病型。3种致病型病原菌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强、中、弱致病特性。7个抗性烟草品种对不同致病型黑胫病菌表现出抗性差异,革新3号对3种致病型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菌株对烟草主要病害的抑制效果,利用半叶法、对峙平板法和抑菌圈法研究了Bm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利用抗生素诱导筛选抗药性标记菌株,研究其在烟草根际土壤和叶面上的定殖规律;同时制备了生防菌发酵液制剂,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m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分别为88.4%和74.3%;Bm无菌发酵上清液对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7.5%,对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03 mm。抗药性菌株Bm-rif生长性状与野生型无差异。室内定殖试验结果显示,Bm-rif稳定定殖菌量在非灭菌土壤中为0.04×105 cfu/g,在灭菌土壤中为0.47×105 cfu/g,均显著高于叶面定殖菌量;接种TMV-GFP前24 h叶面喷施发酵液对TMV初侵染的抑制率为44.04%。菌株发酵液稀释后喷淋烟株茎基部,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8.09%和51.02%。因此,Bm具有抑菌活性且能在烟草根际土壤中有效定殖,具有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烟草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提供菌株资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洛阳地区烟草根际土壤样品中的优势拮抗放线菌,平板对峙培养法与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放线菌菌株的拮抗作用,16S rDNA分析鉴定菌株种类。结果表明: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纯化获得108个放线菌单菌落,其中22株对瓜果腐霉、烟草疫霉、尖孢镰刀菌的至少一种有拮抗作用,菌株SA74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大于50 %。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金黄垂直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verticillatus)。   相似文献   

13.
烟草内生细菌对烟草病害的拮抗和防治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烟草内生细菌进行了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试验,获得了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好防效的内生细菌菌株118、57、93等,其防效分别达69.23%、61.53%和65.38%。其中118菌株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几种主要的烟草病害的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烟草疫霉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且对烟草有促生效果,鲜重增产率为13.10%。  相似文献   

14.
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根际细菌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云南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等地13份烟田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得到753株根际细菌.通过对黑胫病病原(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的平板拮抗筛选,共得到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根际细菌97株,用细菌悬液浸泡烟草种子,通过测定烟草种子发芽率和对烟草苗期的促生作用,选出有较好促生作用的细菌19株,再进行温室盆栽测定,选出对烟草黑胫病有防病促生作用的根际细菌6株,分别编号为RB-1、R4、RB-42、RB-59、RB-78、RB-89.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从明胶、几丁质培养基和从根表上分离到的细菌,其防病促生作用的机率较高.在防治苗期黑胫病的温室试验中,RB-42和RB-89菌株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2.22%和37.78%.通过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初步的鉴定,RB-42、RB-78、RB-89鉴定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R4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套成本低廉、简单快速的分离检测土壤青枯病菌的方法,采用半选择性培养基(PCCG)和PCR技术相结合,从白肋烟栽培土壤中分离鉴定出12个菌株,并分析了这12个菌株的ITS序列 .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2个菌株ITS序列与青枯病菌同源性最高,达到92.6%,该方法适合于土壤中青枯病菌的分离鉴定.Hayward的青枯病菌生化型鉴定结果表明,这12个菌株均为生化型Ⅲ.  相似文献   

16.
从福建、河南、安徽、云南、湖北采集了烟草根际土样100份,用几丁质选择培养基法共分离出产几丁质酶菌株62株,其中真菌32株、细菌22株、放线菌8株。通过透明圈法和还原糖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链霉菌属(Streplomycessp)产几丁质酶活性最高。并测定了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其中菌株9-1-1、9-2-1和19-2-1对黑胫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菌株9-1-1的抑菌效果最好,而这3种菌株对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因此,菌株9-1-1有开发成为生防制剂用于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