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RI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进行了研究,确定湿干比1:1,配水时间3h,负荷1.5-3.0m^3/m^2·d时,试验效果较好。在进水COD浓度小于300mg/L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0%1:2上,硫酸盐去除率44%以上,色度去除率50%以上,但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升高,COD、硫酸盐、色度等去除率缓慢下降,当COD浓度超出2500mg/L时,系统的生物降解作用消失,仅存单独的机械过滤。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快速渗滤技术净化河道微污染水,渗滤柱内介质分别为不同厚度的火山岩、粗砂、铁矿砂和直径不等的砾石.粗砂滤柱出水水质NH3-N在0.05mg/L以下,TN在lmg/L以下,CODcr在(15~40)mg/L范围,TP在0.1 mg/L以下,叶绿素a在2mg/L以下;砾石滤柱出水水质NH3-N在0.05mg/以下,TN在1.5 mg/L以下,CODcr在35 mg/L左右,TP在0.1mg/L以下,叶绿素a在(1~5)mg/L范围.粗砂滤柱与砾石滤柱对微污染水的去除效率基本相同,但砾石滤柱渗透系数与粗砂滤柱相比.大了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地表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净化微污染地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三家店水库下游的京永引水渠旁建立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开展了不同季节三家店水库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65%,去除率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降低,但是变化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CODMn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在低温季节,CODMn的去除率明显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而NH+4N受温度和渗透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其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60%。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CODMn和NH+4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该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行,但为保证净化效果,需要适当减小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众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对主要污染元素氮、磷、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和去除过程,以及净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此外,还分别介绍了CRI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总结了不同滤料、温度、配水方式对系统净化效率的影响和目前国内对CRI系统的强化和改良进展。针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CRI系统应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攻关重点为硝态氮的强化去除,并对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不小于1m/d的条件下,CRI系统对服务区生活污水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其对SS、COD_(Cr)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4%、91.12%和84.34%;处理出水中SS、COD_(Cr)和NH_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25mg/L、25.7mg/L、4.32mg/L。 相似文献
7.
8.
9.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湿地结构、湿地植物的配置、湿地基质的选择等.本文针对粗砂填料基质与土壤渗滤系统在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去除污染物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了解给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HLR) of a 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 used in treating domestic sewage,the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was employed in the SW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LR and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When the wetting-drying ratio(R WD) was 1.0,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increased by(13.6 ± 0.3)% for NH3-N,(20.7 ± 1.1)% for TN,(18.6 ± 0.4)% for TP,(12.2 ± 0.5)% for BOD,(10.1 ± 0.3)% for COD, and(36.2 ± 1.2)% for SS, compared with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under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mode.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LR. The effluent quality met The Reuse of Urban Recycling Water 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Scenic Environment Use(GB/T 18921-2002)even when the HLR was as high as 10 cm/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 the quantity of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of NH3-N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 WD. For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of TP, BOD, and C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under different R WD s. The suggested R WD was 1.0.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pretreatment and SWIS to the pollutant removal was examined, and more than 80% removal of NH3-N, TN, TP, COD, and BOD occurred in the SWIS. 相似文献
14.
渗渠取水是一种传统的取水方式,其产水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影响渗渠产水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河床床面冲淤变化对渗渠产水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比较清水、浑水试验时的渗渠产水量,说明河床床面冲淤变化对渗渠产水量的影响,提出设计渗渠时应尽量将渗渠布置在水力条件良好的河段。本项研究成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总结长江上游高浊度原水处理工艺设计经验和修编《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91),对川渝地区数座城市的供水企业进行了调研。长江上游干流(含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浊度每年有数十天在1 000 NTU以上,数天在3 000 NTU以上,并有上1万NTU的情况,属多沙高浊度水体。近20年设计的高浊度水给水工程多采用两级混凝沉淀工艺流程,运行效果良好。对多沙高浊度原水给水工程的取水、絮凝、沉淀和排泥的形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