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催化》2010,(3):63-63
<正>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壳牌粉煤气化高水气比改造低水气比变换工艺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成果以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国产催化剂替代进口高水气比催化剂,对高水气比变换工艺实施改造,既节省蒸汽用量,又减少了工艺冷凝液的处理量,避免了反硫化,实现了耐硫变换工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壳牌粉煤气化原料气中的CO含量高达60%以上,为避免变换工段发生甲烷化副反应,设计大都采用高水气比变换工艺。但该工艺存在蒸汽消耗高、有毒可燃气体泄漏、催化剂失活快和操作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2.
任怀斌 《中氮肥》2005,(6):45-46
我公司“18·30”工程新装置于2000年9月正式投料生产,并很快达到设计能力。此装置CO变换工序选用的是钴钼耐硫中低低变换工艺,其流程为:由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序送来的3·7 MPa、217±1℃、水气比1·46的粗原料气,经煤气分离器除去所夹带的水滴、雾珠后进入一变炉换热器,升温至250±5℃再进入一变炉进行CO变换反应,出口气CO含量<6%。通过几年对钴钼耐硫中低低变换工艺的实践和对高水汽条件下钴钼耐硫变换工艺认识的深入,陆续对变换系统进行了一些改造,工艺操作上也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将我公司变换系统改造情况做一小结。1…  相似文献   

3.
耐硫变换技术是在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将原料气中的CO转化为H2,以满足下游装置对合成气中H2/CO比的要求。和传统变换技术相比,耐硫变换技术具有流程简单、耐硫及节能等特点。现代煤化工呈现气化技术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特点,耐硫变换技术既要适应不同的气化技术,又要满足不同产品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耐硫变换催化剂及耐硫变换工艺的特点,探讨了针对不同气化技术及产品对应耐硫变换工艺的选择,并对近年来耐硫变换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耐硫变换技术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化法将烃或煤转化成合成气是个极复杂的课题。许多公开文献及专利均介绍过原料的来源和特性,如煤、重渣油、生物燃料、废气或天然气以及气化工艺、净化步骤、合成气转化工艺以及最终产品。本文讨论将CO转化成合成气,不考虑所用的工艺和碳原料。将不同的CO转化工艺即酸性气变换(SGS)和脱硫气变换工艺加以比较,介绍一种新型酸性气变换催化剂——ShiftMax 82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新建或改扩建的化肥厂及制氢装置多选用以煤原料,采用技术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或干粉煤加压气化工艺。这些工艺流程的特点是所制的粗合成气具有高压、高汽气比、高CO、高硫等特点,且变换催化剂运行温度较低,要求变换催化剂在高压、高汽气比、高CO、高硫的条件下有较高的活性、高的抗水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河南开祥化工有限公司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化工企业,煤气化选用Shel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其中CO变换装置采用2炉部分变换工艺流程,而且第2变换炉又分为上、下段。由于变换装置是与Shell粉煤气化炉配套,根据初步设计,2台变换炉均采用高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即在  相似文献   

7.
《气体净化》2010,10(2):21-22
航天粉煤气化工艺耐硫变换技术研讨会日前在青岛举行。专家指出,耐硫变换技术是目前粉煤气化工艺能否成功用于合成氨或甲醇生产的关键,粉煤气化应优先选定节能型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同时,催化剂性能与装填量是变换反应床层温度控制的重要环节。借鉴这一思路,壳牌粉煤气化工艺和航天粉煤气化工艺的耐硫变换难题已有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硫烟煤取代重油制合成气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exaco气化、Shell气化和CFB气化技术进行了比较 ,并就Texaco气化工艺流程和气化压力的选择等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Texaco气化气的变换、脱硫、脱碳和精炼等技术 ,建议在4 0MPa条件下 ,以高硫烟煤为原料 ,采用Texaco激冷流程进行气化 ,耐硫变换催化剂进行CO变换 ,NHD法脱硫脱碳 ,低温变换串甲烷化法精炼 ,并推荐了以高硫烟煤取代重油为原料制氨、氢气和甲醇等产品的技术改造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汪家铭 《大氮肥》2014,(2):131-131
为了更好地解决粉煤航天炉HT—L气化、西门子GSP气化等粉煤气化中出现的“双高”(即高浓度CO和高水气比含量)原料气变换反应推动力大、易发生甲烷化副反应、催化剂床层易超温等难题,青岛联信催化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成功开发了粉煤气化“双高”原料气耐硫变换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根据QDB-04型催化剂在各企业的应用数据,研究了原料气中的CO含量和水气比对变换反应深度、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催化剂反硫化的影响,分析了QDB-04型催化剂对不同气化工艺制取的不同水气比原料气的适应性。针对高CO含量、高水气比原料气变换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废热锅炉+两段低水气比耐硫变换专利技术和分层进气的反应器专利技术,稳定了变换操作,显著降低了蒸汽用量,确保装置连续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1.
河南开祥化工有限公司运用青岛联信化学有限公司开发的粉煤气化——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制甲醇工艺的装置,自2008年7月1日在河南开祥公司一次开车成功至今,已平稳运行1个多月,且节能优势明显,证明壳牌粉煤气化工艺气采用低水气比变换流程进行甲醇生产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填补了高一氧化碳(CO)含量合成气在低水气比变换工艺条件下制甲醇的国际空白,为高碳氢比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开辟了一条节能、环保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2.
岳帮贤 《大氮肥》2002,25(1):65-69
合成氨以硬质沥青为原料,采用德士古气化、耐硫催化剂CO变换、林德低温甲醇洗和低温注氮洗净化及托普索氨合成工艺,尿素采用意大利斯那姆氨汽提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艺关键是使用耐硫变换催化剂 ,使气化后的含硫工艺气不经脱硫而直接进行变换。国外BASF、UCI及Topse公司在研究并已出售Co -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耐硫变换催化剂发展趋势是 :添加新型助剂 ,提高催化剂的耐低硫 ,耐毒及抗氧能力 ,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 ,降低催化剂生产成本。介绍了Mo、K2 CO3 及TiO2 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回顾了耐硫变换工艺的开发过程,论述了新工艺的独特优越性能,列举几种主要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理性能与工业上使用条件;介绍托普索公司开发的SSK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上适用的工艺参数;并对国产耐硫变换催化剂在煤加压与煤常压气化制合成氨原料气实际应用的工艺条件进行说明与讨论,期望今后耐硫变换新工艺在工业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QDB-04型催化剂在“航天气化”耐硫变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QDB-04型催化剂在濮阳龙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气化"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制甲醇装置中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对于粉煤气化高CO原料气和高水/气比原料气,选用QDB-04型催化剂,采用控制反应水/气比和床层入口温度等措施来控制床层热点温度的办法是可行的;在装置运行期间,第一变换炉入口水/气比为0.30~0.38,入口温度200℃~245℃,床层热点温度不超过450℃,装置运行平稳,无甲烷化副反应发生,满足合成甲醇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模拟工业装置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原料气中CO和H2S含量、温度和水气比等因素对耐硫变换催化剂COS转化活性和甲硫醇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气中CO和H2S含量较高时,会有甲硫醇生成,且其生成量随着CO和H2S含量增加而增加;受平衡的影响,原料气中H2S含量升高时,COS转化率降低;增加反应温度,可以提高COS的氢解反应活性,并减少甲硫醇的生成,但不利于COS的水解反应。水气比具有提高COS转化活性并减少甲硫醇生成的双重作用:水气比较低时,其值从0增加到0.2,COS转化率从89.65%增加到97.82%,表明COS的水解反应比氢解反应更容易进行;当水气比为0.3时,反应后的尾气中只有微量甲硫醇生成,当水气比大于0.4时,反应后几乎无甲硫醇生成。  相似文献   

17.
合成原料气的净化是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工序,原料气微量(CO+CO2)超高将导致氨合成催化剂中毒而无法运行。目前我国以煤为原料固定层气化的大多数中小氮肥厂采用铜洗法脱除微量(CO+CO2)。传统的铜洗法是一种较为落后的净化工艺,存在着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麻烦而物耗高、又是生产中的主要环境污染源等缺点。随着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的开发和精脱硫技术的发展,近期中小氮肥厂在原料气净化中相继出现联产甲醇、甲烷化、  相似文献   

18.
张金华 《小氮肥》2014,(8):13-15
<正>0前言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头煤化工公司)以煤为原料经过气化、气体净化后合成甲醇,净化装置变换汽提系统主要作用为处理CO变换单元低温工艺冷凝液,将工艺冷凝液中的NH3汽提出去,保证气化外排水中NH3含量达标。由于冷凝液中溶有NH3,H2S,CO2等气体和煤中其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变换冷凝液汽提系统腐蚀特别严重,对下游硫回收装置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给现场安全生产和环保排放造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钼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560℃附近时甲烷化活性最高。在此温度下研究了空速、原料气中H2S、H2O、CO2、CH4、H2/CO等浓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气中H2S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活性;H2O的加入促进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进行但抑制了甲烷化反应,因此CO转化率虽没有下降但甲烷化效率却有所降低;添加CH4对甲烷化反应没有明显影响,而添加CO2则明显抑制了甲烷的生成。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进一步对各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为耐硫甲烷化工艺条件优化及催化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汤霞槐 《中氮肥》2009,(3):33-34
0引言 以煤、焦或天然气、石油等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由于制气原料主要是碳或含碳化合物,因此经制气和CO变换后,原料工艺气中含有CO、CO2、H2S等对合成氨有害的杂质(以CO2含量最高),必须除去。我公司采用的是碳酸丙烯酯(简称碳丙,英文缩写为PC)脱碳技术,利用PC这一极性有机溶剂对CO2、H2S等酸性气体的特殊亲和力来选择性脱除变换气中的酸性组分,属于典型的物理过程。现将该脱碳工艺在我公司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