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供给情况及短板,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创新“工学交替、多方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证融通、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双带头人引领、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建设一支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高校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对人才的建设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对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新工科"的途径,提出了基于CDID工程教育模式对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校青年教师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亟待改革。高职“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新的证书评价体系,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高职“1+X”证书制度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结合“1+X”证书制度对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探讨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与“1+X”证书制度之间的融通关系,提出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服务学生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课程教学课程有机结合,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有机结合,建立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分别通过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三个步骤给出建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  相似文献   

4.
洪亮  刘成武  黄键 《机电技术》2014,(1):137-140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汽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实施。文中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一种在创新思维指导下能满足企业需求、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型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并从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技术变革,对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南航金城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共建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举措。以期为相关院校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借鉴,培养出产教高度契合的满足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对新能源汽车的人才需求及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从课程建设、综合性实践教学及创新性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能源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原则,该课题的研究对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与需求,如何更好地培养真正吻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在课程体系、师资、协同育人平台、机制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校企(地)多方优势,产教深度融合,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企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双向流动作为途径,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以“共建·共享·共融”为目标,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前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类型对接学生生源现实,培养目标对接产业行业,培养过程对接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高等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编写教材、实施授课过程中,往往更重视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授,特别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本人基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经验,就"质安课程"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设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智能制造新背景下,职业院校通过组建专业群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需求。课程是实现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本文以“一专多能”为主线,提出了“纵向可发展+横向可迁移”的职业能力培养思路,构建了“底层共享保融通、中层分立显特色,顶层互选育多能”的课程体系。借助活页式教材、校企深度融合等措施可有效促进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背景驱动下,要求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产学结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而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当中,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明显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传统专业的升级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知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的多层级递进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探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融合度有限、实践教学覆盖面不广、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提出结合STEM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创业环境平台搭建、课程体系构建、丰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催生了工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将人们带入万物智联的时代,即“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时代,颠覆着人们长期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对行业发展和车辆智能化相关人才短缺问题,有必要改进车辆工程传统课程体系。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传统、实习基地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培养目标、建立评价机制、增加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和开设“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等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作为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首,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本文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背景下,首先充分调研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需求,遴选合适岗位,确定知识、技能、素养要求,随后结合新能源汽车“1+X”技能等级要求,设计面向不同生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最后提出“双引一培”、“数智赋能”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及专业课授课方式,以期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历史重任。由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属于新型发展专业,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困境,提出TOP模式下“1+2+3+4”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思路,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设方法,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对汽修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探讨了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重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三教”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专业课的实训课题,提升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构建以证书为落脚点的育、训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政府搭建平台,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的“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外,引入了既熟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深谙企业生产实践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政府的支持、调控与指导下,对接高校和企业,四方联合打造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藩篱,解决了产教“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了学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与专业建设规划为切入视角,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进行简要阐述,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定位,以吉林省汽车市场为例,提出在传统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改革措施。以紧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为核心,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科学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建设,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与专业建设规划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新、课程体系改革滞后、证书体系不清、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提出了“213”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完善“1+X”证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全面系统强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发展对技艺精湛、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