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藻类的研究在古生物学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保存在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藻类化石。“苏联古藻类”这部著作共包括两大部分:(1)震旦纪藻类;(2)寒武纪与奥陶纪藻类。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是研究古杯类和古藻类方面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些不同地区制造的外观相似古陶瓷的化学组成,并借助于 Bayes 准则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方法,获得了区分这些瓷器产地的关键组分以及判别函数,为外观酷似历史名瓷的断源提供了又一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描述的志留纪杯甲鱼(Cyathaspida)化石,不仅代表杯甲鱼在中国的第一次发现,而且在东亚也是如此,因为关于东亚志留纪鱼化石的研究,以往还是一个空白区。南京的标本系江苏省地质局地质陈列馆孙进才同志,于1956年采自南京城东约二十余公里的坟头村附近,其层位属坟头羣的上部,共生化石以三叶虫Coronocephalus rex(Grabau),腕足类Eospirifer tingi(Grabau),瓣鳃类Orthonota perlata Barranda 等为代表。关于杯甲鱼被发现的生物地层学意义,在“中国古生代鱼类化石新知”一文中已简要  相似文献   

4.
生物全息律是全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全息律在古植物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而,本文首先概述了生物全息律和泛胚论.此外,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全息性作了比较全面地阐述。对于生物全息律在植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首次提出叶相特征的全息分析方法。并以此种方法对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作了大胆尝试;对整个植物界的演化趋势的全息性,也作了初步探索。作者还首次揭示了古植物的泛胚性。最后,对植物全息胚的发育性、滞育性、生长性、重演性、镶嵌性、调整性及其在古植物学中的应用作了简单论述。古植物学与全息生物学的交叉,必将导致全息古植物学的诞生。生物全息律在古植物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陆相盆地中沉积岩类、动植物化石的化学成分受沉积时的古环境气候控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和化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在明显区别 ,因此运用地球化学指标来反演古环境气候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对反映中、新生代全球气候演化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包括稀土元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并以四川盆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中、晚侏罗世恐龙骨骼化石化学成分特点指出 ,该盆地侏罗纪时总体属温湿气候环境 ,但晚侏罗世恐龙骨骼化石中反映高温环境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喜温湿气候型元素 (如 Ba,Cs,Rb,Sc,Hf,Zr Co,Cr)亏损、暗示陆地植被吸附量和粘土矿物吸附作用的 K+含量变低、以及反映干旱气候的 Ca含量明显增加 ,这些特征揭示 :自晚侏罗世开始 ,盆地环境气候具有从潮湿向偏干旱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增强骨骼动画运动细节的关键帧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人体骨骼运动细节的表达,提出了基于关键帧分类的虚拟人运动插值方法.此方法以人体骨骼间夹角为动作特征,在运动捕获数据的关键帧基础上,将关键帧集合根据其运动特性的不同划分为3类:普通关键帧、变速关键帧、摆动关键帧.在插值阶段依据关键帧类型分别采用线性插值、二次多项式插值和三次多项式插值计算中间帧,最终获得反应运动细节的关键帧动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最终合成的人体动画中较好地模拟手臂摆动和变速运动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7.
陕西秦岭海槽晚石炭世三里峡生物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东段陕西旬阳三里峡生物礁是一个发育较好的近南北向展布的石碳纪堤礁,该生物礁的造礁功能比较复杂,在礁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造礁作用方式,礁体内生物相对单调,主要为有孔虫,藻类,腕足类及介形类等,它组成Dasycladaceae-Cynophyta群落及Foraminifera-Cyanophyta群落。在礁的形成过程中有4个方向的演化序列,它们构成礁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生物定殖,障积式造礁及包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安徽巢县等地第四纪沉积中哺乳动物化石群同属淮河过渡区中的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根据性状接引原则的论点,淮河过渡区这一生物地理分异具重要演化、生物迁移和古生态意义。自然史工程的主要内容指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相邻生物区及过渡生物区中亲近种的长期接触导致了新种(或新亚种)的产生。对生物系统分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气流纺纱杯滑移面上质点运动原理,本文提出在纺纱杯滑移面上运动的纤维经历了贴附、滑移、凝聚这三个阶段的新看法。在讨论滑移阶段纤维微元体的受力后,证明了纤维微元体象质点一样,受离心惯性力的作用在纺纱杯滑移面上作运动,其方向沿纺纱杯内锥面的母线,由小直径指向大直径,直至凝聚槽为止。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纺纱杯滑移面上的纤维运动和纤维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
我院碳酸盐岩研究室教师张廷山,因在古生态学(古埋藏学与古环境,志留纪生物礁古生态等)工作方面成绩突出,1991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IBC)及美国传记  相似文献   

11.
胶济铁路黄土堆积的化石地层材料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配合胶济铁路复线建设,对沿线黄土堆积中的20处脊椎动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调查,并对20世纪20年代的3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进行了复查,据此划分了沿线第四纪地层.通过对这些化石地层材料进行报道,供区域第四系研究之参考.这些材料是:全新世黄土堆积中的北京斑鹿和化层,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的诺氏古菱齿象、古菱齿象、披毛犀、梅氏四不像鹿、原始牛、牛、盘羊和安氏鸵鸟;中更新世黄土堆积中的剑齿象、古菱齿象、中国犀、猪、?大斑鹿、葛氏斑鹿、扁骨大角鹿、肿骨大角鹿、短角水牛和山东绵羊.  相似文献   

12.
华北式铝土矿REE总量为441.43~1085.34(10~(-6)),LREE/HREE为2.67~6.64;山西式铁矿REE为300.08×10~(-?),LREE/HREE为1.4~4.6。两者具有不甚明显的Eu亏损,LREE略富集,且分馏程度不大。组成模式极为相似。但矿层底板中奥陶统石灰岩REE为14.735×10~(-?),LREE/HREE为2.326,Eu,Ce均无异常,这与华北式铝土矿稀土元素组成模式迥然不同,而与五台山隆起之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系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极为相似。这表明,华北式铝土矿(含山西式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古风化壳的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及变质岩系。成矿模式为古风化壳经红土化阶段—迁移就位沉积成矿阶段—表生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生物骨骼系统三维CAD实体模型的高效快速重建方法,以人体下肢骨骼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三种建模思路建立了基于解剖学的精细三维实体模型。该模型表面光滑,曲线流畅,满足后续有限元分析要求。对三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采用Solid-works、Rhinoceros重建的骨骼具有简单控制线,整体较佳,Geomagic环境下的建模效率较高,且对于具有复杂曲面特征的骨骼或组织快速重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生物标志物作为地质时期生物体的"遗迹",是研究古生物(植被)与古环境的良好指标。生物标志物保存于各种自然载体中,能够用于揭示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以上等不同尺度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变化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湖相沉积物、海相沉积、土壤、沼泽和泥炭沉积物、黄土-古土壤地层、雪冰、气溶胶、洞穴堆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标志物在生态及环境变化研究方面应用的主要成果、存在的基本问题,显示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这些领域的巨大活力和应用前景,并通过分析指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未来定量化环境参数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层序完整,具有不同的沉积类型和古生物群,研究区包括:湘西、湘中、赣西北、赣东北和浙西。这是寒武系相当发育,前人大我侧重于生物化石的鉴定和化石带的研究,对古环境的研究则很少,为此本文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特别是运用三叶虫群落的特点及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本区古环境,并将赣东北、浙西晚寒武世三叶虫动物群作为重点研究区,自下而上分为3个化石群落。  相似文献   

16.
晚奥陶—早志留世转折期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这一相对短暂时间内(440~453 Ma),全球板块构造形态、古气候条件、古海洋环境、生物群类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扬子地区在这一全球大背景之下沉积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有机质丰度决定着页岩生烃能力的强弱,同时还影响着储层吸附能力及储集空间的大小,是储层含气性的决定因素。有机质富集所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复杂,古海洋初级生产力、古氧相及沉积速率、成岩降解等对其都有影响,其中古生产力决定有机质数量,古氧相是有机质保存的决定性条件,这两者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影响因素。然而五峰组—龙马溪组纵向上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因此,为厘清五峰组—龙马溪组垂向沉积环境演化及有机质丰度差异原因,对四川盆地南缘叙永地区田林剖面上奥陶统临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剖面进行实测及连续采样,并开展了岩石矿物学及详细沉积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田林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Al/(Al+Fe+Mn)值、Ce异常、Eu异常指示非陆源硅主要为生物成因,SiO2、Sixs与CaO、TiO2含量的强负相关性表明硅质含量受陆源输入量及古水深控制; Mo/TOC值与Mo/U值指示五峰组沉积初期具有强滞留环境,而有机质富集层段主要在半滞留环境下沉积形成; 斑脱岩密集层段较高古生产力表明火山活动对古生产力有提升作用; 总有机碳与古氧相代替系数的高相关性表明有机质富集整体主要受古氧相控制; 而古生产力代替系数整体与总有机碳相关性不高是由于生境类型的差异及陆源输入量与古生产力、古氧相的利弊关系导致对古生产力有利的沉积环境往往对应较差的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沉积阶段有机质富集模式不同。非灭绝期为低陆源输入量的深水环境产生的良好缺氧条件; 第一幕灭绝期(五峰组沉积末期),成烃母质生物勃发、强“海洋雪”作用以及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致使有机质十分富集; 第二幕灭绝期(龙马溪组沉积初期),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加之大量有机质在水底分解消耗氧化剂的同时,分层水体阻碍O2补给造就的水底长期极度缺氧环境,致使该时期有机质极为富集。  相似文献   

17.
蜂蜜产地来源和蜂蜜掺伪的辨别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和蜂产品生产相关部门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国外应用理化方法、现代仪器分析以及生物免疫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对蜂蜜的产地、植物来源及掺伪辨别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个产地18个女贞子药材样品的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女贞子药材进行产地识别分析,识别结果与实际相符。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聚类能用于中药识别分析研究,方法简单、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20.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代表了真正的脊椎类或有头类始祖。相反,包括云南虫属和海口虫属的云南虫类,既没有成对的眼睛也没有可信的脊椎软骨,而且其背神经索也未扩大成脑,甚至不具备低等脊索动物的肌节,因此与真正的有头类或脊椎动物无关。其实,这类奇特动物与古虫类共享相似的躯体构形,应该代表着低等后口动物中的一个侧枝。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在动物世界的悠长演化历程中,努力追寻“人类远古由来”的一些重大形态学创新事件的证据,无疑,古虫动物门原始鳃裂构造的出现以及第一鱼之头颅和原始脊椎软骨的形成,应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人们期待已久的两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