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后的数年来,上泥盆纪的陆相地层及植物化石,在中国陆积有所发现,如湖北西南部长阳县及松滋县的黄家磴层,广东花县的打鼓领层,江西安远县的盘古山层以及甘肃天水县的巴都系红层,植物化石经作者的研究,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总号第136册,新甲种第4号及中国科学(外文版)第1卷第2期。在那里对於中国上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化石和全世界同时代的地层及化石的关系,讨论比较详细。和全世界上泥盆纪相似,中国上泥盆纪植物群最重要的代表,是一  相似文献   

2.
1955年9月杨敬之先生及王水在川北江油县马角坝中泥盆纪石灰岩所夹的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中采集了很多小化石,笔者等在其中发现一种轮藻类的藏卵器(Oogonium)化石,即本文所描述的Sycidium。和此种化石共生的有介形虫化石。根据侯祐堂先生的鉴定,这些介形虫化石是属于中、下泥盆纪的类型,而不像上泥盆纪的产物。Sycidium 属于Sycidiaceae 科,外形作球状,藏卵器为16行、18行或20行纵分排列的许多细胞所组成,每一个细胞的外表,由于钙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钙化不完全则成小凹陷(pits)(见插图1之b 和插图2之b),钙化完全则成小突起(tuber-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的数年中,地层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发现时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对于南京龙潭附近的地质研究颇说,曾在雷鼓山剖面鸟桐系的含铁层中发现鱼化石,经刘宪亭同志鉴定,认为胴甲鱼类(Antiarcha)的一种,属名和种名俱未能鉴定,地层时代应属于泥盆纪。因此潘江同志主张将鸟桐系底部的地层,即自高家边层以上的厚约70—80米左右的一段地层归於泥盆纪。这一段的顶部地层是一层深灰色页岩,顶部产胴甲鱼化石及植物化石并含有赤铁矿及褐铁矿结核和瘤状贫铁锰矿,局部呈薄层状。这一层厚约13米含铁的深灰色页岩层,潘江同志主张是上泥盆纪及下石炭纪的分界线,即在此层以上的地层,仍归於下石炭纪底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描述的苔藓虫是1951年穆恩之和笔者研究鄂西长阳马鞍山一带的地层时采得的。有关这一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已在古生物学报1卷2期(1953)发表。写经寺组在马鞍山位于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之上,中石炭统黄龙羣之下。苔藓虫化石产在写经寺组中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介绍的植物化石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地层上的分布则只限於下白垩纪的一种标准化石。它最先发现於欧洲下白垩纪的瓦尔登期(Wealden)的地层中,后来在北美的波托马居(Potomac Formation)及日本的领石统中都有大量发现。此化石除在日本有唯一的例外,一度见於略低的手取统(上侏罗纪)外,其余各处都是出现於下白垩纪的地层中,并且一向被认为是下白垩纪瓦尔登期植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份子之一.此种化石过去在中国从无报道,所以此次的发现无论就它的地理分布和封於决定所在地层的时代来说,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本刊 1 999年 1~ 3期论文 49篇 ,现汇总如下 .序号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年卷期1腕足动物古群落结构模式及其应用曾 勇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2沈北煤田煤中伴生元素分布特征任德贻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3芙蓉矿区层滑构造对瓦斯形成富集的制约作用王桂梁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4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特征及机理秦 勇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5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邵龙义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6中国含煤岩系构造变形控制因素探讨曹代勇 1 999年第 2 8卷第 1期7柳江盆地…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杨敬之、穆恩之二先生于1951年春季采自湖北西部长阳马鞍山的向家磴、双栗树及白岩槽等地的上泥盆纪写经寺层;因化石大部分都已铁化,保存较好。共计11属15种,共中有4个新属及11个新种不能鉴定者数种。兹将各属所发现的种属分别表列如下:长阳上泥盆纪写经寺层中产丰富化石的岩层仅有30米,除其上部有零星化石不计外,还可分为中下两部:a)中部为薄层石灰岩及黄色泥质石灰岩,含介形类化石(By 230)及(By 7)。  相似文献   

9.
昆虫化石在我国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物中屡有丰富的发现,它对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国秉志教授(1928,1931,1935)曾描述了许多山东和东北地区的昆虫化石。日本直良信夫(1933)、上野盆三(1935)等也曾描述了一些我国东北地区侏罗一白垩系的化石和第三系的琥珀标本。本文描述的两种直翅目化石是鄂尔多斯地质队1958年于内蒙伊克昭盟准噶尔旗巴尔硐沟和刘过冰沟采得的,化石保存很好,是以前未记载过的属和种,野外编号:K-786-2,露头号:K-786,另一个野外编号:K-3/59-1,露头号:K-59。未附地质剖面资料,但所记层位符号为“J_1”,可见化石层暂被认为属下侏罗统的。与其共生的植物化石有:Sphe-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本文作者在古生物学报第1卷第3期第116页,在一篇讨论Lepidop-teris 的论文中,曾经提及Gothan 教授的意见,说:“此属植物的主轴上有‘间小羽片’的形态,似足以证明此属植物有即将绝灭的命运。”此文发表后,作者即接到若干来信,希望伸述这一个意见。作者特作此短文,以补充之。所谓“间小羽片”英文名Intercalated pinnules 德文名Zwischenfiedern,即系指夹生於两个羽片轴之间,直接自主轴伸出的小羽片,植物之有“间小羽片”以古生代的种子蕨及蕨类为最多(以目前的知识视之,此类植物,极大多数似为种子蕨类而非蕨类)。最有意义的是无论古生代及中生代,凡有“间小羽片”的种子蕨类的各“种”,都是最重要的标准化石。如上泥盆纪的Archaeopteris 各种如A.fimbriata Nath.,(北极熊岛B(?)reninsel),A.fissilis Schmalh.及A.archety-pus Schmalh.(两种都是苏联顿内茨煤田上泥盆纪标准化石),A.intermedia Nath.(熊岛),A.roemeriana G(?)pp,(欧洲),A.hibernica Forbes(爱尔兰及苏格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采自下列不同的两地区:(1)系赵金科及徐煜坚二先生于1948年采自广西永淳中泥盆纪郁江层;(2)系俞建章先生采自广西灵川风林山扁豆状石灰岩,该化石虽然丰富但多为内模,保存较差。  相似文献   

12.
Cladophlebis一属植物一般视为中生代最丰盛的标准植物化石。但它也偶而发现于上部古生代的沉积中。其出现于上部古生代的种通常是当作它的“先驱(forerunner)”来解释的。东亚上部古生代地层中,已发现属于此属的植物化石,计有Cladophlebisnystroemii Halle,C.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C.ozakiiYabe and Oishi,C.aff.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 等,这些化石都是出现于中、下二叠纪的石盒子统,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共同期沉积之中的。本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内所描述的腹足类化石,系地质部关士聪和车树政于1953年在内蒙伊克昭盟棹子山区研究奥陶纪地层时所采集的。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卢衍豪、穆恩之和张日东于1954年采自同一地区的标本,亦包括在内。棹子山区下奥陶统地层,根据关士聪,车树政的报告(1955,地质学报,第35卷,第2期)和我所野外队的工作结果,可以分为三部分,自下而上为:三道坎层,棹子山石灰岩和克里摩里石灰岩。腹足类化石主要产于蓝灰色或褐红色的棹子山石灰岩中。它们和头足类化石(张日东,1959)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Armenoceras cf.tani(Grabau),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描述的几块鳞木状茎干部化石是姜晏滨同志在准噶尔盆地和丰地区所采集的。所附剖面图是采集者所作。比例尺不明,岩性及厚度也不明。作为化石发现的层次示意图,还是可以的。化石层共为4层。第1层发现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 及Hosti-mella sp.,第2层发现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第3层发现Lepidodendropsis?(Colpodexylon?)arborescens,第4层发现Lepidodendropsis?dzungariensis(新种)。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 迄今为止,仅仅出现于中泥盆世,一般认为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近年来轮藻化石曾发现于我国许多地区的泥盆纪、侏罗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其中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发现最多。本文所描述的就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红三旱Ⅰ号、鄂博梁Ⅰ、Ⅱ、Ⅲ号及冷湖Ⅶ号5个地区第三纪地层所产的轮藻化石,计1科、4亚科、8属、42种、6亚种和1变种,其中包括27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柴达木盆地轮藻化石的分布以盆地中心最为丰富,如鄂博梁Ⅱ号、Ⅲ号及冷湖Ⅶ  相似文献   

16.
这一篇短文是报告在甘肃省的固原县子最近发现上三叠纪的延长层及其植物群的事实。化石是西北地质局第683队在1956年所发现的。详细地层剖面表并未寄来。但很可能的在这一带地区上三叠纪的延长层也是直接位在侏罗纪的煤系地层之下的。因为在送来鉴定的材料中,我们也发现若干侏罗纪下部至中部的植物化石如Phoeni-copsis 及Cladophlebis 等等。这一个地点所发现的延长层植物包括下列数种:  相似文献   

17.
1950年俞建章教授曾交给作者一些三叶虫标本,并嘱作者鉴定其时代。标本是俞教授在抗战期间采于桂林东北25公里的灵川县凤林山的扁豆状灰岩内。与此三叶虫同产者,尚有一些小型的漏斗贝(Chonets)及介形类。化石种类虽不多,但却保存完美。介形类化石经侯祐堂同志鉴定后有下列数种:Richterina substri-atula Hou,R.subhemisphaerica Hou 及Healdia lingchuanensis Hou 且属于上泥盆纪。作者鉴定三叶虫化石的结果,认为此三叶虫属于砑头虫科(Proetidae)且为Typhloproetus 属之一新种。Typhloproetus 一属在欧洲莱茵河区及Schlesien 或  相似文献   

18.
1953年夏,重庆大学地质系乐森璕教授在四川江油县观雾寺附近铺路石板上发现了盾皮鱼类(Placodermi),化石。此类鱼化石在我国仅发现有棘鱼目(Acanthodii)及胴甲目(Antiarchi),而且材料比较破碎。关于节甲目(Arthrodira)的化石,这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节甲类鱼化石发现在欧洲的约达46属;在北美的约达35属,包括的种很多,在亚洲方面如西伯利亚等地也有—些发现。此类鱼化石今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对于泥盆纪地层的区域对比,该类鱼的地理分布及系统演化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航空宇航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IAA)每年出一卷,分24期,每年约有4万条,每条有一个编号。1984年出版的为第24卷共载39679个编号。IAA报导的是全世界与航空宇航有关的有相当水平的文献。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2卷第4期及第3卷第1期已刊载了IAA报导我校作者115篇论文的情况(一)及(二)。下面列表说明IAA报导我校作者另外38篇论文的情况。非第一作者在下表中用*号标明。西北工业大学编号系指自1982年5月至1985年1月六次出版的西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煤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中,梁山北矿 K_2、K_4煤层和南桐砚石台矿四号、六号煤层的煤相;根据从煤中发现的植物残体和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大化石确定了成煤植物的类型;并根据从煤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结合地化分析阐述了泥炭沼泽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