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美珍  常月 《电子质量》2021,(1):52-54,59
该文介绍了一种轴角转换器测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测角系统基于标准模块,主要构建了相关的硬件电路,最终实现了高精度的轴角信号的模拟和测量.该测角系统具有高精度、双通道、速比可编程等特点,经测试在转速比为1:64时测量精度达到1.875角秒,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轴角转换控制系统的角度模拟与测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轴角编码系统的应用愈来愈广。特别是精密跟踪测量雷达,这种雷达主要通过轴角编码系统来测量天线的方位和仰角。编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角度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实用价值。因此,轴角编码系统应能长期稳定和可靠地工作。轴角编码系统主要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于深空测控的大型波束波导天线结构系统中的高精度大内孔数据箱式轴角测量装置的方案设计、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测量设备轴角编码器误差修正方法的局限性,在介绍轴角编码器误差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多个误差检测实例,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的误差规律提出了不同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轴角编码器虽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但误差规律不尽相同,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对测量设备测角精度的影响可远超编码器本身的精度指标,应根据实际检测结果采用不同的修正方法和模型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增量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空间目标测量领域的应用。分析了轴角编码器零点漂移的原因,推导了基于轴系和球谐函数的望远镜系统误差修正模型。提出了采用外复核方法解算望远镜指向精度,即用前两天测星解算出来的系统球谐函数误差模型系数修正并复核当天的测星误差。设计了零点标定实验对轴角编码器零位进行标定,进行了连续11个晴天夜晚的观测实验,在零点标定前后观测在视场内均匀分布的30颗恒星,分别解算得到望远镜指向误差,确认了轴角编码器的零点漂移现象。采集GPS卫星数据进行了精度鉴定,望远镜方位和俯仰的轴系误差均值由13.99、11.50分别降至5.94、-3.49 ,验证了零点标定方法消除零位漂移并提高望远镜测量精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针对正、余弦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RDC)模块,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实现伺服轴角编码电路设计的方案。分析了轴角编码器系统中14XSZ系列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原理、轴角粗精组合原理及轴角纠错原理。详细介绍了CPLD的内部功能电路、CPLD轴角粗精组合和纠错实现电路,以及CPLD的工作时序图。提出了利用CPLD实现轴角粗精组合处理的方案,并通过了实际系统运行的考验,证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我们在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时,需要对方位角和俯仰角,甚至包括极化角进行测量,即进行轴角编码。轴角编码器分为相对轴角编码和绝对轴角编码,天线伺服控制系统需要绝对轴角编码。目前市场上实现此功能的产品很多,采用的方案有激光刻盘、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等。这些产品都需要比较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使天线座的体积变大、安装比较困难,而且这些产品关键器件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本方案采用红外传感器,直接从驱动电机提取信号,通过记录电机的转动圈数,也就是记录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自整角机 /数字转换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由 AD2 S80 A组成的轴角测量电路 ,分析了测量误差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整角机/数字转换器在轴角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整角机/数字转移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由AD2S80A组成的轴角测量电路,分析了测量误差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磁耦合式位移传感器轴角位置的测量,采用了由旋转变压器AD2S80A构成的测角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及相关参数的选择。研究了系统与DSP的接口设计,并提出了利用锁存器解决在读取AD2S80A时出现的延时问题,从而提高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阵CCD的新型转速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已有转速测量方法动态范围受限,需附加测量元件影响转动与测量精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转速传感器。利用固定于转轴上的特殊设计条纹的反射,将转动变换成平动,利用CCD在微位移检测方面的优势,再结合高灵敏度的PIN管作为位置标志,同时实现了在低速和高速范围内的非接触、实时性测量。转速测量实验表明,本文传感器在0~8 000r/min内,分辨率可达0.86r/min,平均相对误差为0.59%,线性度为1.6%。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电方式测量转轴扭矩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激光读出头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读出头、运用光电方式对转轴扭矩进行测量的原理.通过间接测量转轴的扭转角,从而得到转轴的扭矩值.既能进行静态测量,又能进行动态测量,使扭矩的测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滚珠丝杠螺旋线误差检测系统的不足,对传统测量仪器进行了改造,以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长度测量基准、圆光栅作为角度基准,设计以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电路的计算机测量系统方案,并进行样机实验研究和试运行,运行结果证明该套测量系统能够实现两级以上丝杠螺旋线误差的动态测量,测量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光电平台有效载荷的放置空间,需要将其内框架布局进行合理优化。采用平行轴传动方式,将光电编码器安装在主轴旁,可有效扩大光电平台内框架轴向空间。分析了同心轴传动和平行轴传动的优缺点,在平行轴传动中,阐述了单片齿轮传动、消间隙齿轮传动及钢带传动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通过实验分析了消间隙齿轮传动与钢带传动在有限转角范围内对光电编码器测角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消间隙齿轮传动在有限转角范围内的测角误差大于3,钢带传动在有限转角范围内的测角误差小于1,为增加有效载荷空间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个微脉冲发动机进行弹道修正是提高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有效手段。而脉冲发动机的点火策略是以弹体的滚转角测量为基础。选用MR作为磁测量元件,设计了基于地磁测量的弹体滚转角测量系统。对系统的精度、实时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初步的实验数据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量弹体的滚转角是可行的。但测量精度较低,必须进行必要的误差补偿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提高光电吊舱测角精度,进而提高装备光电吊舱的无人机目标定位精度,建立了光电吊舱测角数学模型,对影响光电吊舱测角精度的因素进行归纳推导,并通过举例计算测角精度,通过减小光电吊舱框架轴零位标定误差,选用高精度测角器和控制光电吊舱与载机的安装误差,而有效提高了光电吊舱的测角精度。此外,还提出了通过系统检测提高目标定位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忠科  张晓娟 《应用激光》2006,26(3):191-194
本文对轴对中问题进行了定义,给出了基于光斑位置传感技术的三种激光对中仪结构方案,建立了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所存在的主要系统误差以及为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所应采取的措施。结论:若激光器不存在安装倾斜误差,PSD传感器也不存在安装平移误差,则在任意一个转角位置进行测量可得到4个同轴度偏差参数,否则要在任意两个转角位置进行测量方能消除激光器和PSD传感器的安装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动平台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是一种高速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系统,测角算法为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了适用于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的测角算法,在单脉冲测角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划分的互相关角度测量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输出信号信噪比,并具有运算量小、测角精度高、适宜工程实现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卫星跟踪系统中角度测量的工程需求问题。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若干因素,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保障测角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Today,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dynamic power factor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RSW) is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welding transformer circuit model,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peak angle of the welding current and then calculate the dynamic power factor in each half-wave. The tailored sensing and computing system ensures that the measuring method possesses a real-time computational capacity with satisfying accuracy. Since the power factor cannot be represented via an explicit function with respect to measurable parameter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has to approximate the power factor angle with a constant phase lag angle and fails to detect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 offline-trained embedd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successfully realizes the real-time implicit function calculation or estimation. A digital-signal-processor-based RSW monito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perform ANN comput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measuring the dynamic power factor in single-phase half-wave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