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24-27
针对油田调剖设计中,与油藏水窜情况结合不足,部分参数仍依靠经验确定的问题,提出利用示踪剂测试技术指导调剖设计的思路。通过对目标井组注入示踪剂后检测示踪剂产出浓度,并利用半解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最终可得到注入水突进方向、速度,水窜通道体积、渗透率、孔喉半径等参数,从而明确井组水窜状况。结合上述信息,能够对调剖剂用量、强度、粒径等参数进行合理设计,消除经验设计中的不确定性。此次选择QHD32-6油田D02为目标井组,通过示踪剂结果指导了纳米微球调剖剂参数设计。调剖后,示踪剂解释得到的水窜严重突进单井的增油效果最为明显,证明了通过示踪剂结果指导调剖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示踪剂在对油田进行调剖后效果评价时,调剖凝胶会对示踪剂造成一定的吸附,调剖剂中的组分也会干扰示踪剂的检测。通过进行调剖凝胶对含氟示踪剂的静态吸附性评价、调剖剂主要成分聚合物和交联剂对含氟示踪剂检测的影响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5℃条件下,凝胶与示踪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3时,其50 d的浓度保留率为89.2%;当聚合物浓度≤500 mg/L时,含氟示踪剂50 d的浓度保留率为91.9%;当交联剂浓度≤50 mg/L时,其50 d的浓度保留率为92.8%。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综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从物理模拟、堵剂研究、数值模拟、示踪剂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并对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井间示踪剂测试解释ITTA软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E31油藏生产井产出的示踪剂浓度剖面进行分析,计算了注入水波及的高渗透层位的渗透率和厚度。分析认为水驱后油层的渗透率变化很大,E31油藏高渗透条带的渗透率增加了2~4倍;示踪剂硫氰酸铵与硝酸铵相比,硫氰酸铵更适合于E31油藏。井间示踪剂测试是认识油藏非均质性和水驱后油藏物性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油藏的堵水调剖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井间示踪剂测试解释ITTA软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E^31油藏生产井产出的示踪剂浓度剖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注入水波及的高渗透层位的渗透率和厚度,分析认为水驱后油层的渗透率变化很大;E^31油藏渗透条带的渗透率增加2~4倍,示踪剂硫氰酸铵与硝酸铵相比,硫氰酸铵更适合于E^31油藏,井间示踪剂测试是认识油藏非均质性和水驱后油藏物性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油藏的堵水调剖效果,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示踪剂监测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预交颗粒凝胶的颗粒粒径,用量及膨胀倍数。对预交联颗粒凝胶的垂向调剖,微观驱油和改善平面波及系数等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文10块应用调驱后,该块累计增油4145.6t,降水95500m^3,平均有效期323d,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前井间监测较为直观,准确的手段就是示踪剂技术,本文介绍了示踪剂技术数值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水井调剖过程中,通过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实例应用,分析获得油藏信息,为检查大孔道的存在及堵剂类型的选择与用量计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正确的评价油藏。  相似文献   

8.
电位法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在调剖增产措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已在国内各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介绍了电位法测试原理及在调剖施工中的测试工艺,并针对目前区块调剖方案通常采用经验法、RE/PI优化决策法、油藏描述数值模拟法中存在的对平面非均质性认识不够的问题,利用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对平面注水动态进行监测,并结合RE/PI优化决策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整体调剖技术,可对调剖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利用电位法注水动态监测技术在大港港西地区进行了调剖工艺优化,在调剖前,运用电位法提供的平面注水强度,对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在调剖中运用测试资料监测、评价第一段塞调剖效果;在调剖后运用测试资料对调剖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下步开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S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形成水窜通道,导致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的问题,采用示踪剂方法识别油水井间高渗条带,分析计算了高渗条带渗透率及孔喉大小,通过对凝胶类调剖体系强度和微球粒径分级、微球类调剖体系粒径与岩心孔喉直径的匹配性和注入段塞及施工工艺组合方式的研究,获得了适合该油田高渗条带封堵及深部调剖的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凝胶(先注弱凝胶,后注强凝胶)加微球为组合调剖剂,以凝胶井口调剖加微球在线调剖的组合工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S油田目标井区高渗条带渗透率为8.8μm~2,平均孔喉约为20μm;适合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的两种强度凝胶体系配方为0.3%聚合物+0.2%交联剂(弱凝胶)、0.4%聚合物+0.3%交联剂(强凝胶);微球膨胀后的粒径与孔喉直径比为1~1.5时,微球调剖体系兼具良好的封堵性能和运移性能;应用凝胶封堵近井地带高渗条带、微球进行深部调剖的段塞组合方式,在相同成本下的调剖效果最好;采用井口调剖+在线调剖相结合的工艺方式,可使海上油田深部调剖设备占用平台空间降低70%以上。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在渤海S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井组综合含水最高下降8.4%,井组净增油18288 m~3,适合于海上砂岩油田深部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10.
重复化学调剖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化学调剖难度增大,许多井都是同一区块的井进行重复调剖,吐哈油田在前期调剖的197井次中重复调剖123井次,占总井次的60%。但目前对重复调剖认识不足,重复调剖井的效果逐年变差,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文中利用仿真平面可视模型,研究了调剖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渗流特性,调剖剂的分布形态,调剖后对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重复调剖的半径以及重复调剖周期,为提高非均质油藏的调剖效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埕岛油田的油藏特征及海上条件限制,依据PI决策理论,选用酚醛树脂交联体系冻胶,高黏的聚合物乳液为过顶替液,通过分轮次注入对4口井进行了深部堵水调剖。堵水调剖后,油藏水驱效果明显改善。通过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分析研究,对深度调剖技术实施过程中堵剂的用量、冻胶凝固时间及施工轮次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对其他海上油田开展堵水调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断块油田注水井调剖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原油田“八五”以来,针对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特点而研制和开发的系列堵剂和配套工艺技术,并着重对纸浆废液堵剂,石灰泥堵剂,水泥复合堵剂,粉煤灰堵剂,F917树脂凝胶堵剂和配套井间示踪剂精细描述油藏技术,PI决策技术,多段塞封堵技术和分层调剖技术等应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断块油田注水井调剖下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应用》2016,(1):37-40
鉴于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本文针对多轮次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以SZ36-1油田II期开发注水井F08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分析认为F08井组在第二轮次调剖中因为调剖工艺优化后调剖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2013年第一轮次调剖后F08井组平均日增油6.2 m3,2014年第二轮次调剖后井组平均日增油46.5 m3,相比第一轮次调剖效果更好,有效期更长。分析结果表明,多轮次调剖技术通过调剖工艺、堵剂体系的优化可以克服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理论角度探索现场调剖增油与否的原因,以大港油田为例,建立了调剖增油机理模型。调剖增油量分为调剖期间增油量和调后水驱增油量,并以调后水驱增油量为主。本文系统分析了调剖之后调剖增油产生的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和调剖后无增油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为获得最佳的调剖效果,应将增加“调后水驱增油量”为调剖技术应用的重点,并以专门封堵强吸水层、启动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新层作为调剖目标。该模型的建立对今后完善现有调剖工艺,实现技术经济最大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示踪剂技术是一项生产现场测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示踪剂技术在油工发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包括测定水驱残余油饱和度,原始含水饱和度,测量井下设备腐蚀情况;测量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油藏均质性,指导注采调整,堵水调剖等工作,确定压裂后裂缝的状况;测定蒸汽驱平面上蒸汽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及油井微生物堵水增油647t的较好效果后,对10口注水井进行了微生物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微生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补鱼  于芳  邹枫  李增青 《油田化学》2003,20(4):383-386
综述包括以下论题。①中原油田化学调剖堵水技术发展历程,包括引进、开发、推广应用、改进提高4个阶段。②注水井调剖剂(表列3大类13种)和油井堵水剂(表列10种)的开发、应用,包括示踪剂、找水、PI决策、数值模拟的主要配套技术。③1991~2002年历年注水井调剖作业和油井堵水作业效果及其分析。④存在的问题。⑤发展方向。表4参4。  相似文献   

18.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复合驱试验区为例,选取8 种本底浓度低的示踪剂对试验区10 个井组进行示踪剂监测,应用Eclipse 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精细拟合与分析。依据示踪剂平均产出率、峰值突破速度、渗透率倍数、示踪剂峰型特征等表征参数把试验区井间水流通道划分为一级优势通道、次级优势通道与正常孔隙通道3 种类型,提出一级优势通道用强调,次级优势通道用中调,正常孔隙通道正在发展到次级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倍数接近8)用弱调。根据各井层通道类型与非均质特征,给出了各井组在各小层的调剖强度和调剖剂用量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性污泥深部调剖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随着调剖次数的增多,调剖效果变差,成本费用明显增加。通过室内实验,认为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改性处理后,具有调剖剂的性能,可以对油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2006年对濮城油田卫317块进行了大剂量深部调剖,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且节约了调剖成本,经济效益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宝莹  刘贵满  郑晓松 《特种油气藏》2012,19(2):59-61,137,138
对于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主要采用可动凝胶调驱来进行治理,而调驱剂用量设计是治理效果好坏的主控因素。锦16块二元驱试验区进行整体调驱时,应用示踪剂资料对常用调剖剂用量设计公式中的调驱半径和方向系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考虑了注水推进速度在各井组间的差异和各向异性。实例证明,该方法适合明显存在优势渗流通道情况下注聚合物前的整体调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