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单一改性剂油酸、硬脂酸、二甲基硅油及复合改性剂对碳酸钙颗粒进行疏水改性。介绍了改性碳酸钙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改性剂种类和加入量对碳酸钙颗粒表面疏水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活化度表征疏水程度。采用红外光谱仪表征改性前后碳酸钙的结构,说明改性剂被引入到了碳酸钙颗粒表面上;采用Zeta电位仪测定改性前后碳酸钙随pH变化的Zeta电位,得知改性碳酸钙的Zeta电位受pH影响比较大;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改性前后碳酸钙的粒径,得知改性碳酸钙比未改性碳酸钙的平均粒径小,且其分散稳定性要优于未改性碳酸钙。该研究也提供了随改性剂种类和加量变化来调整颗粒表面疏水程度的方法,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稀土改性亚微米重质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青  黄传荣  毕舒  李鸿 《广东化工》2005,32(10):23-25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酸稀土化合物RE-C为偶联剂对亚微米重质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采用IR、XRD、TEM等手段对超细改性重质碳酸钙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改性的亚微米重质碳酸钙减少了团聚,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表现了良好的填充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青  毕舒  黄传荣 《广州化工》2005,33(5):55-56,83
采用自制偶联剂S为主要处理剂对亚微米重质碳酸钙(CaCO3)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用IR、XRD、TEM等不同手段验证了此方法改性的碳酸钙降低了表面能,颗粒的团聚结合力减弱,呈明显的疏水性,从而使碳酸钙颗粒在塑料加工过程中迅速而均匀地分散到基体之中,表现了较优的填充性能,达到对材料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碳酸钙晶须表面进行改性研究,研究了改性剂种类、改性剂加入时间、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碳酸钙晶须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改性剂时以硬脂酸钠的改性效果最佳;采用复合改性剂(硬脂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其改性效果优于采用单一改性剂硬脂酸钠;改性剂在碳化反应前加入效果较好;改性剂最佳用量为4%(质量分数)。最优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98%,沉降体积为4.41 mL/g。对比碳酸钙晶须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发现改性后出现了明显的亚甲基,说明改性剂已经牢固地键合在碳酸钙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改性剂和传统改性剂对两种重质碳酸钙进行干法表面有机改性,探究了改性剂种类和改性剂用量对样品吸油值、活化指数、油相分散稳定性和水接触角的影响,确定了改性剂的优化用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探究重质碳酸钙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剂JST-9001(聚氧乙烯醚型复合改性剂)、JST-9003(聚氧乙烯醚型复合改性剂)、硬脂酸和铝酸酯F-2的改性效果更好,尤其两种新型改性剂JST-9001和JST-9003在低改性剂用量下(质量分数为0.5%)可获得更加优异的表面改性效果;优化用量下JST-9001和JST-9003改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与重质碳酸钙表面的—OH发生键合作用,改性剂分子层包覆于重质碳酸钙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6.
以棕榈酸和酒石酸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双疏水链、双羧酸的新型碳酸钙表面改性剂双棕榈酰酒石酸二酯,采用氢核磁共振谱(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改性重质碳酸钙的最优条件:改性剂用量为2.0%,改性时间为55 min,改性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改性重质碳酸钙的吸油值为0.203 9 m L/g,沉降体积为0.3 m L/g,活化度达到98.58%。通过对比发现,双棕榈酰酒石酸二酯对碳酸钙的改性效果优于单链羧酸改性剂硬脂酸。  相似文献   

7.
王千  谭必恩 《化工进展》2015,34(Z1):137-143
表面改性对提高重质碳酸钙的应用价值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质碳酸钙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重质碳酸钙的理化性质及改性目的,然后根据重质碳酸钙表面改性工艺的不同,将改性方法分为物理涂覆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力化学改性、表面沉积改性和高能表面改性5类,并分别总结了这几种改性方法的特点及改性剂的选择。最后说明重质碳酸钙的改性研究将会向专用化、尺寸纳米化和绿色环保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质碳酸钙粉体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硬脂酸、钛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磷酸酯及其不同配比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对改性效果分析,讨论各改性剂的改性特点及最佳配比,寻找碳酸钙的改性最佳工艺.对碳酸钙表面改性,按活性大小改性剂的排序为:硬脂酸>钛酸酯>磷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且复合改性剂比单一改性剂对碳酸钙表面改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几种改性剂对碳酸钙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碳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显著,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初始料浆质量分数、搅拌速度、烘干温度等因素对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选择活化指数及接触角对碳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100%,接触角为146.66°.碳酸钙晶须改性前后的IR检测分析表明,硬脂酸钠改性碳酸钙晶须过程中,在硬脂酸钠与碳酸钙晶须间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
国内信息     
巢东超细重质碳酸钙项目开工安徽巢东九华钙业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超细重质碳酸钙项目日前开工建设,这是总规模为年产30万t的超细重质碳酸钙项目的首期工程。安徽青阳县有着全国闻名的优质方解石资源,巢东选择在这里投资建设重质碳酸钙项目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南京化大研制并投产新型改性碳酸钙塑料加工改性剂由南京化工实业三星技术开发公司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的新型塑料加工改性剂JL-G新型改性剂(改性碳酸钙) ,能改善加工流动性,提高制品表面光泽,并可增加填料用量,广泛用于PP、PE、PA、PC、ABS、PVC等加工。它可直接添加于…  相似文献   

11.
首先采用不同改性剂对超细重质碳酸钙(CaCO_3)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作为无机填料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制备ABS/CaCO_3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添加量和改性时间对CaCO_3吸油值、接触角和沉降体积的影响,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MFR)和热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不同改性剂表面处理后,CaCO_3的吸油值和沉降体积降低,接触角增大,其中以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的吸油值和沉降体积(60 min)最小,接触角最大,分别为16 m L/(100 g),0.2 m L/g和120°。经过表面改性的CaCO_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改善了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采用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最佳,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MFR分别达到了39.2 MPa,71.2 MPa,13.2 k J/m~2和37.6 g/(10 min)。经不同改性剂处理后,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均有所提高,尤其以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最优。  相似文献   

12.
王国宏  李定或 《涂料工业》2005,35(11):10-13
本文研究了纳米CaCO3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改性剂和改性条件,并运用沉降实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粉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月桂酸钠为改性剂,用量为10%,pH值为7,改性时间为1h时,改性后的纳米CaCO3的亲油化度达到85.1%,能较好地分散于环己烷和二甲苯中。  相似文献   

13.
将经过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粒子填充改性ABS。通过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维卡软化点等性能的表征,考察各种常用的无机填料对ABS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纳米碳酸钙的“小尺寸效应”及“表面效应”等特殊效应,用其填充改性的ABS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酯型超分散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酯型超分散剂对碳酸钙(CaCO3)进行表面处理,并用其填充改性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聚合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CaCO3的最佳用量与碳酸钙的粒径和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处理纳米CaCO3、轻质CaCO3、重质CaCO3的最佳用量分别为4%、2.0%和1.5%;超分散剂处理的纳米CaCO3填充改性PVC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对PVC的改性效果比PP好;超分散剂的最佳聚合度为7。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的湿法表面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向纳米碳酸钙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钠,制得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钠的最佳用量为3 g/100 g CaCO3、最佳改性时间(20-30 min)、最佳改性温度(70-80℃)。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每100 g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降至35.2 g,而活化度增至90.2%,大大提高了碳酸钙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仪等检测手段,对比研究了在机械力、热、化学等联合作用下,苯乙烯与重质碳酸钙表面作用后,改性重质碳酸钙的表面性质及其形成机理,认为改性后在重质碳酸钙表面与苯乙烯聚合生成的聚苯乙烯之间形成C?O?C键,重质碳酸钙表面除存在聚苯乙烯的接枝外,还包括聚苯乙烯的多层化学吸附和包敷,重质碳酸钙与苯乙烯之间主要发生了自由基聚合反应,初步确立了改性前后碳酸钙表面的键合状况.  相似文献   

17.
粉体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撞击流技术 ,实现粉体的超细粉碎与表面有机化改性工艺于一体。阐述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装置的流程特点及工作机理。用硬脂酸作为改性剂 ,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研究系统中工质压力、加料速度、改性剂用量等参数对改性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改性粉体的活化指数、红外图谱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变化 ,证明改性粉体的改性效果良好 ,试验流程及装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ADDP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温度、溶液pH值、ADDP溶液浓度等因素对ADDP改性纳米CaCO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钙表面改性剂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在塑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较佳合成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该产品用于轻质碳酸钙的改性,当用量为2.5%(改性剂/碳酸钙质量比)时,可明显改善塑料填料CaCO3的表面性能及填充性能,对软PVC体系的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单酯改性的加工性能优于相同碳链长度的双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