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鸣娜  杨昌明 《华中建筑》2012,(10):140-143
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是以对该地段历史遗迹、文化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反之通过对遗迹和文化的合理利用与表达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独特的城墙文化并非要刻意去体现,更不能简单的模仿,只有建立在对其深刻理解之上设计创作,才能使城墙遗址公园作为表达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而产生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墙作为城市的门户,体现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时,城墙也是城市的边界,划定了城市的范围,展现了城市的体量与形态;而城市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墙规模、技术及设施的更迭。本文选取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与商贸口岸城市——武昌城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从作为军事要塞的夏口城,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武昌城,这个过程中其城墙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联作用。武昌城市发展使城墙向外扩张,并与山川地貌有机结合。城墙的形态也引导了城市空间的布局,从城门延伸的街道形成了空间的骨架,这些贯通城内外的街道在今天仍是城市干道所在地。城市经济与功能的发展也是推动武昌城墙变迁的有力因素,城墙的存续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实力。武昌城墙拆除后,在其基址上筑环城马路,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州商城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郑州商城的城墙遗址是研究商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指导思想下,与自然和对手博弈的中所创造的有形财富遗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墙遗址的破坏严重,以城墙遗址为主题的专项保护规划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城市发展与城墙遗址保护的尖锐矛盾中,城墙遗址在逐渐地消失,对城墙  相似文献   

4.
古城西安各历史时期的城墙遗址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其城市历史格局的重要体现。本文回顾了西安市80年代以来的城墙保护与展示的实践,从保护对象、保护手段、保护内容、城市效益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安城墙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现状,并对以后的保护与展示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安城墙在社会变革及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存废之争,但最终得以保护下来.西安城墙的保护历程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基础研究,对近代以来西安城墙保护的三个阶段探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这对于研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认识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明初“九开八闭”十七座门形成以来,城墙及城门一直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物和标志物,也是重庆的特色风貌之一。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存已经寥寥无几,并且遭到自然、人为破坏严重。今天,保护城墙遗址得到市政府重视,并启动建设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本文介绍了通远门的由来及现状,简述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规划,着重分析了通远楼设计特点,突出说明了巴渝建筑的风格形制。  相似文献   

7.
江苏古城墙的发展、保护与利用//龚良,吕春华//现代城市研究, 2001,16(2): 32-37【内容提要】城墙是古代防御敌人的主要构筑物,江苏古城墙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建造,土筑城墙和包砖、砖石城墙达数十座(含钟、鼓楼)。古城墙在现代失去防御作用后,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毁坏,又以人为破坏最为严重。城墙是形成城市传统格局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生命的延续与个性特色的体现,保护古城墙,就是保护城市的根,目前,对古城墙作为文化遗产需妥善加以保护的意识已大大增强,但一些法律法规、管理、保护技术及资金上的难点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同时也是城市的边界,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城市还保留着古代城墙的遗迹。从古至今,城墙的存在对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挥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某些城市,甚至在城墙消失之后,它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本文以巴黎为例,对巴黎城墙的演变及其对巴黎城市发展和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明初"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形成以来,城墙及城门一直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物和标志物,也是重庆的特色风貌之一.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存已经寥寥无几,并且遭到自然、人为破坏严重.今天,保护城墙遗址得到市政府重视,并启动建设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本文介绍了通远门的由来及现状,简述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规划,着重分析了通远楼设计特点,突出说明了巴渝建筑的风格形制.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同时也是城市的边界,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城市还保留着古代城墙的遗迹.从古至今,城墙的存在对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挥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某些城市,甚至在城墙消失之后,它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本文以巴黎为例,对巴黎城墙的演变及其对巴黎城市发展和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京城墙在未来城市中的地位与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南京明城墙的地位及价值,在600多年的历史上有过大起大落的沉浮。在南京未来城市发展中,南京城墙保护价值的体现能否保持一种与城市同步发展的良好趋势,真正成为南京古都标志物并为塑造南京城市个性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文物保护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利用好的一个城市元素。本文提出了南京城墙保护的价值体现与城市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2006,(10):106-108
西安作为中国的国都在历史上超过13个朝代,累计有1000多年的时间。城市的边界在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的移位、扩张和收缩。现今的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中国当代自北京城墙于1950-1970年代被逐渐拆除后唯一保留完整的都城城墙。虽然城墙本身还保存完好,城墙内的城市肌理却没有被很好地保护。内城旧的城市肌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工厂、商业中心以及高层住宅楼逐渐替代,而城墙外侧现今却是尴尬地面对着由连绵的高层办公楼和豪华酒店塔楼形成的另一道“城墙”。同时,沿着城墙和城壕的景观也被经年短视的局部加建搞得非常支离破碎。城墙在城市中的身…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遗产保护工作深化和与世界遗产工作接轨的背景下,城墙成为我国新兴的遗产保护类型,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南京明城墙与约克古城墙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变革过程中,与其他古城一样,经历过破坏、拆除、保护和修复,最终得以保留。对比南京与约克的历史文化和城墙建造的布局,分析城墙与城市共生的具体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希望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喜珍 《中国园林》1995,11(4):10-11
“城墙”即城垣、城之围墙也,是古代城镇的外围边界。它具有保护城内安全,抵御外来侵略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城墙的作用早已消失,但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先人留下的财富。城墙是古迹、是文物、也是景点。它作为古迹、文物应该保护,使其成为世人了解历史的窗口。作为景点,应该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点缀、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场所。 保定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西汉起在此置邑,历史上曾有乐乡、清苑、泰州、保州、保塞军、保定路等名称,自辽金在北京建都后,一直是京南重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开封城墙保护与展示设计中城墙本体难以保护、城墙阻塞城市交通等问题,运用保护与展示设计方法,改善城墙周边环境,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突显城墙文化特色,为开封城墙遗址保护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自古为东南海疆的军事要塞,是明代在福建兴建的五大卫所城市之一。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崇武古城的区位概况、历史沿革、环境风貌等;并通过研究崇武古城城墙要素对崇武古城城墙整体形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城墙保护利用方面现存的问题,并对城墙的保护与利用方式作出了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于中国城墙的起源、发展、演进过程做了梳理研究。城墙作为维护性要素在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墙本体的功能是防御,但在中国古代特殊的"礼制"等级影响下,城墙系统纳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尊卑体系内,并结合中国城市格局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城墙在近现代火器出现后防御功能衰退以及城市内部现代化转型的重重中矛盾最终解体消亡。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设计的砖石都城墙,全长35.267km。虽经600余年沧桑仍保存2/3的完整墙体。如何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地保护,并使之成为世界遗产,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道严峻课题。根据最新资料,南京城墙已入选国家文物局“申遗”备选名单,这对于南京这座古老的现代城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明城墙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所围合的南京丰城又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城内交通与城外交通的关联,因此南京明城墙的"围"与交通的"穿"所构成的矛盾,遂成为影响城墙历史信息完整性传承和真实性表达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城墙与交通发展的历史演变为背景,以当今问题为对象,以与此相关的保护宪章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以南京为代表的占代城墙保护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