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吹散的动势和形体的消解。建筑成为从城市街道到里弄街坊之间的自然过渡.从建筑尺度向构建尺度融化,最终化为碎片和生活气息.吹入寻常百姓家,将艺术家旅馆的行为和建筑渗入冰冷瘫痪的老街区中,最终唤醒区域的苏醒。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资源消耗速度增快,高强度、大容量成为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主要趋势,建筑容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分配.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三环线内住宅建筑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人口容量.结果表明:在三环线内,部分老街区的低层建筑过于密集,土地的开发利用率低,建筑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现...  相似文献   

3.
陈曦  胡绍学 《华中建筑》2004,22(4):117-120
我国近代在沿江、沿海地区留下了大量具有殖民地色彩——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很多此类街区仍处于城市中心区位置,但面临着衰败。该文针对我国城市近代滨水区更新中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变,从历史滨水区功能开发的角度,结合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实践研究此类旧建筑和老街区的改造与新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老街区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空间组织结构,介于城市道路与城市步行空间之间的老街区具有疏通城市道路、连接城市步行空间的特殊潜质,是影响城市空间扩展最显著的空间类型。以城市老街区的街巷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在街巷中的行为模式与空间需求为研究特征,利用GIS和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分别建立建筑,街巷和地块的GIS空间数据库,分析街巷空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路网结构及其用地布局形态,结合调研数据,定性、定量分析传统街巷空间各要素间的相关性,探究建筑空间、行为需求的改变而导致的街巷空间在此过程中的演变与自组织模式,从而积极寻求城市自组织背景下老街巷空间带来的具有积极性和可交往性的空间环境的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欣涛 《安徽建筑》2004,11(3):8-10
在历史保护街区创作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新建筑,追求新老建筑共生是设计的本质。文章以绍兴历史保护街区的鲁迅纪念馆的设计实例出发,以城市设计和建筑的文化寓义为线索,探寻了老街区新老建筑共生的可能性。“协调”二者是基础,但是二者之互相“共生”以达到互动的目的才是设计之本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街区建筑和空间环境不断恶化,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遭到破坏,亟需更新改造。本文结合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更新改造项目,以"嵌入式城市设计"和"织补城市"理论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探讨老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被历史学家及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的北海市珠海路等老街区,沿街建筑主要深受十九世纪未、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曾经是中国南方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据悉,北海市政府最近将投入巨资修复这些饱经风雨侵蚀的老街区,以重现“百年商埠”当年风采,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2):79-80
本文简单介绍了骑楼建筑的种类与建筑风格。分析了老城区骑楼保护与改造的现状,最后从老街区的商业定位、建筑改造、街区街景改造等级三个方面来阐述建议。  相似文献   

9.
与《城市建筑》结缘是2008年.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刊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这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词汇.描绘城市中的建筑、建筑组成的城市.是这本杂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同霄  周立辉  李岩  任鹏 《城市勘测》2021,31(1):27-31
随着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资源消耗速度增快,高强度、大容量成为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主要趋势,建筑容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分配.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三环线内住宅建筑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人口容量.结果表明:在三环线内,部分老街区的低层建筑过于密集,土地的开发利用率低,建筑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分布有城中村;三环线内人口容量布局不合理,人口总量尚未超出规划容量,现有住宅建筑人口容量超出规划人口容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口与武昌,可选取区位较好的老旧小区进行合理改造.  相似文献   

11.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展示岭南地区的艺术瑰宝,2012年广州市政府拟于旧城区西关择址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随着招标工作的展开,社会各界亦积极参与各方案的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深化与探讨,最终从民居式、现代式、园林式三种风格中确定以园林式建筑为实施方案。在从多角度入手比较各投标方案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对中标方案的设计构思进行阐述,通过对城市历史环境下文化建筑的地域性表达途径的思考,分析该设计方案对于传统艺术延续、城市历史街区更新发展及岭南地域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振飞 《时代建筑》2014,(5):100-107
文章以厦门沙坡尾艺术西区冷冻厂改造项目为例,探讨了一种旧城更新的模式。建筑师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努力用低造价实现设计的社会价值,在功能置换的同时,赋予厂房新生命,为老城区注入活力。沙坡尾地区未来能否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提升,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阶段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11年颁布的《瓦莱塔原则》为历史城区更新这一难题提供了指导。通过对《瓦莱塔原则》的分析研究,在现代因素不可避免地介入历史环境之时,应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以“价值延续”的更新思路使之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并结合恩宁路中粤博西侧箫笛文化艺术馆的实践案例,为之后在历史城区更新中的建筑实践提供参照。历史城区不仅是历史空间的物质留存,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忆载体。历史城区的更新实践应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整体的视角去认知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与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相关联,为城市的延续性价值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5.
崔陇鹏  钱强 《华中建筑》2010,28(1):153-156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境内,至今还遗留着一个明清的建筑群——罗城古镇戏场,它是中国传统市井戏场最典型的代表。该文通过对罗城古镇戏场现状以及戏场空间特色的调查研究,考究四川戏曲舞台的发展与演变,同时探讨中国传统市井戏场的空间布局及观演方式,旨在对中国传统戏场的保护和利用,探讨现阶段中国传统剧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项目旨在对巴尼奥莱斯旧城进行改造,包括将全部的水电管线设置在地下,以及将打造出大面积的步行区。该项目对排水管道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独特的效果,即重现了建筑在石灰岩之上的中世纪建筑;另外,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在该项目中,设计师力图充分利用水以及石材等材料的功能。总之,该项目不只局限于打造出步行区,还要保留旧城里中世纪的建筑布局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南岳古镇进行合理的文化解构、地域解构和社区解构,剖析了南岳古镇改造第一期工程设计方案,遵循的原则,及设计的手法。尊重历史、尊重拆迁户利益,修旧如旧的继承,以人为本的改进是方案设计大胆创新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赵和生 《规划师》2000,16(1):88-89
在福建省连江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中,我们以“定型率”这一指标对规划地段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使规划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者认为,“定型率”这一综合评价指标在城市旧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设计者、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现状,进而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对规划地段的建设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提高城市的投资效益,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胡赟  余雪薇 《新建筑》2006,(4):45-47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方案在广州歌剧院的竞标中夺得第一名,并引起建筑界的广泛讨论。试从哈迪德独特的建筑形式、女性建筑设计师身份以及她的设计理念在广州歌剧院中的体现等几个方面切入,分析这位杰出的女性解构主义建筑大师的独特设计风格,同时将广州歌剧院方案与她的其他作品相比较,对一些关于啥迪德的普遍观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冯棣 《新建筑》2012,(2):44-48
美国鱼雷工厂艺术中心由一个旧的鱼雷制造厂改造而成,于1983年完成改造并立即投入使用至今运行良好,是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优秀案例。通过对鱼雷工厂改造的多角度分析,尝试着总结其中的理念的方法:慎重选择新功能;使用合理的改造技术;重新塑造外部环境等。鱼雷工厂的改造可为国内类似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