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民居特指明清、民国时期的居住建筑。江西传统民居空间分布格局在明代基本成型,历经清代、民国时期人口迁移及内外战争的影响,其空间分异小有变化。在空间分异格局的多次调整中,形成了当前江西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择取泉州古城传统民居组群作为研究样本,以营建步尺数理为解析基础,结合分形理论,将地方志及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为实证依据,从行走路径与空间组构两个层面分别探讨“田”字密铺之于人的界面序列规律与“井”字缩放之于环境的空间均衡关系;将两者组织关系置于现代空间网格设计语境,提炼其在前期与后期的各层级镶嵌组合机制,为当代建筑组群更新设计提供有别于抽象文化符号、强调地域人居行为的空间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 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 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 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 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 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 型定量分析岳家坡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深 度解析岳家坡村“一大三小”的空间结构,并 将规划前后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 得出岳家坡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保护方 面,应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继承原有 的空间序列和生活秩序;利用层面,应依托 现有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而非为了 旅游发展去改变村落格局。  相似文献   

4.
梁晨 《城市规划》2024,(3):55-64
快速城市化伴随着城市边缘区的生态衰退与价值耗散。由此引发的区位比较优势削弱限制了边缘空间的资本积累和价值创造潜力,导致存量难更新和增量不经济的双向发展困境。本文在回溯城市边缘区生态资本化历程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和认知局限解释框架,最终提出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捕获的空间规划响应策略。研究得出: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价值耗散强化了空间要素替代,延缓了土地更新时机,并衍生了生态成本多尺度扩散;价值核算偏差、增长脱钩困局与生态管制悖论是制约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认知的关键因素;在规划实践中,通过“时空统筹”的资源梳理、“城绿融合”的价值创造和“刚柔互补”的系统运营维护能促进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充分理解小城镇中微尺度公共空间的自下而上建构机制,是在小城镇更新中根据不同地方居民的多元需求重构特色公共空间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英国威尔士考布里奇小镇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历史影响下的“开放院落”和“城堡公园”两种特色公共微空间,从空间构成、演化途径、利用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解读“灵活应变”和“渐进修正”两种形式公共微空间的形态特征和建构机制;通过研究案例在地方文脉传承、多样化场所营建和多元价值平衡等方面的启示,讨论规划师和设计师在微尺度上发挥专业作用时要关注的问题,为我国小城镇更新和特色公共微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