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分模型在高挥发性油藏中的应用——以渤海S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黑油油藏不同,挥发性油藏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其气、液组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必须选用更加精确的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对渤海S高挥发性油田流体PVT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应用组分模型模拟了该油田衰竭开采的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常规黑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的黑油油藏不同,挥发性油藏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其气、液组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必须选用更加精确的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对渤海S 高挥发性油田流体PVT 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应用组分模型模拟了该油田衰竭开采的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常规黑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运用CMG中GEM组分模块对挥发性油藏注气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低渗透正韵律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油藏流体为等组分和考虑组分梯度分布在不同层位注气/生产点的动态特征,用饱和度分布及油气界面张力2项指标展示了不同层位注气/生产时储层中流体物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特殊类型油藏采用数值模拟优选注气驱完井层位时应当充分考虑组分的梯度分布。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挥发性油藏注气驱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挥发性油藏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最佳注气方式。表明挥发性油藏注气驱方法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油藏流体呈组分梯度分布,据此可以有效地指导该类油藏的注气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带气顶的油藏濮53块的油藏基本情况、油藏开发的动态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利用Eclipse组分模拟器对油藏开展模拟研究,对生产过程进行历史拟合,包括产油、产气和压力等主要开发指标,得到很好的拟合精度,最后得出该油藏的剩余气和油的分布规律,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这类带气顶油藏的生产特征。  相似文献   

6.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  相似文献   

7.
气顶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气窜、水窜的风险,夹层发育可以延长单井无气、无水采油期,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藏采收率,因此“寻夹避窜”为此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Z油藏为典型的气顶强底水油藏,具有统一的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该油藏中部连续分布具有一定渗透性的夹层,且位于夹层上下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本文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夹层对于开发指标的影响以及Z油藏的开发技术对策,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划层系、分区域”的开发策略和先底部采油后边部采油的开发方式,即以夹层为界限将油藏分为两套层系、三个区域,其中层系Ⅰ按照气顶底水油藏进行开发并且尽量避免油气同采,层系Ⅱ按照强底水油藏进行开发,紧贴夹层底部布井。研究认为:在夹层底部布井可极大程度减少产气量以抑制气窜,但是在气顶区域布井不能阻碍油侵气顶的发生。综合考虑油藏采收率和初期产量贡献,推荐先底部采油后边部采油的开发方式。底部油藏最优布井数量为4口,单井最优配产1500 m3/d,边部油藏最优布井数量为2口,单井最优配产100 m3/d。  相似文献   

8.
油藏数值模拟在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旭  尹定 《石油学报》1989,10(4):53-64
本文介绍任丘油田研究、改进和应用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数值模拟的经验和效果。油藏模型改进的方面有:将三维双重介质油水两相数学模型改为二维平面空间模型;用多边形差分网格代替传统的矩形差分网格;模型能自动进行历史拟合。应用数值模拟在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中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单井水锥数值模拟用于研究水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采油速度和油井打开程度。全油藏数值模拟用于研究合理井网、布井方式、对比开发方案、分析油田动态及措施效果、测算可采储量等。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致的研究油层、了解地下参数的分布和油水界面的分布,优选加密井和调整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渗流模型及数值求解方法两方面概述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现状,针对油藏数值模拟在软件技术上的成熟性,提出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试井分析,建立数值试井方法和理论这一新方向,并提出了数值试井技术在地质、采油及油藏工程方向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气顶油藏是表述上方有天然共存的气相烃类蕴藏的油藏,它与下方的油藏和水体处于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体系中。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与赋存进程中,它们相互之间已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顶油藏或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相继发现,判断气顶油藏的流体类型对开发方式的选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有一些气顶油藏相态方面的报道,但系统的论述气顶油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还较少。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扎那若尔气顶油藏是一个比较典型特殊的未饱和油藏,在国内外目前研究这种类型的油藏还比较少,在1999年对扎那若尔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目前的资料,利用相态恢复理论,对该油藏的相态进行再认识,从而为该油藏的开发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对类似气顶油藏的开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等温油藏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维耀  鞠岩 《试采技术》1999,20(1):15-20
针对非等温油藏和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开展了渗流数学理论研究,运用室内高温聚合物及非等温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首次建立起完备的非等温油藏聚合物驱油与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的组分模型,利用先进的数值理论,研制了油藏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模拟器,从而为非等温油藏和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和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的油藏开发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工具,模拟结果表明,温度  相似文献   

12.
气顶底水油藏中水平井双向脊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提出了将垂直于水平段的渗流截面分解为多个双向平面平行流,每个平面平行流又细分为上部单向气驱油、下部单向水驱油过程。通过动态分配进入到每个单向驱替过程的流量计算每个时步油气界面或者油水界面的推进过程,可以描述出任意时刻水脊、气脊的形态,也可以计算水平井在不同避水高度下的见水、见气时间。无论是水脊、气脊的形态还是见水、见气时间,计算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都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可以用于水平井开发此类油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3.
气顶稠油油藏中稠油和天然气的流动性能相差悬殊,在采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油井气窜。由于气窜气量难以准确劈分,目前国内该类油藏气采收率大多以类比法确定,其结果误差相对较大。该文通过对高3块油井气窜气量的准确劈分,把气顶稠油油藏中天然气分解为气顶和稠油溶解气两部分研究。并通过总结在开发过程中气顶总压降与累积产气量关系,得出了高3块稠油气顶气藏的开采特征类似弹性定容气驱气藏的结论,进而应用压降法、物质平衡法、产量统计规律法分别对高3块气顶气和稠油溶解气采收率进行了计算。经多种方法验证,结果较为准确。为今后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顶边水油藏作为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气顶气及边底水过早锥进,造成油井气窜、水窜,严重影响了油井产能。以渤海JZ25-1s油田某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类似油藏开发先导性试验结果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该类油藏应用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论证了气顶边水窄油环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应用比采油指数法、修正公式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进行水平井产能分析,确定水平井开发初期合理产能。根据油田投产后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分析表明,水平井对深层、带气顶边水特征的窄油环状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井产能的确定结果可信,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整体油田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需要并行处理。该文将多层二维二相油藏压力计算,转化为以油层为并行计算粒度,用网格节点排序方法和预处理算法等缩短计算时间,达到对一类黑油模型油藏模拟问题高效的并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速度有较大提高,并取得较高加速比。  相似文献   

16.
带凝析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濮城油田低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低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下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情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部署油藏开发方案,从而提高油藏的注水开发采收率,为如何高效开发该类型油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油模型在裂缝型砂岩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外某未开发的具有强气顶弱边水K油藏,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油藏工程方法为辅,结合经济评价概算,对水平井布井方式、井网井距和合理井位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水平井应平行于气顶、边水布井,相同生产工作制度下,气顶、边水能量大小决定了水平井垂向位置。强气顶附近,水平井无因次垂向位置位于油藏下部0.8~0.9处为最优;弱边水附近,水平井无因次垂向位置位于油藏上部0.2~0.3处为最优。井距小于一定值时,采出程度增加幅度会降低;油价分别为$60、$80/bbl时,K油藏的注采井距分别为495 m、425 m时最优;通过制定水平井筛选标准,优选出目标区水平井井位。  相似文献   

20.
流线模拟方法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线模拟技术能够将三维模拟模型还原为一系列的一维流线模型,同时还可以进行流体流动计算,具有处理更大数量级数据的计算优势。在驱替过程中保持明显的驱管前缘和减少网格方位影响的特点,提高了模拟精度。流线模拟结果与传统油藏工程技术结合可以做为油藏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