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轧机压下缸行程变化带来的变刚度问题,借助轧制区动力学关系的引入,讨论了四辊轧机辊缝控制的机电液系统数学模型和控制要点。通过仿真与实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全工况下系统响应特性一致为目标,通过引入位移正反馈补偿,得到了改善大范围变刚度辊缝控制系统响应的方法;实测数据表明,所述方法能满足目标要求。最后简要讨论了用于提高板厚精度的自适应模型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2.
惯用控制同板差的方法是以预设定模型为基础的恒辊缝自动位置控制(APC)或压力反馈自动厚度控制(AGC).由于存在压力模型的预报误差、压下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及轧辊偏心等不利因素,上述控制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同板差的统计结果一般在0.25~0.60mm范围内.在控制同极差方面开发了液压压下系统的动态智能控制与同步控制算法、由光电编码器构成的偏心控制方法、轧机刚度曲线在线自动测量等控制技术,并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板厂的中板轧机上获得工业应用,取得了同板差在0.08~0.15mm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动位置控制系统PCM控制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气动位置控制系统PCM控制方式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实现这种位置控制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4.
该系统详细考虑了弯辊、串辊、分段冷却以及辊型曲线等对冷轧宽带钢平直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完整的板形控制理论体系。该系统能对四辊以及六辊轧机系统的板形控制提供详细而综合的分析,并为平直度控制进行工艺参数预设定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气动系统的单片机PCM控制进行的实验研究,认为PCM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为气动包装机自动化的定位精确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液压砻谷机辊压自动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其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改造成为PC控制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急于主从分布式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 鞭单片的步进电控制电路。设计了以IBM-PC计算机与MCS-51单片机组成的主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解决了IBM-PC计算机与各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讯问题。经在焊缝自动跟踪三维滑台中使用,证实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是解决多步进电机控制问题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液压砻谷机辊自动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其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改造成为PC控制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UPC轧机轧辊辊面曲线的形成,推导了曲线方程,计算并讨论了抽辊量,方程系数和轧件宽度对辊缝轮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AMD和HMS结构混合控制系统减振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由主动质量控制系统和被动质量控制系统组成的混合控制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减震作用,探讨了AMD系统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HMS系统的惯性系统质量和液体中气体压缩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气动PCM位置伺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动PCM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动PCM位置伺服系统。把数字PID技术应用于该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PID控制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重复定位最大误差小于±0.3mm。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电厂1650吨/时大型锅炉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带有降维状态观测器和PI的鲁棒双环串级控制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参数整定算法。经ALSTHOM公司MICRO-ZT20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在现场的运行表明,与常规的串级控制方法相比,新方法不仅使电厂汽温控制系统对电力负荷大波动等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即鲁棒性),而且可推广到其它大迟延大惯性对象的控制中去。  相似文献   

13.
围绕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小型分布式控制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以IBM—PC为上位机和以STD工控机为现场控制器69软件模块和功能,以及系统的联网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将单神经元PID算法应用到轧机液压辊缝控制系统中,并将它与常规PID控制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控制精度更优,抗干扰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CVC四辊轧机工作辊辊抽动与工作辊弯经作用关系的解耦。对实现理想的板带平地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辊缝形状的解析分析,建立了一个明确表示工作辊一动力 弯辊作用的解析解耦模型,可用于CVC四辊轧机板形成线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抚顺乙烯装置在80年代由美国ABBSIMCON公司引进的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AdvancedProcesControl,APC)。在对其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抚顺乙烯裂解炉具体特点,修改了国外软件组态错误,重新设计了主联锁逻辑,完善了控制策略,增加了操作画面,开发了先进控制实时管理功能。该系统1995年在抚顺乙烯完成了调试与投用工作。APC运行以来,裂解炉控制质量和装置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在石化行业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武钢硅钢生产实际,从现场检测分析入手,寻找实际轧制过程中森吉米尔轧机的扳形变化规律,建立了多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通过对各种条件下辊系变形规律的分析,揭示了森吉米尔轧机的板形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混沌控制的思想,提出一种针对于离散映象混沌系统的十分方便的控制方法-脉冲控制法(PCM)。以声光双稳系统(AOB)为数值模型,研究了混沌系统受控状态与脉冲间隔及强度的关系,分析了噪声强度的影响并对控制结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新一代高技术冷连轧机宽幅电工钢薄板等高端板材“Dead flat”矩形断面超平材超高板形质量要求,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建立六辊冷连轧机一体化仿真模型,利用现场工业轧制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定量分析电工钢完整轧制过程中不同轧制因素对有载辊缝凸度的影响规律;基于6辊UCM冷轧机板形控制机理和课题组自主设计的EDW-N(Edge Drop Control Work Rolls for Non-shifting of the Work Rolls)工作辊非窜辊辊形建立六辊冷连轧机电工钢矩形断面控制的弯辊力数学模型;由有限元仿真与现场工业轧制试验结果确定了六辊冷连轧机电工钢矩形断面控制弯辊力数学模型的参数,并验证了其准确性;某大型1 420 mm六辊冷连轧机生产应用现场连续检测反馈数据表明:取得电工钢高精度出口凸度均值C15≤7μm的比例从38.58%提高到67.74%的显著生产实绩,充分发挥了六辊冷连轧机的高精度板形控制能力,可在很大调节范围内对板形质量进行调控,为解决无工作窜辊的6辊UCM冷连轧机宽幅电工钢薄板矩形断面控制瓶颈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新钢三型厂线材精轧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控制电器的功能、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PC控制的设计,对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作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