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扩招,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从师资队伍、课题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地方院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专业教育评估不仅是对高校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的检查,也是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起到“以评促建”的作用。通过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历程与成效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对于地方院校来说更有利于专业发展定位、内涵提升和扩大影响力。地方院校应针对自身优势,以评估为契机,精心凝炼办学特色,全面客观展现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3.
[U]:您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教育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Z]:首先一点是专业培养机构不断增加,为我国城镇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的6000人增至90年代的37000人,直至目前的50000人,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城市规划院校也不断增多,地方综合类院校也设有城市规划专业。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色要从科学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城市规划管理知识的讲授和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来创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专业在农林类院校属“非主流”专业,而农林类院校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初衷往往源于社会需求和已有办学资源。文章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特点和学生就业特点,以及地域性人才需求特点,提出特色化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中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情况,针对城市规划专业较弱院校,深入分析其专业发展现状的三大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专业较弱院校发展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5):68-73
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导师工作站,该平台有机对接校企双方需求,提升校企合作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企业导师工作站作为校企双方共建共管的平台有利于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实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专业和课程建设,对推动校企双方协同发展有良好效果,为高职院校及其他高校提供了一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6):71-72
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支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服务社会方面凸显了诸多问题。基于需求导向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观照,从发展环境与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管理和培养体制、校企合作途径等方面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多层次办学格局,分析了地方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本文试从办学特色方面入手,探讨地方院校开办应用型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高职院校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行业企业发展,都要求校企双方寻求合作。本文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与当地装饰行业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实践途径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思考。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基点在于校企双方找到恰当的利益点,只有双赢的合  相似文献   

11.
回溯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模式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旨在考察1952年院系调整至1961年第一本全国规划教材出版期间,关于规划专业教育形成与发展的真实状况。通过与苏联规划专业教育比较,分析在苏联模式影响下我国规划教育的差异性。以同济大学规划专业教育发展为主线,结合其他院校规划教育情况,论证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是以20世纪上半叶积累的学科资源为基础,以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历史事件为机遇,以本土的规划实践为条件,在“一边倒”的情况下走出一条植根于本土实际的专业教育道路。最后,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其专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一直存在。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基于地理学背景开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往往面临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从学生自身层面反馈问题与建议,能更好修正自上而下教学改革的局限性。文章以南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结合本科生调查问卷分析,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立足实际,面向市场,依托行业,发挥优势,走出特色化的专业办学之路。地方性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强化基础、突出应用、注重创新、提高能力、优化素质、办出特色”为指导思想,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上承综合型工科大学、下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面向基层和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存量时代背景下的行业转型需求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目标,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设计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本科分层教学的探究模式和研究生分类教学的情境模式,并对教学实践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以期对地方高校的城市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根本宗旨,回应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注重与市场对接,以此大力推进课程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贺慧  郭亮  李敏 《新建筑》2014,(1):148-151
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调整中提升为一级学科,全国各规划院校也根据其所辖的二级学科目录对自身的学科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作为规划学科发展程度主要表征的各规划院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较好地反映了当前规划学界的研究状况.从城乡规划二级学科方向、城乡规划领域、理论范畴、地域特色等方面对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全日制研究生近几年的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引导城乡规划专业全日制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乡规划专业导论课是学生认知专业知识体系宏观架构的基础性课程,在城乡规划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文章基于29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数据,分析其专业导论课设置特征及实践成效,回顾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组织、课时时长和后续课程衔接等,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得出: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设置主要受办学定位影响,研究型大学导论课偏向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导论课集中设置在第一学年;导论课内容组织上多数学校仅关注原理导引和专业介绍,学科素养、专业学习和职业相关的引导性内容缺项;导论课多采用考试和写小论文的方式考查学习效果,效果不佳,导论课与后续课程设置衔接不够好,存在导论课与后续课程内容一致,教学方法接近等问题。研究建议:城乡规划导论课在内容组织上应关注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应增加辩论、校外调研、演讲比赛等方式,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应明晰与后续课程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相关专业的发展对未来建筑行业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浙江省各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设置的现状出发,与国内外高校对比,了解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发展,以及国外高校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思路,发现浙江省各高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探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加速浙江省建筑类教育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规划师的地位举足轻重。高校是培养规划师的摇篮,如何更好地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端人才,是每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都必须深思的问题。相对中国来讲,美国高校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始更早,专业建设更完善,因此,研究与借鉴美国的城市规划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地方院校——菏泽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介绍该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对地方需求与专业特色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学手段革新四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